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瑤:讓青年法律人看見“外面的世界”

路瑤:讓青年法律人看見“外面的世界”

疫情襲來,作為大學老師的路瑤不得不把課堂搬到線上,試用平臺、製作課件、像主播一樣做直播……不但要授課,她還參與指導了一項社會工作項目,沒法實地考察,她在線上做指導困難百出。儘管居家工作,整個上半年,路瑤依然忙得不亦樂乎。

與路瑤對話時,她正擔任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法學系主任,同時也是律師、仲裁員。在這場疫情推動的後半段,路老師開始做起一個“不太紅”的別樣網紅,即便是在這種特殊的日常裡,她也希望能讓學生們更好地看見“外面的世界”。

別樣網紅

教師在每個人的印象中大多是刻板、嚴肅的形象,可偏偏路瑤不是。隨著疫情的到來,教師們的教學不得已轉到線上進行,有的老師選用現成的慕課,課後再給同學們佈置作業,覺得這樣更加方便。但路瑤一直堅持親自直播,她打趣自己成了“網紅”。

在網課平臺直播講課與面對面的課堂有很多不同,疫情期間,平常慣於在講臺上摘星攬月的教師們不得不開始體驗“主播”的工作日常,“網紅”的工作舞臺是授課的平臺,“觀眾”們不能“刷禮物”,但他們最喜歡給老師點贊。最常見的互動是“懂了嗎?”“懂了*10086。”

第一次開始直播,面對鏡頭,路瑤感到最初做老師時的緊張感一下子重新回來了:“自己對著自己說話特別尷尬。”嘗試的次數多了,她逐漸遊刃有餘。網絡平臺各自有什麼優勢;哪個直播比較好;哪個錄播效果更佳;針對本科生與研究生,怎樣設計符合其維度的課程形式;總是用一個形式,學生會不會出現疲勞?路瑤不斷變換講課的形式,直播、錄播、微課、視頻會議,嘗試最適合學生的網上授課方法。

“我們現在的網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課。真正的網課應該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比如我的教學課時是32學時,經過一學期的學習,32學時學完了,但是真正的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他需要反覆討論、產生質疑、發表觀點、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那這時候就需要把教學內容放到網上,讓學生反覆自學,這是最初形式的翻轉課堂。”網上授課漸入佳境,路瑤從最初的興奮逐漸有些感到疲憊,她明白這種獨特的講授方式不過是權宜之計。她堅持自己親自錄課、直播,想要讓學生明白,屏幕上的老師是能夠與他們交流、討論的活生生的人。

除去授課之外,她也在修訂培養方案,這需要做大量的文檔編輯工作。同時,自從疫情以來,學校的管理也面臨各種新的變化。關於仲裁的工作也緊隨而來,新一屆唐山市仲裁委員會改選,路瑤被選為仲裁委員,仲裁委的活動要參加,仲裁規則的重新修訂以及翻譯等其他工作也要繼續完成。

2019年末,路瑤剛剛督導了兩個社會工作項目,疫情也使得這份工作必須重新進行規劃、做指導。“負責人每天打電話向我徵詢意見,尋求做法,但我也沒遇到過這種突發事件啊,那就只能依照我的看法來,我認為這個事兒應該這麼做,那我就告訴他們,你們要怎麼做,怎麼切入社會基層,要關注哪些百姓需求等等。”

突如其來的變化,給路瑤帶來了不少突發性工作。細節繁瑣,路瑤卻說得輕鬆,這些工作讓她感到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一點也不無聊。”

師者之心

從2017年起路瑤與她的學生們開始代表華北理工大學法學院參與Moot Shanghai國際商事模擬仲裁庭賽事。儘管在世界範圍內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賽事已有多年曆史,但在國內,相關的比賽大多剛剛起步,伴隨著國際商事仲裁的市場需求的逐漸增多,這種暫時脫離於常規高校法律教育範圍內的專業比賽顯露出更高的價值。由於賽程較長,參賽學生能夠獲得一段完整的實踐經驗,同時更有利於沉澱所得。

站在教育者和行業觀察者的角度,路瑤希望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上升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酸甜苦辣可能只有親歷者才能體味,但路瑤深信,越是有差距,越要比別人吃更多苦,欲斬棘,需披荊。

實際上,在路瑤帶領學生參加的歷屆Moot Shanghai賽事中,他們的隊伍成績都排在了末尾,這個結果原本就在她和學生的意料之中。站在比賽席對面的是“清北”一流的法學強校,它們大多有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而華北理工大學法學院這個建立於21世紀的年輕院系,無論從積澱還是實力上看,雙方都缺乏可比性。對於路瑤帶領的隊伍來說,比起獲獎,能夠參賽,有勇氣參賽,本身就是意義所在。這份目標甚至顯得有些“悲壯”,路瑤曾經說:“比賽都是需要最後一名的,如果需要,我們來做這個最後一名。”每一屆學生的參賽目標是比上一次進步一點點——至少爭取不再做最後一名。她給學生做動員:“只要走到了一個舞臺上,我們就是平等的,我們需要看到差距,需要看到世界上更好的法學生是什麼樣子。每一屆我們超過一支隊伍,十年之後我們就可以走到中間的位置。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世界的前面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開始參與Moot Shanghai以來,路遙帶領的每一屆參賽的隊伍成績都不佳,但他們依然穿著西裝革履,熨燙得一絲不苟,精神集中地彷彿一支註定會獲勝的隊伍,他們心裡清楚,自己來到賽場上為得不是獲勝,為得是“看見差距”。

然而,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發讓比賽不得不取消。“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可以作為新隊員繼續努力,準備下一屆。但是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取消可能就意味著退賽。”路瑤為學生失去寶貴機會而感到惋惜,她深知這樣的賽事對於尚未走進行業而又不出身於頂尖名校的新人意味著什麼。

機會是要爭取的,但不是爭取了就能有。寶貴的參賽機會突然丟失,路瑤安慰學生,告訴大家要相信機會總是有的,不能因為某一次利益的得失,就永遠否定未來。“也許錯過了這次機會,你就需要在行業當中更沉穩地積澱自己的實力,這個過程也許需要幾年,但只要願意付出,總會有機會找上你。”

疫情期間的網課,也給了路瑤啟示。她試想,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何不試著在線上舉辦一些活動,既然網課有一些方面的表現是優於線下課堂的,那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些策略性的改變,將比賽通過線上的方式來舉行。有了這個想法,路瑤組織學生在網上舉辦了一次網絡辯論賽,比賽效果十分接近預期。“所以我覺得網絡可以降低比賽舉辦的成本,那低成本的方式去辦一些活動,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在教師這份職業中 找到了傳承的意義

畢業前,周圍的親友曾經猜想過路瑤未來會從事的職業,有人認為她會成為政府部門的管理者,也有人認為她會選擇成為一名律師,很少人會料到,她最終將自己穩定在講臺上,為法律學子傳道受業。

“教師這個職業社會認可度和社會尊嚴都是很高的,而且挺適合‘清心寡慾’的人,恰巧我就非常享受這種清淡的生活狀態,所受羈絆非常少。”路瑤說。

她口中的“清心寡慾”並非是慵懶的同義詞,曾經為了爭取到美國天普大學海外進修的機會,語言上存在短板的路瑤用五個月的努力突破了障礙。後來她把這段經歷的感悟傳遞給學生:“人一生中機會或許並不來源於自身的長處,而更有可能來源於短處,人常常會給自己找藉口,所以要多問自己三個問題——有沒有給自己設限?是否真實存在限制?如何能夠突破?”

路瑤:讓青年法律人看見“外面的世界”

一開始,路瑤並非沒有想過去專職做一名律師。但考慮過後,她發現教師這份職業更適合自己。在學校,學生有哪裡做的不好,她可以毫不避諱地指正,而學生也不會因此而記恨她;而同事之間的關係也相對和諧,大家都是為了學生的教育目標而努力。這種人際關係讓她感到更加舒適,也更加純粹。

許多時候,她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有點理想的普通人,她覺得人生分外短暫:“我得抓緊享受好每一天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快樂的時候一定要盡興。很多溫暖的事情都是轉瞬即逝的,不把握當下的美好,那麼再去追尋就會求而不得了。”而這份工作使她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每天寫一些文字、發一些朋友圈、睡到自然醒。瀟灑的生活,安穩的工作,這些能讓一個平常人樂於此生,路瑤也在其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傳承。

相比於知識和技能,她覺得自己傳遞給學生的價值觀,與對世界的思考方式才是更加難以磨滅的東西。“那這個傳承就屬於我的私人傳承,這與職業、教育無關。可能過了許多年,知識和技能會有所淡忘,但我對學生所傳達的人生的經驗,還會影響到他,我覺得這才是我該做的,同時也是我感到有成就感的地方。”

“一個人一生真的好短好短,而我能為這個社會留下什麼有用的東西?有的人可能會選擇著書立說,但所有客觀存在的東西都會消失,而你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永遠存在的,在一代又一代人接受你所傳承的精神與意志的時候,那麼你就以另一個姿態‘活著’。”

在法律行業行進多年,教師並不是路瑤唯一的社會角色,她也擔任仲裁員、律師,而這些實務工作也無一例外地“哺育”了她的法學課堂。近到身邊發生的法律案件,遠到曾參加過的國際交流,她總是有意識地想把自己看過的“外面的世界”展示給學生。

“我們都希望這些年輕人能看到我們所看到的、經歷我們所經歷的、理解我們所理解的、感受我們所感受的、領悟我們所領悟的,然後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她享受著做老師的快樂,也時刻追求著作為老師的理想。

路瑤喜歡和朋友們、學生們開玩笑,在這些時刻她的神情透出一種活潑和自在,這不代表她說的話“不認真”,一些思索、調侃、自嘲常常就隱藏在這些幽默的話語裡。當她真的嚴肅起來的時候,人們就能看到這個有趣靈魂深處的堅持。“世界是他們的,中國法學的未來是他們的,未來能在世界上發出的聲音是他們的聲音,如果現在我們這一代法律人只滿足於自己的精彩,那麼未來的我們將何去何從?”

路瑤:讓青年法律人看見“外面的世界”

(中:2019年11月20日金律良言直播訪談嘉賓路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