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藝考生的最大優勢就是即便沒能被藝術專業錄取,還可以選擇文理兼收的普通文理專業。


由於文理科的差異,藝術類招生時地區和院校分了文理科不同的錄取控制線,有的則沒有分文理。藝術類招生不分文理,對一部分顯得很不公平。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如今,隨著不再分文理科的3+N新高考在全國越來越多的省份落地,藝考生更懵了:都不分文理了,那藝考生豈不是更虧了?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藝考生們又該如何應對?


不分文理劃線被吐槽不公


眾所周知,每個地區每年的文理科高考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是不一樣的,有的差距甚至還很大。


比如2019年雲南省的高考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一本文史類為560分,理工為535分,相差25分。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2019年雲南省的高考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2019年北京市本科批次(類型)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文科為480分,理科為423分,兩者更是相差57分。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2019年北京市本科批次(類型)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如果都分了文理科,院校都按文理科的控制線錄取還好,如果不分文理科劃錄取最低控制線,那對部分考生而顯然有失公平。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有藝考生就曾吐槽,文理科分數線懸殊那麼大,文理科題的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藝術類招生的文化分數線如何不分文理科,這難到公平嗎?


通常而言,各大院校招生時文科藝術生的名額佔比較多,理科藝術生的名額佔比就很少。藝術類不分文理進行招生,也就是將藝考生的藝術分和文化分的綜合分不分文理科進行排序錄取。


這種情況下,理科分考得比文科低,那理科藝考生按綜合分排名就很吃虧。因此,很多藝考生都希望藝術類招生時,應該分文理科排序分開招生。


新高考不分文理的新難題


很多人認為,在老高考制度下,文科藝術生比理科藝術生更有優勢。


一是因為各院校給文科生的招生計劃多,很多院校都不招理科藝術生的,有的省份甚至都不讓理科生參加藝考。就算是處在改革前沿的廣東省,也是在2013年才放開理科生參加藝考的。


二是藝術類招生不分文理科時,都按綜合分排序的情況下,由於文科藝術生文化分普遍高,按綜合分的折算方法,文科藝術生便比理科藝術生佔便宜。


現在好了,3+N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來了,對藝考生的影響更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直接影響可以填報的院校和專業。


儘管大部分院校的專業不限選考科目,但仍不排除有科目限制的,比如2019年北京化工大學的產品設計專業招生,選科要求就是政治、歷史、地理三門中至少選擇了一門,才有資格報考。


第二個方面,競爭更不均衡。


從新高考已落地的試點省份來看,不管是文理科都普遍出現棄選科目的現象。2017年首次實施新高考的浙江參加考試人數為29.13萬人,但選考物理的僅有8萬人,約佔27.5%。上海同樣如此,呈現出“棄物理”現象。


據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大家覺得自己物理不好,跟學霸沒法比,物理差的自然紛紛退出。這樣一來,那些物理好考生由於沒有其他人墊底,即便考得好但按規則折算下來也可能被賦成低分。如此一來,選擇物理的考生就會越來越少。


但即便這樣,對藝考生來說,選擇物理科的競爭還是大,因為物理本身難學,又是學霸必爭之地。而生物由於跟大學科目銜接不如物理和化學多,選的人也少。化學跟物理一樣,理科選擇的人多。歷史則是文科生最喜歡的科目,除了文史哲不分家的原因,上大學後科目的銜接也很好。地理偏理工的多,不分文科理科後,文科選擇的少。較冷門的應該是政治這門課。


正因為如此,新高考看似擴大了考生們的科目選擇權、學校選擇權、專業選擇權等方面的權利,但對文化課普遍短板的藝考生來說,卻帶來了新的選擇性難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以前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新高考則是“一選定終身”。


學生需求多元化使組合多樣


正如上文提到的浙江、上海新高考的棄科現象,考生們的選考有偏向,讓很多人擔憂:選考物理的人數不足以支撐理工科人才培養需要,大學文科專業生源質量也有下降的可能。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因為據統計,北京在實行新高考之後,2020年在京招生高校專業要求必選歷史、地理、政治的百分比之和為2.2%。這就是說,全國多數高校文科專業不要求招收的學生必須選考相關文科學科。


在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中,選歷史、地理、政治可報考的專業百分比之和是15.3%。也就是將文科學科列為“若干門科目中任選1門”的高校文科專業也不多。


最令人擔憂的是,新高考實施後,多數高校文科專業面臨的是未被要求選考相關文科科目的生源,這將導致這些文科專業錄取的學生或不具備該專業所要求的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將給後續的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


按新高考的要求,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任意選擇的三個科目的成績。


要知道,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這六個學科可以排列成20個組合。考生在選擇科目時,只有依據自己的優勢與興趣,選出一個自己熱愛,又利於發揮的組合,從而達到優化組合的目的。


統計發現,這樣的組合存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報考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可能完全不同,如果按原來傳統的班級授課,那將很難平衡學生的多元需求。


千萬不要這樣組合否則太吃虧


學生的這種多元化需求表現得非常明顯,據浙江省高考數據統計表明,有超過7成的學生打破了原高考文科、理科的固定科目組合,選擇了新的科目組合。很多他們認為極為不利升學的組合自然不會選。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那麼,對藝考生而言,有哪些不利組合呢?


我們以上海新高考中的6選3為例,將傳統的三門理科標記為藍色,傳統的文科標記為紅色。通過三角形裡紅藍顏色的對比,能看出你的選課是偏文還是偏理。


一般是三理純理,三文純文,兩文一理偏文,兩理一文偏理,不過,這裡有兩個特殊情況: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我們看到,當出現歷史+化學+生物以及物理+政治+地理時,明明是二理一文,顏色卻是紅色多,明明是二文一理,顏色卻是藍色多。


因為物理和歷史分別是理科和文科裡的“強科”,所以搭配其他兩門普科時,仍然表現出強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


以物理+政治+地理為例子,雖然是兩文一理,但是由於物理一門,這個組合的學生就能滿足99%的高校專業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下面的三種組合對藝考生是最不利選擇:


一是政治+歷史+地理組合。


政治+歷史+地理是三門純文科的科目組合,統計顯示,選擇這一組合的比例只有52.9%,是所有20種組合裡最低的。


原因就在於不少院校要求是必須要選一門理科,一門理科都不選的純文科組合在專業上就會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物理+化學+歷史組合。


物理+化學+歷史是一種偏理科的選擇,是很多學生願意選的組合,但也是所有20種選擇裡難度最大的一種組合。


為什麼這3門組合選的人最多?因為物理,化學有中考基礎,初高中學習是一致貫通的;而歷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記憶和發揮。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中這三門課的師資力量也都是比較強的。


正因為選的人多,無論對於名校生還是對於一般生而言,選這套組合都極有可能因為碰到太多強手而造成翻船的情況。


三是地理+生物+政治組合。


這種組合是原來高考文理綜三門裡比較冷門的科目,屬於兩文一理組合。


這個組合的最大問題,就是和大學課程很難銜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關類專業外,大學許多理工科專業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知識,文科類專業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畢竟文史哲不分家。


以上的三種組合對藝考生來說都是很不利的選擇,不知你是否受到啟發了呢?


高考來臨,藝考生怎麼選“學科組合”最有利?


招生對象:

1、符合國家規定的高中生或擁有同等學歷水平證明的中專生

2、符合我校招收標準,參加並通過專業測評的同學


校區地址:

中國傳媒大學西校區:朝陽區高碑店東億傳媒產業園三號樓一層


交通方式:

中國傳媒大學西校區:地鐵八通線高碑店站B口(東北口)向東1000米。


官方微博:藝考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