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簡陋”風格走紅:多年未換包裝,“便宜大瓶”成李子園標

飲料市場的競爭一直都非常激烈,隨著消費者對於飲料需求變得多樣性,不少品牌都遭遇了“危機”。就連飲料巨頭企業娃哈哈也面臨產品老化的問題,就更不要說其他品牌了。不過有這樣一個品牌,在市場一直都是“土味包裝”,憑藉“簡陋”這一風格,反而收穫了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憑藉“簡陋”風格走紅:多年未換包裝,“便宜大瓶”成李子園標

正是因為包裝過於簡潔,加上在市場的定價也比較便宜,因此一直帶有“便宜大瓶”的標籤,甚至還被當成不少乳飲料的代替品。

這一品牌就是李子園,對於很多人來說,李子園可以算作童年的記憶。很多人表示小時候開始就是這種包裝,一直都沒有改變過。隨著市場飲料品牌不斷變多,李子園在市場的關注度也不斷降低,甚至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

憑藉“簡陋”風格走紅:多年未換包裝,“便宜大瓶”成李子園標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二十多年以來,李子園一直憑藉一款單品“大賣”。李子園甜牛奶佔據了公司大部分營收,對於公司來說,這一產品的分量是不容忽視的。早在2000年的時候,李子園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之高了。不過一路走來,李子園的發展道路並不是非常“順暢”。

雖然李子園一直有意登陸資本市場,但始終沒能如願。早在2019年6月,李子園就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在12月的時候根據證監會意見又重新遞交招股書,目前依舊在等待過會。

原本李子園在市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隨著競爭對手蒙牛、伊利的發展壯大,李子園的增長陷入困境。加上2008年奶製品行業面臨的“危機”,李子園在現金流這方面出現了問題。經歷了下滑、虧損、減員等一系列問題後,李子園的規模也縮小了很多。

憑藉“簡陋”風格走紅:多年未換包裝,“便宜大瓶”成李子園標

但是這些都不是讓李子園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真正導致李子園在市場失去競爭力,是因為公司對於產品研發投入不夠重視,報告期內產品研發投入多年還不足營收的1%。在一些大型商超內,幾乎很難發現李子園的身影,錯失大型商超渠道對於乳製品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憑藉“簡陋”風格走紅:多年未換包裝,“便宜大瓶”成李子園標

包括李子園一直奉行的大單品戰略,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於產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乳製品行業競爭加劇,大型乳企都在不斷推出新品,李子園想要一直憑藉一款單品“走天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從消費者的反映來看,對於李子園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年輕人對於李子園的看法各不相同,對於喜歡喝甜牛奶的人群來說,李子園確實可以當成日常牛奶的代替品。依靠喚醒很多人小時候的味道,李子園也圈了一波粉。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麼多年李子園一直都是“老樣子”,在市場也沒有什麼新產品出現。包裝土就算了,還一直沒有創新,表示自己已經看膩了。對於“醜包裝”的李子園來說,憑藉“消費情懷”的路線還能走多久,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未來是否會在市場推出更加有特色的乳飲料,還需要我們繼續關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