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日本的公司在八十年代合拍過一部動畫片《不射之射》,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箭客的一生,在追求到最高的“射術”之後,再也不在眾人面前表演“射術”了,於是,江湖中各種“神奇”的傳說紛然而至,而“箭客”老來時竟然不識“弓”為何物了;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像武俠小說裡的隱世高手,對的,這就是中國人對道與術的理解和認知,術與道是相輔相成的,有術無道,止於術;有道無術尚可求!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為什麼要講這個《不射之射》?縱觀我們的歷史,冷兵器時代橫跨幾千年,大大小小的戰爭是數不勝數,要說我們的先祖們不產生一些實用性、實戰性、功利性、技巧性對抗的技藝,那實在是說不過去;我們是善於總結的民族,所以冷兵器時代因為武術技藝而產生的幫派、門類眾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只有是一種技藝出現非常發達非常極致的發展之後,才會出現“道”上的約束,因為沒有約束,真正懂得“武術、功夫”的人就可以拿來亂做壞事,亂殺人了!《不射之射》其實講的就是對於“術”的約束,對於“術”的理解,以及對於“術”存在的肯定和傳承的方向!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既然我們可以肯定我們的傳統武術是來源於實戰,也願意去相信先祖餘留下來的一下武術的幫派、書籍、技巧、傳承方法模式是有用的,那我們為什麼要質疑傳統武術的實用性,實戰性?有很多還把傳統武術說成了“花拳繡腿”,只是一種表演性質的技巧;這就需要回到這個時代的背景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冷兵器時代一去不復返,船堅炮利時代的來臨,武術做為一種人與人近身搏鬥的技巧已然失去了“價值”,很多對傳統武術感興趣的愛好者繼續練習不過也是基於喜歡愛好的選擇,在現代社會要依靠學習傳統武術某得一份所謂的“保鏢”職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為重要的是傳統武術的傳承基石和背景都變化了:“冷兵器時代,一個人真正學了一門的武術,要麼當兵,要麼在鏢行,要麼可以開門收徒等等”;總之,學了武術,就能在現實的生活中得到施展和應用,這是對“技藝”傳承及發展最為重要一點,想一下某一門派的武術在實戰中“死傷”過多,這一門派的武術技藝會不會總結髮展下去?會不會一直提升或更加“陰險”,只有在不斷的“實戰”中不斷的發展“總結”起來的武術技藝才是最實用,最高明的;在這裡就要提出傳統武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其實絕大部分就是“殺人技”!也正因為傳統武術有其“殺人技”的本質的一面,在冷兵器時代對學習修煉傳統武術在“道”上面的要求是存在一定意識上的強制性的(拋開政治性戰爭的因素)”;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而傳統武術對於此時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已徹底失去它的發展基石和背景了;從傳統武術的本質和適用範圍來看,顯然已經不適合普通人的去修煉了;一是練習了也沒法實用;二是真正懂得傳統武術的大師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很難學到真正的東西;三是一些真正涉及到“實戰性、殺人技”的武術技巧,書籍,修煉方法諸多原因已經“不復存在”了;四是武術的功能近幾十年已經演化會一種體育形式了;綜合以上四點,這個時代要去學習修煉傳統武術的普通人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近兩年發生了許多拳擊手挑戰傳統武術的事,還有前段時間那個所謂的渾元太極拳馬保國被ko的事件;傳統武術界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不服的,真正的傳統武術在民間已經是少之又少了,或許在國家特定的機構一些人員的身上會存在一些真正傳統武術技藝!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無論是武術、功夫,泰拳還是跆拳道、搏擊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近身搏鬥的“技巧”;不外乎周星馳《功夫》裡所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是基礎,然後就是有力量的“快”,再然後就是自身的抗擊打能力,抗擊打能力可以加速這個“快”,這兩點是最重要的;古代很多傳統武術都要求練就“耐力”做為基礎,就是練就抗擊打能力,別人打你,你要穩,要不疼,或者即使疼了也不能用潛意識去表達這個疼;現代特種部隊很多訓練的基礎也是如此,無論是肉體上心靈裡對疼痛要有習慣感,麻木感,只有這樣你可能才有更加“快”資本!如果一個稍懂對抗性實質的人能去看到一些真正傳統武術的書籍,想必你會對傳統武術有另外一層理解!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相信傳統武術的實戰性,但不留戀過去的時代;你太留戀一種往昔或許“輝煌”過的東西,往往失卻了正視此時現狀的眼光,反而讓別人覺得你往昔“輝煌”過的是那麼的“虛假”;也希望現代一些搏擊選手不要再通過所謂的點到為止來“教訓”傳統武術了,也希望“搏擊”選手也有屬於自己的“道”,理解不同時代的東西拿來比對勝負是沒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