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倚天剑,名字竟来自楚襄王和宋玉等人的吹牛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的著名武侠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的核心线索是围绕着寻找两把神秘兵器展开的,一把是屠龙刀,另一把则是倚天剑。当时武林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秘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可见,倚天剑是一把与屠龙刀齐名的神兵利器。《倚天屠龙记》中的最终秘密,也由倚天剑出世并与屠龙刀互砍而被揭开。

金庸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倚天剑,名字竟来自楚襄王和宋玉等人的吹牛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那么,倚天剑这一宝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金庸先生为什么要给这把宝剑起名倚天剑呢?

要知道,金庸先生的知识非常广博,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更是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这把倚天剑名字的由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把剑的名字,其实是来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美男子宋玉的一篇赋。

宋玉是战国末期的楚国人,他曾经师从著名诗人屈原,所以撰写词赋的水平很高。后来他曾经在楚襄王手下当过差。宋玉写过不少比较知名的作品,其中有一篇是《大言赋》。什么是大言呢?在这里,大言就是说大话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吹牛逼。在古代,喜欢吹牛逼说大话虽然也常被看作是人的缺点,但文人墨客们却经常喜欢用吹牛做题材来写作,显然他们觉得这很好玩。因此我国古代出过不少《大言赋》、《大言诗》之类的作品。这其中,后来的不少作品应该都是受到了宋玉这篇著名的《大言赋》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倚天剑,名字竟来自楚襄王和宋玉等人的吹牛

宋玉是楚国著名的文学家。据说是个美男子。

根据宋玉《大言赋》的记载,有一天,楚襄王和唐勒、景差、宋玉等人到阳云之台游玩。楚襄王说:“谁能为我说一篇好的大话,我请他坐上座。”然后他自己先说了一篇:“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意思是说:拿着这把太阿宝剑杀遍天下,流血冲天,连车都过不去了。可谓是霸气侧漏!

轮到唐勒了,他说道:“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意思是说:壮士一发怒,把撑天的柱子都弄断了,于是北斗七星都不亮了,泰山都被推平了。这应该是引用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典故。

接下来轮到景差了,景差说道:“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意思是说:壮士的勇猛,令圣人皋陶也为之感慨,他大笑一声,震得墙都倒了,他锯齿一样的牙齿像野猪的獠牙一样长大,舌头吐出来有一万里长,满世界都是他的唾沫星子。这简直就是现代相声里所说的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顶着地,惟不知脸在哪里了。

最后轮到宋玉了。宋玉说道:“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外。”意思是说:方方的大地作车子,圆圆的天空当车盖,身上带着的长剑就直直地倚在天外。长剑耿介倚天外,长剑倚天,这其实就是金庸小说中倚天剑名字的由来。

但在当时,楚襄王却对宋玉说:“这大话说得还不够大。”于是宋玉又说道:“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意思是说:吞并四方的蛮夷,把江海都喝干;穿越九州,哪里都容不下;身体又长又大,塞满了四方,再也无法继续长了。站在天地之间,被天压得直不起身。

楚襄王对宋玉的这通大话很满意,于是选他为优胜者,对他进行了封赏。

金庸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倚天剑,名字竟来自楚襄王和宋玉等人的吹牛

楚国既出过宋玉这样的大文学家,也出产过一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可见,倚天剑的名字确实是来自由楚襄王发起的这场吹牛大赛。

当然,宋玉不仅善于说“大言”,他也善于说“小言”。大言宣扬宏大之极致,小言则描写细小之精微。后来楚襄王认为一大一小才是阴阳之道,所以又让宋玉和唐勒等人各说一篇《小言赋》。最终结果又是宋玉赢了,于是楚襄王就把云梦之田赏赐给了宋玉。

从金庸先生命名倚天剑的经历可知,要想写出优秀的武侠小说,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不行的。现在网络上充斥的那些玄幻小说之所以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缺少文化底蕴,天马行空却毫无根基,从而使读者们过目即忘,难以留下什么印象。

(喜欢本文的朋友们请加关注,多收藏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