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上週跟老朋友瑩瑩約在星巴克喝咖啡,她來的時候背了一個CELINE的包,這個包剛好是我前幾天在專櫃看到的新款,國內要接近三萬塊呢,我忍不住八卦她:“這包兒太美了,我也超級喜歡,可實在下不去手,你太狠了。”瑩瑩晃了晃手機:我哪兒有那麼多錢,老國企上班,一個月稅前6k,七七八八的社保公積金扣了去到手才4k多,我用微信貸款買的,貸款分期20個月,一個月還款不到兩千塊錢,我覺得能還的起,緊張一年多點,這包就是我的了,要等我攢錢買,兩萬六呢,就我這點兒工資猴年馬月能攢夠?

瑩瑩說的不假,一個月到手的錢就4K多,發了工資到月中基本就光了,剩下的日子得靠信用卡撐著,好容易捱到下個月發工資,還了上個月的信用卡,手裡又沒多少錢了,大家的日子似乎都是這樣疲憊不堪的過著,想要輕鬆買一個三萬的包,靠攢錢怎麼能實現呢?可仔細分析下這筆賬,貸款買包真的划算嗎?日利率0.045%聽著很少,換算成年率可要接近20%了,比銀行貸款利率都要高出很多,除非是應急,要不實在划不來。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我理解瑩瑩的感覺,心裡明知道這貸款的法子是個昏招兒,可心裡也有過權衡:存款買買不起,貸款呢可以分期還錢,無非就交點兒利息,看看每月還錢的金額剛好自己的收入能承擔的起,至於劃不划算也就無所謂了。可我也隱隱的為她的兒子犇犇擔憂,父母的金錢觀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他將來是不是也會用這樣的法子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呢?

培養財商應當從娃娃抓起,父母必須做出表率

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曾說過:“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是一種素質,它關係到一生的生存和幸福。” 想要培養孩子的財商,父母首先要做出表率。以朋友瑩瑩為例,她買的這個包恰恰給孩子做了最不恰當的示範,本金2萬6,20個月後連本帶利一共需要還三萬塊,4千塊的利息實在有些浪費。瑩瑩顯然不認同我的看法:想那麼多幹嘛呢?雖然花了點兒利息,可是包包已經背在我身上了呀,人活著開心最重要了。”

在結婚之前我曾有過一小段卡奴的經歷,那時候工作很拼,待遇也不錯,每月固定有兩萬塊的收入,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迷戀各種包包,常把“包治百病”掛在嘴邊兒,可沒想到包也能要了我的命。隨著喜歡的包越來越貴,但我的收入並沒有跟著我的審美往上走,危難關頭,信用卡總是第一時間跳出來“幫助我”,熱心給我提高額度,短短几個月額度就已經提到20萬。最開始我還是全額還,後來還不起就改分期,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工資連分期的錢都不夠,不得已求助了爸爸,他替我還清了所有的錢,並讓我註銷了信用卡。後來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把錢還給了爸爸,從那之後,再沒有過離譜的消費。有了女兒後,我更能體會爸爸當年的用意,那時候他替我還清了債務,接著就讓我分期還錢,開始我覺得他不近人情,後來一筆一筆把錢打到爸爸賬戶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這兩年做了多麼差勁的事兒,而爸爸讓我還錢只是想讓我儘快懂得這個道理罷了。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美國國際教育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曾經提到過,美國許多家長在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在孩子IQ(智商)、FQ(財商)、EQ(情商)的教育培養中,FQ的教育培養最重要,從小就要進行理財教育,培養孩子們的財商。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財商時經常會有怎樣的誤區呢?

首先,不允許孩子過早的接觸錢,這正是錯誤的教育。

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過年壓歲錢的歸屬問題了,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不懂事兒,壓歲錢當然需要大人代為保管。小孩子一般到五歲時就想要得到一部分的壓歲錢了,心理專家研究後發現,5歲開始孩子想要自己支配金錢的願望越來越強烈,5-13歲也正是培養財商最關鍵的年齡。

我小時候的壓歲錢一直都是由父母保管,等到讀小學的時候,我也有了不想交壓歲錢的心思,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有一年我偷偷地將奶奶給我的200塊錢藏了起來,100塊買了灌籃高手的錄像帶,100塊換成零錢,每次拿幾塊錢出去買街邊兒的小吃過過癮。錢一直藏在我的衣櫃裡,想買好吃的時候就偷偷拿一點出門,那天拿錢的時候正巧被媽媽發現了。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幸運的是每當我處在人生中最羞愧的時刻,媽媽永遠不會給我難堪。她輕描淡寫的跟我聊了幾句後通知我:從明年開始,你有500塊壓歲錢可以自己支配,我當時就跳了起來。

孩子在五歲前,家長們可以代為保管壓歲錢,五歲以後可以試著讓孩子保管一部分。專家分析說越早讓孩子接觸錢,他們長大後就越能迅速的適應成人的生活。女兒包包出生後一直由我保管壓歲錢,五歲以前壓歲錢比較多,我把壓歲錢給女兒交了保險,買了基金。包包今年五歲,到2020年農曆新年時再拿到的壓歲錢,就可以問問她的意見了。

其次,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恐怕是最離譜的財商教育。

酈波教授曾說:這是一個全民富二代的時代,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傾家蕩產式養娃”,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可以傾盡所有。普通的一個雙職工家庭,卻要拿富二代的標準養孩子,只要別人家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就必須有,不能讓孩子低人一等。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高中同學張明這兩年為兒子四處借錢,基本被我們拉了黑名單,張明和妻子都是貨代公司的職員,夫妻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也不到一萬塊,刨除每月的房貸,車貸和基本生活開銷,每月家裡並沒有多少餘錢,兒子讀私立高中,不想讓兒子在學校被同學瞧不起,蘋果手機有新款必換,去年為了能讓兒子順利參加學校的夏令營,竟然跟朋友借了兩萬塊錢送兒子去美國待了兩週。日子一久,兒子真的以為家裡很富裕,衣服鞋子不是名牌不穿,更離譜的是給一個主播一晚上打賞了4萬塊,最後張明崩潰了,兒子說了一句話讓這個爸爸徹底寒了心:明明家裡沒錢,裝什麼有錢人啊,我還真以為你們倆真有灰色收入,我是隱形富二代呢。

培養孩子的財商,不是傾盡所有給孩子買學區房,也不是愣充有錢人讓孩子花錢沒了算計,勤儉節約本來就是交給孩子最珍貴的第一堂財商課,再全民富二代下去,寒門怎能出貴子?

想要培養孩子的財商,父母應該怎麼做?

首先,教育孩子如何花錢。

很多孩子甚至到了六七歲都沒有自己花錢的經歷,這其實對於培養孩子財商是非常不利的。有一個辦法就是多帶著孩子去菜市場轉悠一圈兒。菜市場是孩子啟蒙財商最棒的地方,有詢價,有比價,有交易,孩子還能直觀的見到錢。給孩子準備一個零錢包就可以帶著他去菜市場了。教育孩子讓他們自己去詢價,對比選出最划算的一家下單。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上次發生了一件事兒讓我非常驚訝,帶著女兒去菜市場,剛要在其中一家買茄子,包包告訴我說:”媽媽,隔壁叔叔家的更便宜一點兒。”我過去一看果然是便宜五毛錢。千萬不要低估孩子驚人的記憶力,只要常常帶著去買菜,她會準確地告訴你今天哪家的菜更加便宜。除了菜市場還有超市,超市是一個更加直觀對比價格的場所,比如酸奶區,不同品牌的酸奶都放在一起,孩子們很容易對比價格和日期,買哪個更加划算,想培養孩子的財商,就從這兩個地方開始試試看吧。

其次,教育孩子如何存錢。

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多帶著她去銀行辦理業務了,銀行是學習存錢最方便的場所。建議媽媽們在孩子讀小學的時候就給他們辦一張屬於自己的銀行卡。讀完洛克菲勒給孩子們零花錢的建議後,我也從中學了一招兒——“鼓勵儲蓄”:他給孩子的零花錢起始標準是每週1美元50美分,每到週末領錢時每個孩子必須交賬本讓他審查,如果用途得當,下週就會增加10美分,如果用途不當,下週的零花錢就下調10美分。另外,如果哪個孩子能拿20%以上的零花錢進行儲蓄,他將向孩子的賬戶補加同等數額的存款作為獎勵。

鼓勵儲蓄這一招兒非常有用,我也原樣用到了女兒身上。每月零花錢300塊,如果能強制儲蓄100塊,我在她的銀行卡里也補加100塊作為獎勵。朋友家的孩子為了儲蓄,連交通費也省了,以前去上鋼琴課都是打車去,一次大概18塊,現在已經改公交車,一塊就能搞定。一週一次鋼琴課就可以省下34塊,積少成多,統統存進卡里,有成就極了。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最後,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錢。

這周重讀了《極簡主義》深有感觸,書裡的喬舒亞和瑞安,這兩個年輕人,二十多歲就已經是年薪六位數的企業高管,跑車豪宅不用多說,在外人看來,他們的日子過的簡直讓人嫉妒。可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快樂,原因只有一個:花的比賺的多,奢侈的消費只能帶來一時歡愉罷了。他們在《極簡主義》提出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免於債務。有錢很好,假如不能正確使用,那就真的很糟糕。

孩子們也是一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引導他們進行合理消費,不能把錢揮霍在無盡的吃喝玩樂上,要把錢花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月薪四千貸款也要買三萬的包包?培養孩子的財商先從父母做起

羅伯特·清崎曾這樣說過:“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一定會有騙子、奸商、警察取代你,那時你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培養孩子的財商迫在眉睫,從父母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