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我們前面幾次提到過這個P2P平臺,都講的是這家平臺推出的兌付方案比較“奇葩”,“奇葩”之處在於:各個方案都有“收割”平臺出借人的嫌疑,這家平臺就是溫某貸,針對其兌付方案的“奇葩”之處我們來看看幾個實際的例子。

比如那個債權兌付房子的方案,我們發現房子的實際價值(由所在的地段等因素決定)與其標價嚴重不符,也就是說標價遠遠高於其實際的價值。再說其債權兌付商品的方案,一方面拿的是那些商品有一部分是滯銷的商品(在某東商城和某寶上的銷售量幾乎為0,評論也是幾乎為0),即使是滯銷商品其標價還比市場價高出很多。

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近期,又有部分出借人爆料了一些信息更是讓人無奈,發現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房子沒有房產證、對應的商鋪沒有對應的預售證、進行債轉最終只能拿回20%-50%的錢,再高就轉不出去了。出借人對我們說:“這前前後後就是一系列的坑”。

據我們調查發現,這家平臺做過一次股東的變更,即由李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新疆鄯善天玖石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我們又發現新疆鄯善天玖石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國企,溫某貸的實際地址位於浙江,為何要把股東變更為一個新疆的公司呢,一看這家企業的屬性我們就能瞭解個一二了,可以說,為了增信,這家平臺想到了這個辦法。之前大家對它很信任一方面是因為它是一家老平臺,同時也是基於它在一些第三方網貸信息平臺上的排名。而現在它出的這些兌付方案讓很多人唾棄。

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是什麼讓這家平臺走到現在這一步?為何前期沒有出現問題?

很多人都表示,自融讓這家平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為何說這家平臺在進行自融?依據其實有幾個:

一是有浙江本地的一家公司一直在這家平臺上借款,而且借款的頻率非常高,金額也很大。出借人查詢到,這家公司極其可能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而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是一家叫孫甌的人,然而這家公司又由李山集團投資控股。

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二是在商品兌付方案中的酒也是其兄弟公司的產品,那前期投資的錢都去哪了呢?很明顯,大家也能感覺出來了。

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此外,很多人在問,為何前期沒有出現問題?

其實也很好理解,前期沒有出問題的原因在於之前市場環境好,資金沒有那麼緊缺,所以,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到平臺,暫時沒有問題。但是2018年下半年出現了P2P爆雷潮,資金流動性出現了問題,大家撤資嚴重,這家平臺肯定也會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旦資金流跟不上這種自融平臺就會出現兌付危機。

這家P2P平臺為何屢遭質疑?自融給它帶來了什麼?

實際上這也警示大家在進行P2P平臺選擇時光關注排名和背景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注意標的的真實性和資產的實際優劣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