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近日,東西軸線樊城段和鳳雛大橋(項目名龐公大橋)兩個重點工程恢復施工,拉開了我市建設工程項目開始有序復工復產。

市住建局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提前籌劃,科學研究,紮實做好重點建設項目復工復產準備工作。

東西軸線樊城段
力爭今年貫通前進路口以西的高架橋

作為襄陽曆史上投資最大的市政設施工程,東西軸線是貫穿城市東西,連接樊城、魚梁洲和東津的交通工程,是引導城市東進的快速通道,被喻為城市“金腰帶”工程。

在樊城清河路東西軸線樊城段,記者看到,現場一臺挖掘機正在進行溝槽開挖,這段管道需要將原有的雨水管道進行遷改,變換位置進行裝機和沉臺作業。

“所有的工人到崗後第一步就是防疫培訓交底,制定工人的辦公區,施工區的防疫規定。”中建三局東西軸線樊城段項目副經理馬敏介紹說,項目是3月14號獲得復工批准,目前到崗工人80人,管理技術團隊50人。

按照原有工作計劃,2020年,整個東西軸線高架橋部分一直到前進路路口會全部貫通,從前進路至樊城江邊,高架部分會完成80%。其中位於襄荊高速的起點至長虹路路口高架部分和地面部分全部都要通車,目前因為疫情的影響工期有所延誤。

“我們會調整勞動力、設備機器等資源投入,優化穿插交叉的建設工序,通過科學組織,爭取按原定計劃完成施工任務。”馬敏說。

目前,市住建部門也採取積極措施,制定了完善的工程施工方案、安全生產方案,並積極向政府、城區各個部門進行協調,為工程順利建設營造更好地環境,確保目標任務實現。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鳳雛大橋
已經復工,儘快建成通車

鳳雛大橋(項目名龐公大橋)位於漢江一橋下游,連接襄城龐公和樊城人民廣場,為漢江首座三塔式懸索橋,設計雙向六車道,車速每小時60公里,由中交二航局負責承建,是襄陽市重點交通項目。

去年11月,大橋主橋面成功合龍,整個建設已進入衝刺階段。按照原計劃,大橋預計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車,但受疫情影響,通車時間將會有所延誤。

16號上午10點,記者在大橋項目部看到,市住建部門在現場協助指導施工方對到崗的工人和管理人員進行復工復產培訓

“項目部準備11000支口罩、40公斤消毒水和八四消毒液、80雙朔膠手套、22套防護服,還有隔離房間,防疫物資和措施都準備的非常充分。”中交二航局龐公大橋項目部上構分部經理魯悅宏說,工人上崗前,都會進行防疫知識的宣貫和安全生產技術的交底工作。

魯悅宏說,目前到崗的人員多是襄陽市內的工人,接下來將有更多的外地工人和管理技術團隊陸續到崗,力爭在一個月後,開始攤鋪橋面的瀝青,開展橋面的附屬工程,早日建成通車。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華電樊城燃機項目
預計2臺機組年底投產

湖北華電襄陽樊城燃機一期熱電聯產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建設2臺122.8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機組,計劃投資10.22億元,為湖北省重點建設項目,同時也是襄陽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關停替代現有燃煤小鍋爐和滿足區域供熱的重點能源項目。

3月15日上午,記者在樊城中航大道北端的湖北華電襄陽樊城燃機一期熱電聯產工程現場看到,工地已經復工。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項目主廠房零米一下基礎施工已基本完成,1號燃機設備已就位,1號餘熱鍋爐鋼架已開弔;配套工程方面,取水工程已完成1/3工程量,外送線路、供熱管道已完成施工招標,天然氣管道僅剩380米管道敷設和鐵路、高速穿越施工。

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10億千瓦時、年供熱量200萬吉焦,完全滿足樊城供熱II區集中供熱和工業用汽需要,同時有利於大幅減少襄陽市城區汙染物排放、改善城區環境,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襄陽多個重點工程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