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導語

2020年一月底二月初,當中國緊鑼密鼓的與新冠病毒做鬥爭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參與或關注了這場戰疫。然而,其表現卻大相徑庭了。總結起來,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積極援助型,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當然本來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更不必說。二是麻木不仁型,或許覺得事不關己,或許覺得距離遙遠,或許對新冠病毒的厲害沒有正確的認識,很多國家只是口頭上支援一下,說點鼓勵的話,並沒有實質性的表現。三是冷嘲熱諷,藉機打擊報復型。以西方歐美國家表現最為突出。

戰疫,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令人甚為奇怪的是,幾乎所有國家,無論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如何聲嘶力竭的呼籲,無論中國多麼嚴肅、嚴正的對世界發出警告,幾乎沒有國家採取什麼有效、有力的防範措施。鑑於當今兩大主流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和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西方文化佔據主要地位,本文試圖從文化根源上探討面對這麼殘酷的生死鬥爭,不同國家和地區行為表現的根本原因。

01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碰撞

現實主義最大的特點是直面現實情況,不逃避、不迴避,不隱藏,不蒙著眼睛說話辦事,不會像鴕鳥那樣把頭藏在沙子裡便以為世界太平了。浪漫主義則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驗。重自我表現,輕視客觀實際情況。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得是一群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大媽,因為孩子在美國定居了便隨兒女們到了美國。中國人喜歡攢錢那是出了名的。美國的賭場發現了這群有錢、有閒的大媽,大喜過望,以為發現了新的商機。於是迅速印發了大量傳單,專門到華人社區發放,大致內容是凡中國大媽到賭場去,獎勵30美元,免費午餐。大媽們警惕性還是很高的,將信將疑的去了之後,果然領到了30美元。大媽們也是大喜過望,欣欣然的在賭場轉來轉去,待到中午,吃了免費午餐便回家了。很快,消息傳開,成群結隊的中國大媽們都來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除了領錢吃飯,幾乎沒有中國大媽們下場賭錢。賭場老闆的玻璃心簡直碎了一地啊!美國人的浪漫幻想被中國大媽們的現實主義擊的粉碎!

再回到這次抗疫鬥爭。疫情初起,中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採取了三大重要措施:一是封城、封村、隔離。二是集中全國優勢醫療資源,全力支援武漢。三是通報世衛組織,並對世界各國及時預警。反應迅速,措施得力,舉世罕見。這種基於現實情況的迅疾反應是中國文化現實主義思想的最高體現。

反觀西方,美國先是幸災樂禍,繼而抹黑造謠,接著藉機批評、打擊中國的人權。歐洲強國更搞笑,除了對中國的防控措施冷潮熱諷,即使對本國帶口罩的議員也視作病毒。這種種不正視現實,僅靠憑空想象就做出判斷的思想行為確實令人費解。也許他們的浪漫幻想認為,病毒也是有意識的?只會傳染中國人不會傳染高貴的西方人?

戰疫,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02集體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碰撞

集體主義最大的表現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也就是集體。以血緣、親子關係為根本出發點建立起來的儒家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個人、家庭、家族、集體乃至國家,是這個社會從小的單元到大的單元逐次上升的倫理道德秩序。個人要為家庭服務,小家庭要聽從於家族管理,個人要受集體、國家的統一安排領導。這種集體主義思想在中國人及至儒家文化圈下是根深地固的。由此,國家一聲令下,每個普通百姓為了防疫都能夠安心待在家裡;醫務人員為了抗疫,都能夠不顧個人生死走上抗疫一線;生產醫療物資的企業不計成本生產各種急需物資;黨員、幹部甚至普通百姓不顧個人風險日夜堅守在村頭路口。這就是集體主義思想的最高體現。

反觀西方文化下的自由主義,卻就與此大相徑庭了。自由主義思想的核心是個體利益至上,家庭、家族、集體甚至國家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干涉個體的行為自由、言論自由,不能侵犯個體的利益。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便突顯出遭受巨大突發事件社會管理的無奈了!

我要開Party,我要旅行,我要去飯店,我要遊行,不準嗎?就是侵犯人權,侵犯個人自由。

我不戴口罩,不隔離,不待在家裡,強迫我嗎?就是違法!

於是乎,大規模的疫情終於在這種自由主義的土壤裡自由爆發了!病毒也終於找到了自由發揮的戰場!

戰疫,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03德治與法治的碰撞

五千年文明古國,倫理道德一直在社會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而建立在社會契約論基礎上的西方國家,更重視的是法治管理。無論是德治還是法治,各有利弊。然而,就這次百年不遇的特大人類災難,以人為本的中華德治文化思想卻給以法治國的西方契約文化上了一堂課!

只要不違法,到處走走算什麼,聚會有什麼,不戴口罩無所謂啊!在中國,這些極不道德的行為是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的,而在西方文化下,這種追求個人自由、民主的行為不但不會受到譴責,反而彰顯了另類與特立獨行,反而會受到追捧與效仿!這就是文化下的差異!

戰疫,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結語

文化的碰撞根本上是文化的差異!但最終人類必將走上文化融合!一場人類的大災難,或許讓這種融合加快了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