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附押題測試題(帶答案)

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精準押題】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很多對話,都是我們成長的航燈,如《公冶長篇第五》第26章:

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hé】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譯意:

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說(子: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盍:何不)?”

子路說:“(我)願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裘:泛指衣服。“輕”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裘”:本指皮衣。共:動詞: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懊惱)。”

顏淵說:“(我)願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伐:誇耀),不把勞苦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路說:“希望(願的古義)聽聽您的志向。”

孔子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輩的人(朋友)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原創精準押題】

1,孔子的弟子侍坐在《論語》中經常出現,師徒之間暢所欲言,大談理想和志向。在所選文段中,你認為子路和顏淵誰更接近於孔子的仁愛觀?

提示:孔子的“仁”並非兼愛,他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

參考答案:

子路的志向更為接近於孔子的仁愛觀,孔子的“仁”並非兼愛,他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子路的志向是將自己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分享。恰恰強調的是在自己已經擁有了的基礎上,再拿出來和別人分享。

顏淵的志向,屬於更高一個層級的仁愛,偏重於兼愛的思想。這與儒家學派經典著作《禮記》中的“大同”思想十分接近。

2019年高考語文《論語》押題課——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2,你最認同子路,顏淵,孔子三人中誰的志向?

認同子路的志向:我認為子路的志向接地氣。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施行的開。只要是有良好德行的人都可以容易做到把自己多餘出來的東西施與別人,仁愛不是虛無縹緲,重在可以施行。

認同顏淵的志向:我認為顏淵的志向屬於無我之境,對自己內斂,謙虛,低調,錦衣夜行,同時能夠為別人著想,顏淵的志向,更具有獨善其身的特性。

認同孔子的志向:我認為孔子的志向,孔子的志向,兼懷天下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凸顯出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現自己志向的過程中,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