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作者徐成春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許志琪

徐成春是大森林裡走出去的版畫家,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初夏之夜,在成春住處,他找出近年來的版畫新作示我,客氣而誠懇地讓我品評,此前,我與成春並不是怎樣的相熟,只知他來自北極村,80年代中期曾任漠河縣文化館館長,在瀋陽魯迅美術學院學習兩年,並長期在森林和少數民族地區堅持寫生體驗生活,在連環畫和版畫藝術方面有造詣,而且有許多作品走出森林,面向世界,其中或入選國內美術大展和國際版畫展,或被中國美術館以及國外的美術館收藏,等等。現在,我可以具體地解讀其作品並通過作品來認識嶺上的森林世界了。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北極村》

當徐成春的畫稿靜靜地面對著我。我翻開首頁:《北極村》。畫面主體景物中,有盈雪的江面,泊岸的漁舟,江岸的航標,旅遊者歇身的木屋和浮升著裊裊炊煙的寧靜的北極江村。這是濃縮了現實生活的場景,能讓熟悉這裡生活的人想起發生在小小江村裡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如走出江村的女作家遲子建筆下的北極村人物風情。作者對畫中景物選取了隔岸觀察的視角,是片斷式切入而非全景構圖。在主色調處理上則採用黑白兩色鮮明對比的手法:白色,是覆雪的漁舟和江畔建築物及寬闊的江面,尤其是近景江面上的積雪,層次分明,新舊可辨,表層新雪顆粒爍爍,儼然北極之雪的特徵;黑色,是江村的薄暮,是隆冬的松林,是悠遠的時空。在這兩色對比之中,令人感受到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美,感受到黑龍江畔北極小村的祥和與神秘。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源頭號子》

成春告訴我,這是他一次沿江採風的結果。北極村,曾經是養育其自然和藝術生命的地方,他眷戀這塊綠土。他還告訴我,這幅畫的初稿並不似現在的樣子,初稿中景物較多,無謂地旁逸斜出,對作品主題和意境有所沖淡,經中央美院朱源文教授和樑棟教授的指點,作者重新進行了修剪和提煉。這使我想起為文"惟陳言之務去"的切論,正是為文章、繪畫乃至其它藝術門類應遵循的規律。

第二幅畫稿曾在《赤子》雜誌上作封底畫刊發,標題是《興安五月》。整幅畫面由返綠的松林構成,林間有勞作的工人,有冬日的殘冰,天空中仍降落著鵝毛般的白雪,沒有風,雪在徐徐地落下來,松林挺立無語。這樣的景物體現了動與靜的結合,而上空的落雪又隱隱現現地遮蔽著半幅松林,在形成畫圖層次感的同時,又承擔著國畫"留白"的責任。作為反映五月興安自然特點的畫作,這種筆法大概是恰到好處的。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大鋸房》

在一般外界人的感覺中,五月已是繁花如錦的時序。而在大興安嶺,每年五月,總要有一場或幾場春雪,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結束一個漫長的冬季。這景色,嶺外人若不是親臨此地,恐怕是一生也難以得見。樹掛、暖雪漫山遍野皆白,惟莽莽松林抖出一身堅翠的袍甲,衣紅著綠的少女在這番天地裡踏雪迎春,景緻極妙。我想,成春作為一個森林版畫家,對大興安嶺這種特有的自然景觀一定深有所悟,不然怎會有《興安五月》這樣的作品成於筆下?芽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胭脂溝之春》

《走親戚》是一幅很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借看雪光,坡地上印下山林的投影,雪野裡,幾隻麋鹿拉著雪爬犁飛奔,一隻犬跑在前邊帶路。爬犁上,有一年輕女子隱身在鹿皮襖中,懷裡約是抱著熟睡的嬰兒,身前身後堆放著包裹和禮品一類的物什。小老闆揚鞭策鹿,看上去心情急切而又透露著欣喜,口中似乎還唱起邊陲森林小調。這幅版畫給人的線條感很強烈:狗、奔跑的麋鹿及其繃緊的繩套還有後邊的爬犁,共同構成一個長長的線狀圖案,而一排排樹的投影也是線狀的,這就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用麋鹿來拉雪爬犁,這在生活中是很少見的,而作者採用浪漫主義手法,讓麋鹿與人之間體現出一種親近之情,其意值得玩味。我很讚許這幅畫作唯美的風格,感到整幅畫如同一首旋律流暢的音樂——不是大起大落轟鳴震撼的重音樂,而是一支聲調柔和的小曲;又如同一首意蘊優美的詩——不是蘇、辛式豪放派的吟唱,而是王維式精巧明快的山水田園婉詞。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冬極》

與《走親戚》相比,《流》則用纖巧細緻的手法突出表現了嶺上河流的大氣和沉靜美。這是一條春天裡的河,河面寬闊磅礴,湛藍的河水在靜靜地流著,河面上飄浮著星星點點的殘冰,而岸上的冰雪正在春陽的驅趕下漸漸退去,現出一岸色彩斑斕的卵石,如盛夏裡大嶺原野中遍開的山花;河心沙洲上倩影數點,候鳥已經來了。欣賞這幅畫面,我不禁產生一種振奮的情緒,感到它從本質上反映了大興安嶺深邃而宏遠的自然特徵和由此而蘊育出的豪邁、進取的社會人文精神。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出谷》

作者在大興安嶺鄂倫春人的生產和生活圈子裡曾有過一年多的工作經歷,他了解鄂倫春,同鄂倫春人結下了深深的情誼,至今仍能記下鄂倫春朋友們的名字。他說,那年冬季的一天,自己向一位鄂倫春獵人借了一匹馬為森調隊運送給養,奔馳中不慎落馬,而一隻腳仍別在馬蹬裡,那馬拖著他疾奔,情況十分危急。同行的馬的主人孟德寶見狀毫不遲疑,端起獵槍就要向那馬射擊,正在這時,他幸好掙脫了馬蹬。孟德寶說,你若是再有三兩秒鐘不能脫險,我的槍就響了。寧肯開槍打死自己心愛的獵馬,也不讓朋友受到傷害,這就是鄂倫春人的品格。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流》

正是懷著對鄂倫春民族的一往深情,作者創作了帶有濃濃的鄂族生活氣息的《出谷》:山林倒映在汩汩的河水中,大面積翠綠的色調,看樣子是夏天已經來了;一對鄂族夫婦把輕盈小巧的樺皮舟正在放進河水裡,準備"出谷",去山外的世界走走。歷史上,鄂族人生活的環境太"自然"了,深山密林之中,沒有通往外界的路,於是,他們常常要藉助山林之間的河流,乘坐自制的樺皮舟出行。《出谷》就是以畫面上的大風景、小人物展示了大興安嶺林海的浩莽和鄂倫春人對外界生活的需求與親近。相比之下,《胭脂溝之春》則是更接近於大興安嶺地域生活現實的作品:採金船機械化的作業方式,紅、黃、藍三顏色的協調運用,高度地詮釋著胭脂溝這塊產金之地的昨天和今天。今天,胭脂溝之春終於來了,包括畫面上那機械對流水的振動,都讓人心情為之感奮。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走親戚》

也許有很多人只知道有白樺樹而不知道有黑樺樹。在大興安嶺,黑樺樹不但有,而且成林。或者有人見了這種樺樹不能相識,以為是林中的火燒木了。於是,作者創作的《黑樺白樺林》便揭示了這一物種的存在與美好。把黑白兩種樺林組合到一起,這是一種大膽的想象,強化著創作的主體意識。秋天到了,是深秋。落葉,樹下的小蘑菇,黑、紅、黃色彩組成意蘊豐厚的圖案。每個樹幹都是一組漂亮的線條,也可以理解成一種頑強的生命軀體抑或寧靜的詩一般的境界。畫稿的壓卷之作是《極地行》,這完全是一幅極其抽象的屬於意念和想象範疇的作品。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興安五月》

畫面是北極的一個點,是縮小了的地球的一部分,灰白、墨綠和深紫色的三層次弧體由遠及近,產生時空的移動感,把地球具象化了,令人感到視覺已經拓寬。幾個著厚厚冬裝者正在極地上踏行,如愛斯基摩人出獵,又似從遠方而來的旅行者。畫如詩,詩如畫;詩無定旨,畫難定意。我只想說:在這幅畫的面前,我感到悠遠時空的真切,人們和極地乃至整個地球正在走向美好的未來。

成春的這組版畫是優美的、含蓄的,然而又是熱情奔放的。畫之美,源於嶺上景色之美,人物風土之美,也源於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觀察、思索與摯愛,源於對版畫這一畫種藝術的孜孜探求。我想,徐成春版畫的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一定能為大森林錦上添花。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進山》

平實為人,勤奮作畫

感言徐成春為人為藝的境界

文/宋源文

1983年9月末,我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城西林吉結識了徐成春,那時他在電影院作美工,愛好版畫。一見如故,他放下手頭工作,帶我們去附近的林場熟悉情況,又陪我們去漠河鎮,一路上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當地的風俗風情,直到把我們送上開往黑河的最後一班船。1987年大興安嶺發生大火,我聽說他為了拍攝撲滅火災的照片,本在醫院養傷的他卻跑了出來,顧不了面臨大火的家,到處轉戰火場,結果連徐成春的大量美術作品及美術資料也都被燒光了。徐成春是在林區長大的孩子,能吃苦耐勞,他的質樸、熱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他曾走出大興安嶺,走南闖北漂盪了八年,期間幹過廣告設計,也苦苦掙扎搞過版畫,終因找不到感覺,最終還是回到大興安嶺,重操舊業。他那跌宕起伏的經歷,引領我賞析他那多產多變的作品。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雪野茫茫》

徐成春的作品大體上分為兩個階段:1979年至1992年,他的作品主要取材於大興安嶺林區的生活風光。如《冬漫漫》、《胭脂溝之春》、《源頭的號子》、《大鋸房》、《北極村》、《樺林小溪》等。都是家鄉美之作,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今天看來,依然感到如同來自大興安嶺那明媚的陽光和撲面而來的清新的空氣。從1997年到2009年,他的創作取向分流了。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大雪封山》

《這山·那山》、《遠山故事》組畫,《飄逝的薩滿》等作品,是他與鄂倫春人曾有一年多相處的生活庫存的再現,尤其是《這山·那山》,將人們引向遊牧民族從遠古走來的歲月流痕,只因為作者也有走過山山嶺嶺的多種體驗,才有這種直奔史詩文化蘊涵的切入。《記憶的河流》、《歸來的家園》組畫,是對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呼喚綠色世界的吶喊,那已變成乾涸的碎石,遠處的濃煙火海將要吞噬一切,失去家園的馴鹿,騰空飛馳,迷惘、祈盼、何往?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遠去的群山》

《廣袤的原野》、《遠去的群山》、《冬至北徼》、《冰封無季》、《冬冷無語》,營造出寂寥、苦寒之情境。既是對高寒地帶自然生活的概括和濃縮,也是作者經歷了生活的磨礪,感悟至深的反照。《曠野的層林》、《遠山掠過》、《駝鹿谷》、《夢迴額爾古納河》、《春歸南甕河》、《暮歸》等作品,明顯有一種迴歸、尋根的意向,他要追索生活賜於他最初的印痕,撲捉人生的燦爛記憶。《春光》中幾個孩子跳繩的瞬間,動作協調,騰空躍起,目視遠方。這幅畫的構圖非同一般,把畫中的主人安排在一個虛幻的空間,從視覺上告知人們,他們不僅超越了腳下的土地,同時也置身於無限的時空之中。令人感到那裡的孩子也有五彩斑斕的童年生活。有朝氣,有夢想,同樣享受了人生啟蒙階段的一縷春光。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霜降》

徐成春的前期作品,緣自對現實生活的審美關照和體悟,傾向"自然"而非"人工",是"原野"、"原材料"、"原創"、"原動力",帶給人們心靈的衝擊。不論是生活還是情感,只要是初衷,是真,是善,是美,都像金子一樣永遠會發光。他的近期作品,是在審美體驗基礎上的昇華,畫境中洋溢著感性體察與理性的思考,人生體驗與現實的關注,看得出他在進行對生活體驗的梳理,人生境界的聚焦,藝術追求的定向的流程中,求新求變。前期的也好,近期的也好,他的藝術理念和取向,都是從生活中生髮,從情感中生成,他思考的原點,始終沒有離開養育他的那一片熱土。他的作品都是基於那個特定地方的環境,社會結構及風俗習慣,這些地方的色彩,影響和哺育了徐成春的個人氣質、思想感情方式,以及行為規範。立足於一個地域,創作出鄉土特徵的作品,在當代文化中仍居一定的席位。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林中》

記得1999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派一位研究現代藝術的學者到中國收藏版畫,我把幾屆全國版畫展覽的畫冊提供給他,最後在他遴選的20多幅畫作中,就有徐成春的《源頭的號子》。當時還有人送來一幅幾何形構成的作品,他一看就說這個太簡單了,在西方這一類的畫多的是。論技巧,徐成春的作品並不佔先,但他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民族的地域文化,有國籍,但沒有國界,不受時空侷限,歷史上這一類的藝術大家和藝術精品多得很。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徐成春有半生經驗的積累,有信手拈來的創作資源,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便會有更美好的前程。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興安初雪》

我與徐成春已有26年的忘年之交,他有一種執著的務實精神,做起事情孜孜不倦。經歷了生活的風雨,反而踏下心來,抓住版畫不撒手,一幅接一幅,步入良性循環的兢技狀態,令我欽佩。年屆中年的徐成春,至今還是不變的老樣子,見面後不出五分鐘,便支支吾吾說起他最近畫了什麼畫,還想畫什麼,接著會說畫的不好,不知道該怎麼樣畫?一副虔誠的虛心求教的神態。看似優柔寡斷的外表,其實又有藏而不露的老主意,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在技術層面上似有借鑑的影子,但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卻是他的專利。誠然,他在藝術的征途上還要過許多道坎兒,須知,他從來都是業餘時間作畫,多麼不容易。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興安嶺,版畫群體紅火一時,而今,當年的畫友有的退休了,有的去了外地,所剩無幾。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早春》

我能想象得出,在遠離鬧市的茫茫林海,他要充電,如飢似渴,他想參加外面的展覽、學術活動,但常常聽到的是遲到消息。前不久見面,他告訴我最近買了一個70平米的房子,併購買了版畫機和各種紙張、板材,下班後就去那裡畫畫,感覺挺好。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平實為人,勤奮作畫,乃人生的最佳境界。徐成春為人低調,安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光荏苒,我相信,當人們說起大興安嶺版畫,便會想到徐成春,想起徐成春,便會想到大興安嶺版畫。天道酬勤,只要他年復一年的耕耘,必將收到應有的饋贈。

2009年7月於北戴河海景花苑

(宋源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遠方的春天》

從感悟自然到抒發心靈

徐成春版畫賞析

大梁/文

徐成春無疑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版畫家。

在他版畫創作的初期,從觀念上、題材上、創作手法上是學習北大荒版畫流派的創作風格。作品表現出博大的胸襟,廣闊的視野,直接的抒懷,大開大合的佈局,酣暢淋漓的藝術語言,作品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有精神的震撼力。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秋韻之一》

徐成春版畫創作初期,以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了一批反映林區現實生活及森林、邊陲風光的版畫作品,如《北極村》、《胭脂溝之春》、《源頭的號子》等作品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觀察和體悟,他竭力追求構圖、色彩自然唯美的畫面效果,也注重強調客觀景象對作者主觀感受的表達形式。其中《夜 晝》、《極地行》、《冰封無季》等作品是作者對高寒地帶自然生態的概括和濃縮,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營造出寂寥、苦寒的藝術情境。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秋韻之二》

徐成春創作的第二階段。他沒有停留在僅對自然景觀的審美提煉的創作層面上,森林、沃野、冰雪,是北國的永恆的天賜素材。但徐成春所在的大興安嶺深處的自然素材更具個性,比如反映鄂倫春這個大興安嶺的原住民族生活、生產、歷史、發展,尤其是仍以漁、牧、獵為生存方式的原生狀態,給徐成春的創作以新的啟迪。他以一個藝術家的藝術審美眼光去審視這一切的時候,產生了不可遏制的創作衝動。題材、素材的變化,必須有與其相適應的藝術構思和藝術語言。徐成春多年的知識與經驗積澱,使他成功地完成了轉變。這種轉變不是對以往的拋棄,而是像登山,從一個營地出發,繼續前行,目標是山頂。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春》

還應該看到,這一時期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更深層的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的氛圍,尤其是對建國以來藝術創作觀念的總結反思,對西方藝術觀念重新審視,都對他的第二階段的創作產生影響。縱觀世界版畫發展的歷史,也可見到它與繪畫藝術的發展幾乎是並行的,與社會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

他這個時期的作品《飄逝的薩滿》、《這山 那山》、《遠山故事》具有迴歸生活本源和藝術創作尋根的意向,追索生活賜予的最初的印跡。挖掘當地少數民族的獨特生活形態,並找到了虛幻與寫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遠山掠過》、《遺失的層林》、《船之吟·潮之詠》、《春光》等,都是在一種飄浮、升騰的想象場景中作者的思想訴說。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春歸之一》

此時,他在技術方面也臻於成熟,色彩趨於純樸,減弱對比度;刀法粗放與細膩各得其所。第三階段。徐成春將第二階段的探索向更深層開掘推進。讓激情托起理性的思考,讓手中的刻刀聽從心靈的驅使。

1987年大興安嶺5.6大火震驚中外,也震撼了徐成春的心靈,他的創作進入了更深層次的藝術追求。作品《層林》、《綠幻》等形成了畫面色彩對比強烈、線條蒼勁有力、視覺衝擊力強的鮮明特點。《記憶的河流》、《遺失的層林》、《歸來的家園》等系列組畫是以虛幻時空做背景和意象造型的漂浮狀態為主體,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心理狀態,呼喚人類不要再迷茫、彷徨,要以行動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意識。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春歸之二》

他的這些作品帶一點神秘主義的超現實色彩,帶有史詩般的凝重。不再有以往的明媚,而是有些許苦澀的感覺,有一種悲憫的情懷。一些作品多采用了浪漫的跨越時空的表現手法。

他從心靈出發,像從遠古走來,講述神秘的故事,呼喚一種責任。讀他的作品,不再是一眼望盡,不再是瞬間的激情澎湃,而是細讀慢嚼,反覆品味,寂靜揣摩,在靈魂深處撕裂一種情緒。

於是徐成春的創作出現了"拐點"。這是徐成春個人藝術道路的"拐點",也預示著北大荒版畫的第二個金秋的來臨。這不是一個人的變化,幾十年來,北大荒版畫人都在努力。其實,在北大荒老一代版畫家的作品中,能找到它的端倪。曾經的輝煌隨時光走向遠方,今日的朝霞放射燦爛。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踏秋》

速寫作品欣賞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徐成春森林版畫賞析

【藝術簡介】

徐成春,1960年生於瀋陽,1985-1986年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哈爾濱市道外區書畫協會主席,北極森林版畫協會主席。

自1979年開始美術創作,其中部分作品在《美術》、《連環畫》、《版畫世界》、《美術大觀》、《華人美術報》、《詩刊》等報刊發表。

作品《遠山故事之三》獲第十五屆韓國空間國際繪畫展"發現價值"獎;《飄逝的薩滿》獲第七屆日本高知國際版畫三年展優秀獎;《飄逝的歲月》入選波蘭國際版畫巡迴展。《遺失的層林》、《船之吟 潮之詠》、《記憶的河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大展和第十二屆、十五屆、十六屆全國版畫展。

《夜晝》、《源頭的號子》、《冰封無季》等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四川神洲版畫博物館及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韓國等國家收藏。

2010年黑龍江日報美術館舉辦"徐成春森林版畫展";"徐成春版畫館"在二龍山藝術村落成並對外開發;《徐成春版畫》已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曾榮獲1984年省政府表彰的"群眾文化先進工作者"稱號,和1988年"黑龍江省優秀文藝創作骨幹一等獎"獲1991年《版畫世界》獎暨魯迅獎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