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逆商思維!

我們需要逆商思維!


我們已經認識到,高智商並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情商的作用,往往比智商更重大。

作者 | 楊老師

編輯 | 速創sky

我們需要逆商思維!


我們需要逆商

比如:16歲就入讀哈佛大學,卻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稱為“大學航空炸彈怪客”的神童泰德·卡辛斯基。雖擁有卓爾不群的超高智商,卻是個十足的社交低能兒。整個學生時代,他幾乎是隱形的,不與任何人交往,被起了個“哈佛隱士”的綽號。他把超群的才智投放在研製炸彈上,還“巧妙”地規避了法律的風險,藉此致死3人,弄傷22人。

有些人擁有高智商,情商也不錯,卻仍然無法發揮出其潛能。我們也許會遇到以下問題:為何在同等聰明且適應力強的人中,有些人能堅持到底,有些人卻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人直接放棄?

情商與智商,這兩匹從往昔奔來的快馬,似乎漸漸跟不上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的步伐了。面對日益增多的變化與挑戰,我們需要逆商。

目前,越來越多的組織與企業開始接受逆商的概念,開展逆商的培訓,並獲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對員工產生了較大的改變。

把共事11年的同事下巴驚掉的珍妮,就是其中的一員。從前的珍妮,總是有101個理由來推脫她的職責。在抱著懷疑的態度參加了逆商培訓項目後,她興致勃勃地列出所學到的十幾種方法。

三週後,在一個重大會議開始前,大家發現需要用於播放多媒體內容的電腦少了一根電源線。就在主講人以為要以白板呈現內容時,珍妮舉著電源線興沖沖地回來了——這是她給20多家供應商打完電話後的結果。她成功地控制住了逆境。

逆商,不僅是一種能夠度量抗壓能力的測量工具,還是一套可學習、可運用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方式,幫助你從逆境中突圍、振作和學習。

我們需要逆商思維!


理解逆境

1. 面對逆境的三種人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1996 年5月10日星期五,來自五支探險隊的31名登山者在登頂珠峰時遭遇風暴。數小時後,一些人得以生還,另一些人則不幸遇難,其中甚至包括舉世聞名的登山向導。

貝克·威瑟斯也倒在雪中不省人事,但數小時後,他從極寒中甦醒過來。憑藉著超高的意志力和對家人的嚮往,他強撐著走向大本營,即使他丟了禦寒的手套,即使他意識到他大概只有三四個小時的生命期限。萬幸的是,他遇見了隊友,熱水袋和他的頑強意志讓他得救了。

借這個登山的故事,作者把面對逆境的人分為三類: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放棄者隨遇而安、貪圖安逸,喜歡逃避和放棄。紮營者也曾經努力,但在他們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後,他們便鬆懈下來,在原地安營紮寨。而攀登者們不光是為了暫時的頭銜或者地位,他們將人生視為長跑,不急於一時的成就,永不停止探索可能,追求卓越。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說:“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從未真正活過的人。”而尼采則認為:“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諸他的一切苦難。”攀登者們正是清楚而堅定地仰望他們的追求,忍受住諸般苦難,一往無前。

2. 成功之樹

我們擁有不同數量的成功基本要素,也明白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然而,那些無法抵抗逆境的人,是無法發揮出潛能取得成功的;而擁有足夠高的逆商的人能像立根在破巖中的樹一樣,在山間茁壯成長。“成功之樹”這個新穎的綜合模型,闡明瞭逆商在經受逆境、發揮潛能上所起到的基礎性作用。

樹葉代表著我們的個人表現,是我們身上最容易被看見的部分。我們很容易看到個人的產出,也最容易在這一項上受到評價或評估。

樹枝代表我們的才能和渴望,由你的技術、經驗、知識等能力綜合體,外加動力、熱忱、雄心、抱負等渴望綜合體組成。若要成功,才能和渴望缺一不可。

樹幹代表智力、健康和品格。尤其是品格,其包含的公正、公平、誠實、善良等特質,是讓我們得以順利相處與和平共存的根本。

基因、家庭和信仰,作為樹根,對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因素潛藏在我們心腦的最深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這樣一棵成功之樹,構成了我們面對逆境時的不同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