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還記得18年那個震驚中國的12歲沅江男孩嗎?因為犯了錯被母親管教,竟然親手將自己的母親殺死。

而19年,衡陽又有一個13歲男孩親手結束了父母的性命......

在現在的社會中,不為父母養老,殺父弒母等等,這樣的負面新聞好像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震驚,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一.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冷凍,已經是共性問題

很多家長都曾反提及過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後,對待父母就越來越冷漠,輕則形同陌路,重則形容仇敵。

在《變形記》中就曾有過這樣的場景,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著孩子,要好好讀書,可是孩子一臉冷漠,即使回應,也是滿臉的不耐煩。而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中,都在一遍又一遍的上演著。

其實,現實不光如此,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即這種冷凍現象逐漸趨於小齡化。很多家長表示在孩子念小學後,就開始慢慢呈現出這種疏離和冷淡的狀態,並且情緒上也會有所波動,會有不安和暴躁這樣的小情緒出現。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二.家庭教育浮於表面,無法下沉到孩子的心裡

當孩子們集體生了冷漠病症時,一定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過於傾向於知識和成績,卻忘記了給孩子的內心施點肥,任其荒草叢生,直至被吞噬枯萎。

1.小學是玩與學的分界點,也是家庭環境變化的分水嶺

為什麼說這種冷漠是由家庭造成的呢?

我們首先需要考慮小齡化這個問題,孩子的心態出現問是從小學階段開始,而恰恰這個時間段,家長的心態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即由幼兒階段的感性教育轉化為少年階段的理性教育。

因為上小學之後,成績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家長沒有調整好心態,那麼教育理念就會發生偏差,圍繞孩子的會是考不完的知識點,念不完的教科書。

整日沒有時間去考慮孩子的

內心世界,而是一味的專注於成績和知識學習。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2. 浮於表面的教育也會成為孩子心態的分水嶺

教育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沉迷於教育表面,其實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

首先很多人圍著孩子念一堆知識點,念學習的重要性,念你為什麼成績不好等等,但是卻很少有人問一句,學習累不累,學習很辛苦。而爸爸媽媽也很少會再和學業繁重的孩子說一句,我愛你。這在孩子的心裡會形成巨大的落差,對家庭的歸屬感瞬間降低,認為爸爸媽媽愛成績勝於愛自己。

其次,很多家長會感受到,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暴躁,不安等情緒。第一是來源於學習的壓力,當家庭教育過於偏重知識和成績時,孩子的壓力會驟然增加,第二是孩子內心對於愛和家庭環境改變的渴望和掙扎,但如果父母意識不到孩子的內心變化,那麼漸漸的孩子內心對父母的需求感就會降低,直至消亡。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會逐漸變冷漠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三:教育要以人為本,多養心,少養利

孩子內心荒蕪之前,其實是非常痛苦的。內心缺失的那一塊就像是被擱了一塊冰,即使在多的書本和知識層疊上去,也是在冷漠之上堆高,而想要化解孩子內心的冷漠,是家庭給予的溫暖和愛的。

1.教育應當迴歸到人性,而非知識

還記得最近非常火的N號房事件吧,很多參與其中的人都是高階知識分子,這著實讓人震驚。為什麼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有如此流氓的行為?而這個案例也恰好說明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會走上什麼崎嶇道路。所以,在教育中,家長不妨放下正在考驗孩子的繁忙課業,想一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是人性更重要還是課業更重要。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2.多養心,少養利

如果我們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樹的話,那麼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中的教師,都在為這棵修剪枝杈,期盼它能茁壯成長,最後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是往往在培育孩子這棵小樹苗的過程中,家長會忽略一個最本質的問題,樹要長高,是修剪枝杈更重要,還是根扎的深,養料好更重要?

其實這三者就像是家長--環境--教師的關係,根扎得深,要靠父母的愛來滋養,而陽光和水這樣的養料,則是靠家庭良好的氛圍來給予,最後修枝剪杈才是教師這樣專業的園丁進行的工作,如此分工合作,三條準則並行,孩子才會健康的成長。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三:育心育德,父母需讓教育在孩子的心裡紮根

在電影《少年閔子騫》中,閔子騫對待父親恭敬禮貌,對待後母寬容愛重,對待弟弟呵護溫柔。這一切其實都源於母親對他的教導。

母親在離世之前,曾告訴閔子騫,對待後母要像對待她一樣尊敬禮讓。所以無論後母如何對待閔子騫,少年都保持著一顆純淨的心,直至最後感動後母,親自去跪拜孔子,求他收這位孝感動天的兒子做學生......

由此可見,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分量之重,影響之大。

1.養心需愛心

想要讓孩子的內心強大且柔軟,父母首先需要用愛澆灌孩子。這份愛並不是單純的望子成龍,而是要刨除學習之外,孩子的內心世界。

比如在孩子快樂的時候,要與他分享這份快樂

,哪怕他的快樂非常簡單和幼稚,在孩子難過的時候,要給他擁抱,並且用合適的方法去幫助他化解。再比如,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多問一問孩子喜歡什麼東西,為什麼喜歡;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小驚喜;在孩子學習疲憊的時候,讓孩子適當的放鬆等等。

總而言之,想要滋養孩子的內心,首先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愛,沒有愛的孩子,就像是風雨中沒有傘的孩子,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走遠。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2.養心需耐心:

無論是在幼兒階段,還是之前所述的分水嶺,耐心一直都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要過於催促他長大。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你讓一個本該自由自在玩鬧的孩子去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那對孩子來說,太過沉重。所以,與其催促成長,不如在這場人生的馬拉松中,教會孩子要有耐心,萬事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不輕易打破,就是保護他成長最好的方式。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3.養心要育德:

內心冷漠的孩子,最後外化的表現一定是道德的喪失,無論是殺父弒母的少年還是N號房中卑鄙的小人,道德底線都蕩然無存。所以,過於關注注重知識教育的家庭,在道德教育層面,一定也是缺失的。

在滋養孩子內心的時候,一定也要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這個道德底線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把好關。

孩子的成長一次,而這棵小樹苗一旦歪了,是很難在修直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眼界放寬,為孩子的未來做長遠的考慮,不要讓自己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的內心荒蕪。

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你認為該如何“養”孩子的心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