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社區工作者又是醫護人員 援漢社區醫生肩挑兩擔-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既是社區工作者又是醫護人員

援漢社區醫生:肩挑兩擔堅守疫情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除了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社區醫生,也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成為當地戰“疫”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肩挑社區工作者和醫護人員兩個擔子,助力武漢的社區建立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楊曉歐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從2月6日到達武漢至今,他已經走遍了所負責的武漢市礄口區所有的社區和街道,對全區60萬人的相關數據信手拈來。他幾乎就是最熟悉該區情況的外地人。

近500個小區,135個社區,70%沒有物業……這些數據他倒背如流。

楊曉鷗還記得,2月初,他剛來武漢時,雖然已經“封城”,但社區管理還有薄弱環節,一些新冠肺炎患者還沒有及時被醫院收治,疑似患者也沒有有效隔離,人員的流動增加了社區內傳染的風險。

走訪了兩三天後,楊曉鷗和同事認為,武漢的社區防控需要加強,要對社區進行封控管理,他們把意見反映給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並得到採納。2月11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1號和第12號通告稱,發熱患者不得跨區就診;即日起,武漢市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2月14日,防控措施再升級,要求住宅小區一律實行封閉管理,小區居民出入一律嚴格管控。

即使下發了通知,社區防控管理仍舊是一道難題。社區居民中老人多,有跳廣場舞、遛彎的習慣。轄區老舊小區多、沒有物業,不少居民出了樓門就是街道,即使減少出行次數,潛在風險仍然很大。

有一次,楊曉鷗在走訪社區時發現,一個超市門口排著幾米長的隊伍,十幾個人等待進超市購物。按照要求,社區超市施行人流限制,每次只允許進10個人。

“但這樣排隊也是一種人員聚集。”楊曉鷗瞭解到,不少居民並不是外出購買生活必需物品,只是為了出門溜達。出於對疫情防控的考慮,楊曉鷗和同事建議立即關閉社區超市。

超市被關閉後,居民並不能理解,還產生了很大的意見,一些居民開始埋怨社區工作人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楊曉鷗和同事提出,疫情防控中期,社區將更多精力放到保障居民生活需求上來,並陸續與超市合作推出團購等服務,保障了居民生活需求。

楊曉鷗說,基層防控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病人救治,一是社區防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層防控更重要一點。如果做不好基層防控,就會不斷出現病人,即使有再多的醫護人員,也無法控制住疫情。

“把社區防控工作當作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來解決,對控制疫情在武漢的蔓延、減少確診病例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楊曉鷗回憶。

武漢解封后,楊曉鷗和同事依然堅守在一線,他說:“解封之後很多人的防控意識有所放鬆,我們還是要在工作中不斷提醒,防止疫情反彈。”

楊曉鷗還為不少基層防控工作人員進行個人防護培訓。他說:“疫情初期,武漢市醫療資源緊張,不少醫院裡非臨床醫生也被緊急調到隔離點工作,我們也得讓他們做好防護,減少感染風險。”

現在,楊曉鷗每天依然要到各個社區、卡口走訪督查,瞭解社區工作存在的問題,並彙總上報。

楊曉鷗也被社區工作人員感動著,十幾個人的團隊管理著十幾萬人的大社區,有些人剛畢業,有些人拋開家庭堅持在防控一線、吃住在辦公室。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說:“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門,要堅持下去,不能放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04月20日 0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