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幻想,並不等於排斥與美國合作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近日在紐約時報刊文,指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在美國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坦率地說,文章內容及主題並沒有太大的新意,要放在幾年前,中美可以構建合作-競爭關係,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但是現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傅瑩提出來這個觀點,就有了更強的針對性,以及更重要的價值。

丟掉幻想,並不等於排斥與美國合作

僅僅數年前幾乎是常識性的判斷,在今天卻顯得十分搶眼,真是時過境遷。這也折射出中美關係以及人們對中美關係的認知,在這幾年裡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如果做簡單概括的話,中美兩國社會對中美關係前所未有的悲觀,對彼此前所未有的互不信任。特朗普主政白宮期間,造成的一個客觀結果是,中美兩國人民對彼此都抱有很高的警惕性:丟掉幻想的呼聲,不僅在中國輿論場上出現,也出現在美國輿論場上。一方面,特朗普讓更多中國人對美國以及自身都有了更立體的認知;另一方面,中美關係改善面臨著更多有形和無形的障礙。

傅瑩的文章能在美國輿論場掀起波瀾,這也說明美國人對中美關係的關注度。由於拜登贏得大選,對中美關係將迎來轉機的預期,不僅在中美兩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輿論上的各種討論和鋪墊,已經悄悄開始了。

丟掉幻想,並不等於排斥與美國合作

之前我說過好幾次,丟掉幻想,包括丟掉對拜登的幻想。這主要針對的是國內一些人對拜登的期待比較高,甚至我身邊有幾個朋友被拜登的演講感動得落淚,我潑一潑涼水,有助於他們冷靜下來。但有人因此批評我“牴觸合作”,這是對我的誤解。我說丟掉幻想,不等於排斥與美國合作,不等於我認為,應該放棄抓住機會改善中美關係的努力。

不可否認,中美關係惡化,兩國的利益都受到了直接損害。構建良性的競爭-合作關係,對中美兩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又有益無害的大事。如果過去幾年中美關係惡化,不是讓雙方都受損,而是讓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那麼中美關係一定會繼續惡化下去,無論誰都無力挽回。但只要中美存在結構性的互利共贏空間,那麼遲早會迎來觸底反彈的機會。這絕不是靠一方的妥協或者讓步換來的。

一方面,我們要丟掉對拜登的幻想,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認識到他和特朗普的明顯不同,如果從此將美國人一概而論,那也是一種惰性思維。雖然我們堅定地立足於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但同時也要努力構建良好、健康的外部環境,畢竟中國的崛起,一定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實現的。拜登入主白宮之後,對外戰略包括對華外交,一定有一個變化,這當然是一箇中美關係轉圜的契機,對此,我們完全不必排斥。只要是符合中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事,我們就應該去努力。這方面,不應該有什麼思想包袱。

丟掉幻想,並不等於排斥與美國合作

中美關係已經遭到了全方位的破壞,因此也有了不少轉圜的突破口。比如抗疫合作、氣候變化等,中美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比如人文交流這一塊,在中美關係史多次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構建良性的競爭-合作關係,需要中美兩國在新的歷史時空中,做出新的探索。當然這一切,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