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留不住農民了!(二)

眾所周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老人問題,已成為了中國長期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大量的青壯年農民離開了土地,去城市打工了。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從事農業生產的效益太低下了,無法養活一家老小。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區域發展的極不平衡和行業之間的嚴重失調。

第一,農業生產的效益太低下了,無法養活自己和一家老小。以傳統的農田種植手段,一個勞動力種上個五畝田,就非常吃力了,而全年五畝地的稻穀產值不過一萬元左右,減去投入,所剩無幾。同時,其它種植和養殖方式,對氣候的依賴性高,對技術的要求性強,而分散的經營方式,難以形成規模,抗風險的能力極弱。

第二,農村保守封閉的社會空間,無法比擬開放流動的城市發展生態。以幾千年農耕文明為特徵的農村社會,封閉自守,默守陳規,族長式的家族和院群管理機制,相當固化,人情和關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制衡著人的發展,而新興的開放城市,人人都是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更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人的上升渠道更順暢,人的發展空間更廣闊。

第三,農村資源的匱乏,比不上城市各類資源和要素的聚集。農村資源單一,主要是山林土地。而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優質的各類生產要素,如人才、資金、信息、交通、技術、管理等等。因而,人們從業的選擇性更多,發揮自己興趣特長和優勢的機會更多。

第四,農村落後的精神文化生活,與城市差距太大了。出門是山,雖然沒有大城市的霧霾,但單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太過單一乏味,沒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人生的色彩。

第五,長期在外的農民工,已不再習慣或根本就不懂農業生產了。特別是八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農村青年,基本上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了,從事農業產業發展,根本就力不從心。

因此,因為沒有產業的立足,農民即使在農村修建起了豪闊的房子,他也不願意長期的住下去;因為缺乏發展的空間,打工的崗位即便再苦再累,他也要去城裡堅持下去;因為農村生活的乏味,即便鄉情再濃,回家過完年,覺得還是“出去”更好些。

農村為什麼留不住農民了!(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