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裡一悟,真是無所不通

只要心裡一悟,真是無所不通

星雲法師講《壇經》

六祖大師在黃梅得法後的機緣如何?

六祖大師是禪宗的一代宗師,對中國文化貢獻很大。他對於佛學的闡明、禪學的修證,尤其後來把很多研究佛法的飽學之士攝受在其門下,使禪宗在中國佛教中更是一枝獨秀,展現輝煌的成就。

說到六祖大師,他本來出身寒微,是以砍柴維生的樵夫,後來由於善根深厚,所謂風雲際會,而於黃梅五祖座下開悟得法,成為一代大師。

開悟後的六祖大師,回到韶州曹侯村。當時有一名儒士劉志略,對六祖大師十分恭敬有禮。劉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無盡藏,時常誦唸《大涅槃經》,六祖一聽就知道經文的妙義,於是替她講解說明。無盡藏比丘尼便拿著經卷請問經文字義,六祖大師說:“你要問什麼道理,你可以問,經本我是不看的,我不認識字。”

無盡藏比丘尼心想:“這個人字尚且不認識,哪裡能夠理解經中的意義?”

六祖大師知道她的意思,就說:“諸佛妙義,不關文字。”

無盡藏一聽,非常驚訝,即刻改變態度,對他刮目相看,並且遍告裡中耆德說:“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

所以,後來陸續有韶州的法海禪師來跟六祖討論“即心即佛”的問題;洪州的法達法師來討論《法華經》要義;壽州的智通來討論唯識要義;信州的僧智禪師來討論如來知見的問題;廣州的志道禪師來討論涅槃三昧的問題等,六祖大師儼然已成了當時學術界的中心。

所以,過去大家一直以為六祖大師是一個砍柴的樵夫,是一個不識字的人。其實,六祖大師並非不識字,相反的,六祖大師不但在禪學的修證上有所體證,在佛學義理上,他也能發揮深奧微妙的道理。

他講《涅槃》、《法華》、《唯識》;他對《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楞嚴經》、《梵網經》等,也都有很精到的研究。

因此,雖然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確曾自稱是一個不識字的人,但這只是六祖大師自謙的言辭,不可以因此把他當做不識字,沒有學問。

當然,學問在六祖大師而言,並非如一般學生從書本上認字、求知識;六祖大師並不是心外求法,而是心內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是枝末,心才是知識的根本,義理的泉源,智慧的寶藏;只要心裡一悟,真是無所不通,無所不迭。

因此,六祖惠能大師後來能成為一代宗師,並且引度了許多對他一生關係重大的弟子,如青原行思禪師、南嶽懷讓禪師、永嘉玄覺禪師、河北智隍禪師、荷澤神會禪師等。

由於這許多各方聞風而來的學者紛紛歸投六祖門下,使得六祖“南宗頓教”的禪法能在唐朝時代大放光芒。尤其,青原行思禪師與南嶽懷讓禪師如同六祖的左右手,這兩大弟子後來更發展出五家七宗,使禪宗的弘揚達到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六祖大師的一生,雖然遭遇迫害,災難不斷,可以說集榮辱、譭譽、災難、恭敬於一身。不過,得道的人跟一般未得道的人畢竟不一樣,沒有道行的人在災難、傷害面前,他就屈服、失敗了,可是六祖大師越是受到傷害,越是崇高;越是遭逢打擊,越是成就。

所謂“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美?”正因為災難重重,誹謗不斷,反而幫助六祖大師弘揚禪學,闡揚佛法,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