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什麼樣的國家才能被稱為“超級大國”?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是經濟全球第一?是擁有最先進的軍事武器?還是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二戰後的美國、蘇聯可以稱為“超級大國”,然而不到一個世界的時間,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早已達到世界前列,也掌握了不少先進的科技理論和試驗結果,但是有一項試驗,讓97歲的楊振寧老先生不惜一切堅決阻止中國進行,那就是建造大型對撞機。

理論可行,現實卻止步不前

一些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如果讓粒子的運動速度加速到接近光速後,再讓這些粒子進行對撞,可以獲得大量的微觀粒子,這樣可以更容易的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為了發現更多的微觀粒子,各國紛紛建造大型粒子加速器。

利用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上百種微觀粒子,並以此為基礎,物理學家們還構造出一套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楊振寧老先生是這個領域的權威物理學家

。基於粒子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試驗,讓物理界開始對物質的根本結構展開研究,於是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各強國紛紛投入巨資,不斷的建造各種大型加速器,讓人物對物質結構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還推動了交叉科學研究的發展。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二戰過後,諾貝爾物理學方面的獎項有接近三分之一與粒子加速器有關,化學方面的的多個獎項也得益於粒子加速器設備。然而,八十年代的一場會議上,楊老提出“停止粒子加速實驗”的聲音。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高能對撞機對粒子的發現還有在實際應用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學術上的進展也停滯不前,這讓楊老和一些科學家們對此產生了懷疑,開始認真思考繼續這樣下去到底值不值得。

消耗太大,美國選擇放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術界開始有了關於對撞機是否已經走到盡頭的疑問,那時美國已經花費20億美元在建造座高能對撞機上,而且相關的隧道已經完工了。學術界的這個疑慮讓美國對這個項目的價值產生了顧慮,美國國會舉行了聽證會,最後投票的結果是停止這個項目。

這對進行相關研究的物理學家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甚至還有人覺得,就是因為這次反而放棄,讓美國在高能物理的研究上落後歐洲,還失去了高能物理中心的位置。然而實際上卻是因為預算一再超支,1989年時美國立志要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能對撞機,一開始的預算是

30億美元,後來預算不斷增加,最後盡高達到了80億,高額的財政支出引起了眾多的反對聲音,讓美國不得不忍痛放棄這個項目。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堅決反對中國接力這一項目

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建造高能對撞機並且能夠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不僅會帶來長遠的利益,還能讓我國成為科研強國,如果真的能實現這一理想即使耗資千億也是值得的。因此不少中國的科學家認為,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大國了,就要承擔作為大國的責任,要為人類基礎科學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還有人做過考察、調研,甚至設計了一整套的建造方案。

但是這一提議得到了97歲楊老的堅決反對,建造高能對撞機的巨大耗資遠超預計。建造如此大型的高能對撞機,就像軍備競賽一樣,許多大國的參賽,讓設備一步步的升級。為了超越其他國家,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建造更先進的設備,而且設備的維護也要花費鉅額的費用。

就連美國都因為耗資巨大而放棄了,哪怕前期已經花費20億美元。歐洲在建造過程中也遇到了層出不窮的問題,也算勉強建造出來了,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是問題不斷,僅僅運行了三年就停止運作。

雖然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早已今非昔比,也不是沒有資金進行這一項目,但是攸關民生的財政支出還有很多,在這種項目上耗資巨大,終究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十分的不值得。

楊老認為,從二戰後到現在,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將近100年,

早已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已經接近尾聲,標準模型早已建立。下面繼續進行研究無非就是進一步驗證標準模型的正確與否以及幾個至今無法證明的猜想而已。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這種科學研究幾乎沒有任何的結果,在這上面投入鉅額資金沒有絲毫的意義。而且如此大型的科學研究實驗,也絕不是一個國家所能單獨完成的,就算通過高能對撞機取得了不少真實有效的數據,

最後的數據彙總以及分析,還是會落到那些頂級科學家手中,我國目前缺少的就是就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

中國如果堅持這方面的實驗,很有可能的結局是,花費巨大的代價得到的實驗數據,卻因為沒有頂尖的權威科學家,最後只好拱手讓給他人。

楊老覺得,即使沒有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仍然還有其他方向可以進行探索,如果將這些錢投入到其他研究中,也許會帶來更加可觀的效益。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我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場

如今,歐洲的核子中心機構準備啟動高能對撞機的項目,已經開始組織相關的研究設計,若中國不能在2025年之前啟動這個項目,必將錯過這個良好的機會。擁有這樣一臺高能對撞機,引領國際高能物理以及相關的技術研究,使中國成為新的國際研究中心,是多少國人夢寐以求的事。

但是也不能否認楊老的反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楊老此時已經97歲了,在這件事上的強硬態度被認為是他的“最後一站”。畢竟高能對撞機能否真的推動高能物理的研究,還只是“猜想中的猜測”,事情的結果只能交給時間來得出答案。

文/齋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