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555 年下半年,突厥军队在高昌分兵,木杆可汗向东南征讨新兴的吐谷浑,而室点密则率军继续西征。555 年 12 月至 556 年 3 月之间,室点密占领了奇尔奇克河流域,直至嚈哒腹地布哈拉。室点密在布哈拉重创嚈哒主力。不久,室点密与萨珊朝波斯联姻结盟。在 556 年 8~9 月,以萨珊朝波斯军为主力的联军攻占了嚈哒都城把汗那,嚈哒国亡。而后,室点密率军征讨迁居咸海北部的柔然残部。嚈哒国虽亡,但盘踞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嚈哒诸侯国仍然存在,直到 562~568 年西突厥再次南下才将其征服。568 年 7~8 月,室点密在粟特商人的请求下派粟特商团出使萨珊朝波斯,请求在萨珊朝波斯境内贸易。室点密也想借粟特人的贸易往来缓和与萨珊朝波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就答应了粟特人的请求。萨珊朝波斯惧怕粟特商人进入境内贸易会破坏其独立的商贸体系,更使其忧虑的是粟特商人与拜占庭人的直接贸易将破坏萨珊朝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依托贸易建立的政治关系,使萨珊朝波斯集中力量抵抗西突厥势力扩张的计划破产。萨珊朝波斯将西突厥第二次派出的粟特商团毒杀,西突厥与萨珊朝波斯盟约关系破裂。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的联盟关系并未维持多久,一个事件成为了两国关系的转折点。这就是弥南德《希腊史残卷》所记述的“粟特商团事件”。

发生时间

《希腊史残卷》记述:

查士丁皇帝在位第四年初,突厥使团抵达拜占庭。随着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原为嚈哒臣属——现转归突厥统治的粟特人,请求突厥王派遣一个使团到波斯,要求波斯人准许粟特人在波斯境内通行,将生丝卖给米底人。西扎布鲁(室点密)同意这一请求,派出以马尼亚克为首的粟特使团前往波斯,拜见波斯王,请求准许粟特人在波斯自由贩卖生丝。波斯王对此要求极为不快,不愿意让突厥人自由进入波斯境内,所以拖至次日不做答复,并一拖再拖。数度拖延后,粟特人仍坚持要求给与答复,库斯老召集臣僚讨论此事。此时嚈哒人喀图尔富(因嚈哒王奸污其妻而背叛其族人投向突厥人,不久又离开突厥人投往米底人)劝波斯王决不可使粟特丝绸自由出入,而应将它买下,付给公平的价钱,当着突厥使团的面将它焚毁,以示波斯王行事公正,同时表明波斯王不愿使用来自突厥的生丝。于是生丝被烧掉,粟特使团回国,对出使波斯国发生之事怏怏不快。

粟特人告知西扎布鲁波斯人所为,西扎布鲁又向波斯派出第二个使团,因为他极欲在波斯和本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第二个突厥使团到达波斯,波斯王与高级官员及喀图尔富讨论后认定,斯基泰人生性不仁不义,与突厥人建立友好关系,完全违背波斯的利益。波斯王遂命令毒死一些使团成员,以阻止他们此后不再前来。除三、四人幸免外,突厥使团大多数成员被掺入食物的致命毒药鸩死;同时波斯王又使人在波斯人中散布消息,说突厥使者不适应波斯燥热气候,窒息而死,因为突厥国土常年为冰雪覆盖,所以远离寒冷气候即无法生存。虽然幸免者难免怀疑其中另有原因,但回国后仍像波斯人一样摇唇鼓舌,散布同样的消息。然而,西扎布鲁精明聪慧,明白发生的一切和其中真相,意识到使者乃死于阴谋。于是波斯和突厥人之间衔恨交恶。

《希腊史残卷》又记述:

粟特首领马尼亚克趁机向西扎布鲁进言,建议他为突厥利益计而与罗马人建立友好关系,将生丝销售给他们,因为罗马人对生丝的消费多于他国。马尼亚克又说,他本人非常愿意随突厥使者一同前往罗马帝国,以促成罗马人和突厥人建立友好关系。西扎布鲁赞同这一建议,遣马尼亚克及其他一些人作为使者,携带珍贵生丝并国书前往罗马帝国,拜见罗马皇帝,传达问候和致意。

由上史料可以看出,马尼亚克在“粟特商团事件”之后不久就前去拜占庭的。估计“粟特商团事件”应发生在 568 年 7~8 月之间,再依据史料中波斯关于突厥使者之死的藉口:“燥热气候,窒息而死”,可以判断突厥使者在波斯都城泰西封(现巴格达附近)时应是全年气温高的时期,以致幸存的西突厥使者皆对波斯人的“燥热”致死之说也“摇唇鼓舌”。巴格达夏季(5~10 月)炎热,7、8 月份平均白天气温在 41~43℃,中午可达 50℃;冬季平均气温 13℃,最低气温可达 0℃,年平均降水量 130 毫。⑨张光直先生依据台湾的花粉(孢粉)谱探讨古今之气候变迁,他认为至今五千年左右气温比今日高 2~3℃。

由此推知,巴格达虽经约 15 个世纪,气温变化幅度还是有限的。这也佐证了“粟特商团事件”发生在 568 年 7~8 月之间的推断。

发生原因

关于“粟特商团事件”发生的原因学者们多有探讨。丹尼斯·塞诺认为这是因粟特使团的性质所造成的。他说:“外交使臣和商业使者的区别往往不能被轻易觉察出来,商务使者可能仅仅是商人。但是有把握推测:那些派遣他们执行危险使命的人很清楚他们的目的。与前者(外交使臣)相比,后者(商业使臣)不受豁免权的保护。大约568年,粟特人Maniakh率领的一个主要由粟特商人组成的突厥使团来到波斯,打算在那里为丝绸贸易立下一个基础。波斯人不喜欢这个计划,但不愿意伤害这些使者,波斯人可能不太清楚他们的身份。于是波斯人从粟特人那里购买丝绸,然后在公共场所烧掉。通过这种不那么聪明但并无害处的暗示,表明波斯人不愿意与突厥人开展贸易。也许是被粟特人挑唆,突厥人勇敢地派出第二个使团,不过,其成员都死于——或许只是波斯人如此声称——他们无法适应严酷的炎热气候。此后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报复行动。显然,第二个使团是由商人组成的,并没有被认为是外交性的。”

沙畹先生说:“波斯一方面欲完全垄断印度诸港之海上丝利,乃一面阻止Himyarites人为罗马人之居间贩卖人,一面妨碍陆地运丝之贸运。”爱德华·吉本先生也说:“波斯人一心要保护锡兰的海上航运路线,在波卡拉和撒马尔罕阻止骆驼商队,将没收的丝织品轻蔑的烧成灰烬,有些突厥的使臣怀疑是在波斯遭到毒死。”加富罗夫先生说“派出这一使团(指派往拜占庭的使团)的原因是:伊朗萨桑王朝阻挠粟特人的丝绸贸易,不让前往西方的粟特商队通过自己的领土,并阻挠拜占庭商人前来中亚。波斯商人们想把丝绸贸易的利润攫为己有。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王治来先生说:“当时从事丝绸贸易和东西方货物贩运买卖的主要是粟特人,但中亚的粟特人要到波斯贸易或路过波斯,必须得到萨珊王朝的许可。因此,粟特商人劝说突厥统治者派贸易代表团到波斯去寻求过境波斯的许可。”蓝琪先生说“波斯萨珊王朝拒绝通商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波斯国地处中西交通的西段,波斯商人在这种转手贸易中从拜占庭人那得到很大的利益。波斯萨珊王朝与拜占庭进行的连绵不断的战争,部份地也是为了争夺商业发达的亚美利亚和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商路。萨珊王朝于572年出兵占领也门,也是为了控制从也门经阿拉伯西部到达地中海和叙利亚的商路。因此,萨珊王朝是绝不会答应突厥使者们的这种要求的。”孙培良、吴玉贵等先生也认为是萨珊朝波斯欲对丝路贸易进行垄断。

张绪山先生认为除波斯想独控商路外,“还因为波斯人认为个斯基泰人都不可信,与突厥人友好违反波斯利益。波斯的这种想法并非毫无根据。波斯与突厥联盟灭亡了宿敌嚈哒,瓜分了它的领土,以阿姆河的铁门为界与突厥成为直接的邻国,不久突厥利用波斯萨珊朝衰落之机将势力扩展到罽宾(Kapisa),将嚈哒旧壤从波斯手中完全夺取。波斯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更强劲且危险的敌人,意识到突厥不可能安于现状,迟早会觊觎波斯本土,因此必须尽一切努力阻止突厥对其领土的任何企图。

张爽先生认为:“从表面上看突厥 ——粟特使团和波斯帝国的丝绸谈判破裂的原因是在于,波斯要垄断对拜占庭的丝绸贸易。然而仔细分析却不见得如此简单:第一、在当时商人往往又兼具有间谍的角色。波斯允许粟特使团来到自己的首都活动,这本身就是波斯王在向突厥的主动示好。而粟特人提出的在波斯境内自由从事商业活动的要求,必然会对波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波斯帝国不可能在此问题上做出让步。第二、此时的叙利亚和希腊商人已经在临近波斯西部边界的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商业据点,如果允许粟特商人在波斯境内自由活动的话,在粟特商人和叙利亚、希腊商人建立联系后,势必会对波斯商人构成沉重的打击。因此波斯拒绝粟特使团的贸易要求,实际上是出于国家军事、经济安全和当时商业惯例的考虑。

就其事件原因而言,丹尼斯·塞诺先生是就事论事,从使团性质方面来论述使团遭波斯人毒杀的原因。因其所论述的主题是内亚的外交实践,以此为例案,故而并没深入探讨波斯人杜绝粟特人在其境内经商的原因。但其分析是正确的,当嚈哒人袭杀了突厥使团时,突厥人很愤怒地率军征讨,而“粟特商团事件”并没有报复,可见使团的性质有所不同。持沙畹“贸易垄断论”的学者则是更进一步的探寻波斯拒绝粟特商人经商的原因,但都是从经济角度而言。张绪山先生认为萨珊朝波斯对突厥的不信任源于史料,无可争议,却忽视了拜占庭的因素。张爽先生认为与萨珊朝波斯的国家安全和波斯商人利益有关,是就粟特商人在波斯境内行商的后果做出的推断,并未深究。推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首先,萨珊朝波斯丝织业的发展和印度商道的畅通使萨珊朝波斯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内、国际商贸体系。为了避免其体系在具有商业优势的粟特人竞争下瓦解,致使萨珊朝波斯经济崩溃,波斯人拒绝了粟特人的贸易请求。 萨珊人很早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萨珊王朝建立后,在扩张过程中引入了其他民族的纺织技术,这使得萨珊朝波斯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李铁匠先生说:“260年,沙普尔率萨珊军队攻入叙利亚,将大批工匠强行迁往波斯、帕提亚、胡泽斯坦、巴比伦和其它地区。

”当中就有大量纺织工匠。孙培良先生说:“萨珊朝波斯人引进了叙利亚人制造金锦和斜纹组织、纬线起花的制造新技术。”在且兰已发掘的一些单色的大马士革式的锦缎花纹织物既是实证。布尔努瓦松先生说“把这两种缎纹技术结合为一体代表着一种特别发达的纺织艺术,人们一般认为这种技术是由汉人首创的。根据汉代布纹纺织的这种缎纹丝绸”。萨珊朝波斯帝国西部形成了一个大的纺织作坊区。李铁匠先生说:“西部城市主要居民为叙利亚人、犹太人、希腊人,大多为被占领地区迁移来的工匠。根据叙利亚史料,工匠组成特殊的行会,行会首领称为行头。同行业的人住在一个区或一条街上,还有专门的王室作坊,产品专供王室使用。”中国史料也记载了萨珊朝波斯加工的丝绸情况。《北史》载: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也。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城方十里,户十余万,河经其城中南流。土地平正,出金、银……绫、锦……

《隋书》载:

波斯国……土多良马、大驴……锦叠、细布。

《魏书》载:

波斯国,在葱岭之西……出金……绫、锦叠。

《梁书》载:

滑国者,车师之别种也……普通元年(520年)又遣使献黄师子、白貂皮、波斯锦等物。

《梁书》又载:

波斯国,其先有波斯匿王者……婚姻法:下聘讫,女婿将数十人迎妇,婿著金线锦袍,师子锦袴。

从上看出波斯的丝织品加工业确实很发达,不但国家出口,连普通百姓婚典都要穿丝绸做的衣服,并长期形成了一个传统。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朝波斯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拜占庭帝国史》一书说:“从教士到乞丐,服装的质料千差万别,主要有棉、麻、毛、丝绸,其中丝绸为皇家控制材料,没有皇帝的特许不得穿戴,而棉布和亚麻服装最普通。”波斯的纺织工匠把波斯人、粟特人贩卖来的生丝加工成精美的丝织品源源不断输送给欧洲各国王室。

《伊朗史纲》引用西方史料说萨珊王朝的丝织品,特别珍贵的艺术品,远销伊朗国外。拜占庭对进口丝绸的大量需求使萨珊朝波斯获取了手工业税和巨额关税。《伊朗古代历史文化》一书说:“关税也是重要的收入,国家因为从事与拜占廷、印度和中国的中介贸易而获得大量的收入。在胡司洛与查士丁尼所签订的和约中,专门有一款确认伊朗的征税权。城市手工业也要纳税。当时有许多名目繁多的小税收,如契约税等。”李铁匠先生说的比较宽泛,这个“中介”除中国、印度等贩卖来的成品丝织品、瓷器、香料等物品贸易外,还应包括波斯人把生丝加工成丝绸的转手,尤其波斯人加工的成品丝也占很大份额。皮古列夫斯卡亚说萨珊朝波斯王室设立的作坊经营高级丝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利益。542年萨珊朝波斯再次攻占了叙利亚,引入了大量的工匠。这使得波斯的丝织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丝绸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养蚕关键技术传入伊朗的时间很模糊,但至迟在北魏时期西域就已养蚕了。《魏书》中说于阗“土宜五谷并桑麻”。《周书》载焉耆人“养蚕不以为丝,唯充绵纩

”。《新唐书》载:“于阗,或曰涣那……初无桑,丐邻国,不肯出,其王即求婚,许之。将迎,乃告曰:‘国无帛,可持蚕自为衣。’女闻,置蚕帽絮中,关守不敢验,自是始有蚕。女刻石约无杀蚕,蛾飞尽得治茧。”这些史料足以说明嚈哒国灭以前西域人就已掌握了养蚕技术,萨珊朝波斯地近西域,完全有可能获得此项技术。

拜占庭6世纪末的作家赛奥凡尼斯为我们提供了萨珊朝波斯已掌握养蚕技术的证据,据他记述,查士丁尼执政时,某一位波斯人在拜占庭展示了(丝)蚕孵化之法。此前罗马人对这件事一无所知。这位波斯人离开赛里斯时,以手杖盛蚕卵,将它们带走,安全地携至拜占庭。春天告始,波斯人将蚕卵置于桑叶上。蚕以桑叶为食。蚕虫食桑叶后长成带翅的昆虫并完成其他任务。

既然波斯人能把养蚕技术带到拜占庭帝国,那也就更有可能带到萨珊朝波斯。西方史家威廉·沃森先生说“据说中国人严守丝绸的秘密。丝绸传到伊朗的确切日期尚未确定,但不会在公元419年以后很久,如果我们相信在那一年一位中国公主把蚕偷偷带往于阗的故事。552年罗马帝国知道了丝蚕,562年查士丁尼把丝绸生产作为国家专利。除了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之外,养蚕和纺织技术的传播必然要求一些技工移居外国,就这一点来说,伊朗人可能比他们的西方邻居更合适。”

季羡林先生说:“据一些学者的意见,萨桑王朝(公元226~640年左右)末叶,中国养蚕法传入波斯,而且很可能与蚕种传入和阗有关。但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加富罗夫先生也认为在嚈哒兴起时,养蚕技术就已被萨珊朝波斯所掌握。

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在嚈哒国灭亡前养蚕技术已被萨珊朝波斯所掌握。殷晴先生说:“6世纪前后,塔里木盆地诸绿洲城市蓬勃发展、中西交通畅达,人员交往众多,确具有较为方便的文化技术之传播条件。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估计攻灭嚈哒国后,库萨和一世班师泰西封时又带去了一批掌握养蚕技术的工匠。《列王纪》载:

这时从嚈哒、突厥、和田等地,有许多人来古扎里云集聚。还有四面八方来的祭司,他们高尚纯洁又富有知识……天南地北的名商不计其数,来自中国、突厥、罗马与印度,纷纷慕名来见这位引路人。为这里牧草青青牛羊成群,一个个有识之士善辩之才,或先或后都聚到王宫中来。

这段诗反映了外国人流入到萨珊朝波斯的状况,由此,掌握养蚕技术的工匠再次流入萨珊朝波斯也不无可能。

嚈哒灭后,被嚈哒掌控的印度商道畅通了,这条商道向南经印度巴巴里肯(今卡拉奇附近)和巴利柴格(今布罗奇港)通过海路可到达中国。《列王记》中记述了萨珊朝波斯与印度友好往来朝贡贸易的事迹。有一处反映了朝贡贸易的规模:“国王当即吩咐宫中掌驼人,速降两千头骆驼带到宫门。把来自罗马、中国、嚈哒等处,或莫克兰至本国的贡物,包括宫中宝器都装上骆驼。一支驼队即将离开宫阙,这时国王才算松了口气。于是把印度使者召到面前,对他的才智讲了不少美言,还写了封信给印度国王。

”由此可见,萨珊朝波斯与印度的朝贡贸易规模很大,商品涉及的地域很广。菲尔多西记述库萨和一世为筹集军费向商人借款。可见商人之富庶。估计萨珊朝波斯的民间商团贸易也不会逊色贡贸。李铁匠先生说:“在消灭嚈哒、征服也门和与拜占廷议和之后,萨珊帝国似乎进入了鼎盛时期。”不得不说,萨珊朝波斯直达印度的贸易也为其繁荣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萨珊朝波斯既已掌握了养蚕技术,又有经印度通中国的商道,就不会过分依赖拥有密集商业网络的粟特人了,仅凭波斯人、埃塞俄比亚人、印度人的贩运和自己的养蚕加工,就可以满足国内和欧洲对生丝和成品丝绸及其它奢侈品的需求了。萨珊朝波斯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贩卖、加工为一体国际、国内商贸体系,这个体系的良性运转也给萨珊王朝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就当时国际形势而言:一则经印度商路的贸易成本高昂;二则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纺织技术。这两方面的因素使的萨珊朝波斯的这个贸易体系相当脆弱,难以经受粟特商团因具有密集商业渠道而进行的低价竞争。再者,波斯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土地税仍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商贸的收益只占一部分。萨珊朝波斯不可能通过提高关税、降低波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税率而达到抵制粟特商人的目的。白赫兰时期因农业税率重,甚至出现农业凋敝的气象。库萨和一世的改革刚刚使农业有所起色。如果再降低商税和手工业税势必引发农民的不满,使国家再次陷入动乱之中。为了保护这个脆弱的商贸体系,萨珊朝波斯只能拒绝粟特商团的贸易请求。

其次,萨珊朝波斯惧怕粟特商团的贸易会破坏依托贸易与拜占庭帝国建立的政治关系,使其在东境抵制西突厥势力的努力失败。

西方蛮族的贪欲和强势的兵力使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大量进口萨珊朝波斯的丝绸,而萨珊朝波斯在同拜占庭贸易的过程中又附加了许多政治条件,迫使拜占庭帝国在两国关系中让步。这也是萨珊朝波斯控制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策略。张绪山先生说“313年基督教会的合法性确立以后,政治地位提高,经济势力逐渐强大。教会盛行以丝绸装饰教堂,以丝绸制作教士法衣,以丝绸裹尸下葬,成为丝绸、香料等奢侈品的大消费者。与此同时,蛮族涌入罗马帝国以后,也为罗马贵族的豪奢之风所熏染。阿拉里克率领西哥特军队围攻罗马,向帝国政府勒索大量财物,除金、银外,还有丝绸外衣4000件,皮革3000皮和胡椒3000磅。拜占庭帝国为阻止蛮族入侵,把大量奢侈品送与蛮族首领,满足他们的贪欲,同时也借此显示帝国的富裕,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威望。”因此,拜占庭成为当时进口商品数额最大的国家。从查士丁时期起拜占庭就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也曾一度占领了也门,但碍于萨珊朝波斯控制着贸易的进口要道,因红海的控制权早已落入了埃塞俄比亚人、主要是波斯人手中。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拜占庭帝国最终也于事无补,不得不依赖波斯人的“中介”贸易。赫德逊先生也说:“从3世纪初到6世纪中叶(中国的蚕种在此时没传人罗马帝国),丝绸交易掌握在居间者的手中,在大部分时间里,罗马的丝绸供应几乎全由波斯垄断。”在拜占庭5~6世纪与萨珊朝波斯的战争中,无论是战败还是战胜,拜占庭也几乎总是用付出黄金而求得和解。《伊朗通史·萨珊朝伊朗》记述:

505年双方缔结七年休战协定,拜占庭付出黄金1000磅;达拉城之争,拜占庭送了萨珊朝波斯一笔钱;532年缔结无止期条约,拜占庭付萨珊朝波斯金11000磅;540年议和,拜占庭除付给萨珊朝波斯黄金5000磅作为战争赔偿外,另外每年付黄金500磅的军事补助费;545年双方议和,拜占庭给萨珊朝波斯黄金500磅;551年双方签定五年和平协议,拜占庭每年付萨珊朝波斯黄金2000磅;562年五十年和平和约,拜占庭付萨珊朝波斯30000金币。

可以看出贸易使得萨珊朝波斯在与拜占庭的政治交往中居于优势地位。赫德逊先生说:“在公元五、六世纪,欧洲对丝绸的需求量或许大体维持不变,但是市场条件却变化很大,丝绸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卷入了政治。

综上所述,萨珊朝波斯与拜占庭帝国的长期交往实践中,萨珊朝波斯已形成了一个通过控制拜占庭帝国的进口贸易而对拜占庭帝国施加压力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也确保了萨珊朝波斯西境的安宁。萨珊朝波斯尽力排除冲击这个模式的一切因素,尤其是外国商人的介入。西突厥在562~568年间越过阿姆河南征兴都库什山脉南北的嚈哒侯国。面对西突厥扩张的压力,萨珊朝波斯想将军事重点放在东方。由于萨珊朝波斯所做的退让,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朝波斯在562年签订了五十年和约。和约的签订更加突出了对拜占庭进口贸易控制的重要性。粟特人一旦进入萨珊朝波斯贸易,势必会使五十年和平协议失去保障。故而,当粟特商团请求入境贸易时萨珊朝波斯态度特别强硬。

第三,因领土之争,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的关系紧张,西突厥汗国则想借粟特人的丝绸贸易来缓解矛盾。

西突厥南下征服巴克特里亚,萨珊朝波斯也与西突厥汗国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迪奈韦里就记述了波斯王子霍尔马兹率兵抵御突厥人。据《续高僧传》载,564年道判等僧人去印度求佛法,西突厥可汗“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西突厥严格控制南行的“所行既殊”之人,估计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的关系已很紧张。两国虽矛盾重重,但彼此关系还未决裂。《列王纪》记述:“大量信件从各地纷纷而至,不是来自贵胄,就是来自名士。来自中国突厥的巨贾大商,或是来自萨格拉布等地方。

粟特商团事件: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联盟关系的转折

既然“突厥的巨贾大商”给波斯人去信,说明粟特人与波斯人还是有商贸联系,也就是说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朝波斯的边界贸易还未终止。室点密同意粟特商人的请求出使萨珊朝波斯,除了满足粟特人的商业利益外,更想借粟特人在波斯境内的贸易交往来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陈海涛先生说:“在8世纪被阿拉伯人彻底占领之前,粟特地区往往是几大政治势力的缓冲和过渡地区。如马克思在论述商业民族这一概念时所谓‘这些商业民族生活在古代世界的缝隙中’,这是粟特人作为商业民族得以生存的空间。在几种政治势力势均力敌时避免发生冲突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一个中介,而粟特人无疑正好充当了这种角色。”但室点密的努力还是失败了,西突厥与萨珊朝波斯的关系遂破裂。

总结

568 年 7~8 月,室点密在粟特商人的请求下派粟特商团出使萨珊朝波斯,请求在萨珊朝波斯境内贸易。室点密也想借粟特人的贸易往来,缓和与萨珊朝波斯之间的紧张关系。萨珊朝波斯惧怕粟特商人进入其境内贸易会破坏其独立的商贸体系,更使其忧虑的是粟特商人与拜占庭人的直接贸易将破坏萨珊朝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依托贸易建立政治关系,使萨珊朝波斯集中力量抵抗西突厥势力扩张的计划破产。最后,萨珊朝波斯将西突厥第二次派出的粟特商团毒杀,西突厥与萨珊朝波斯盟约关系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