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自2011年微信誕生,至今已走過9個年頭,仍在不斷保持克制和自我迭代升級。作為連接12億用戶的超級生態,微信已成為企業連接用戶最重要的平臺之一。

特別是在後疫情時期,數字化承擔起企業抗風險的重任,而行業龍頭成功的逆勢轉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特別有價值。微信打造的「微信圓桌」,以“商戰寶典”的形式走進企業視野,為業內帶去實戰啟發。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朱恆源教授在9月23日的「微信圓桌」上表示,數字化轉型是重要的方向,“應該在每一個方式上嘗試,一旦時機和條件成熟,這個方向就會被放大。”

但是,對於很多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來說,首要問題不在於嘗試方向,而是如何摸到數字化轉型的門檻。

按理說,“數字化”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網紅概念”,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在提及這一詞彙,在微信指數上,“數字化”搜索指數依舊在不斷上漲。

但這些還摸不到門的企業,小部分也僅僅是知道“數字化”這個概念,從何做起?對於如何利用工具根本還是一竅不通,甚至很大一部分企業甚至對“數字化”根本沒有概念。

中國目前有3000萬以上的小微企業,數量眾多,且沒有能力自我進行大規模數字化轉型;而在我國,第一第二產業佔GDP比重接近50%,這意味著傳統企業的比重依舊龐大,數字化基礎薄弱。越是想要儘快完成數字化,越是成為“數字化絕緣體”。

而微信生態,並不想讓這個看似是死循環的局面繼續持續下去。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破局者出現


隨著微信生態的入局,破局者悄然出現。

在大家的印象裡,C端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搜一搜、朋友圈、小程序等完成完成生活、娛樂、工作等各種需求;但這背後,其實蘊藏著一個趨勢——微信生態之所以能夠幫助C端實現生活在線上,離不開微信生態的商業能力。

基於公眾平臺、小程序、朋友圈、企業微信、微信支付能多重數字化產品能力,微信正在幫助企業從品牌溝通、用戶服務、商業交易、企業內外部協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也就是說,微信除了C端生活必需品的屬性,還增加了商業發展必需品的屬性。微信確實也正在逐漸顛覆中國的商業圖景。

基於微信商業能力“商戰寶典”——「微信圓桌」——就此出現。圓桌每一期都會邀請企業家、學界代表和微信生態代表一起探討數字化時代發展的看法,從而使得億萬群眾和企業主都能更加容易理解並開啟數字化。

第一期探討的問題是“後疫情時代數字化意味著什麼”。

這是企業數字化的開端,不理解各種含義自然無法順利開啟數字化,首先需要明確數字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數字化,才能幫助企業快速進入數字化轉型狀態。

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的嘗試,疫情又加速了這種轉型,《財富》中文版高級編輯楊安琪,作為主持人,在「微信圓桌」開播時一語中的,數字化進程是人、場、商品的數字化;在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陳志宇看來,數字化是一個正循環——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商業的環境,也改變了消費者習慣,從而倒推商業模式商業的思路發生改變,商業思路模式的改變又為技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場景。

以沃爾瑪中國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之一,沃爾瑪並沒有故步自封,而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變化。在中國,沃爾瑪發現了微信小程序這一特殊的商業載體,並於2019年6月開始研發“沃爾瑪到家”小程序,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更給沃爾瑪提供了新的增長。尤其在疫情期間,這一小程序發揮了極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在智能推薦變得越來越聰明的今天,人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是重複的;很多企業主,尤其是距離互聯網較遠的,或許只能發現企業的業績不好,但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因此,

幫助這些企業接觸數字化,瞭解數字化的意義和價值,才能使企業主有的放矢地尋找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化幫助企業持續增長。

這也正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管理實踐教授龔焱冷靜反思得出的結論一致——數字化轉型的背後有一項巨大的成本,這與可能會加劇商業乃至社會層面的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效應),拉大數字鴻溝。

第二期關於“數字化時代的企業組織變革”。是在企業在明晰了什麼是數字化、為什麼要數字化之後衍生的下一個問題:很多企業單純地認為數字化就是上系統、買軟件、裝硬件,殊不知數字化最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明確好目標,再將戰略與數字化相匹配。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東寧認為,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變革,不僅僅是軟件和硬件上的升級迭代,“數字技術賦能創造了跨界,而數字化與企業戰略的匹配度,是下一個關鍵。”賽諾菲中國區副總裁諾林認為,要有人、有信任,數字化平臺才能給企業創造新的價值。

這次圓桌有很多學術上的探討,能匯聚如此豐富的經驗與理論也正是得益於微信生態多年來持續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的積累,讓大量企業家和操盤手的商戰經驗以這樣的方式公之於眾,或許會比書本上的建議更具可實踐性。

從這個角度來說,「微信圓桌」的兩次組局,場場精彩,句句有力,字字珠璣。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Why微信生態?

「微信圓桌」最近一期探討“數字化驅動下企業業務增長”,在國慶節前推出,探討當下企業最關心的生意復甦和業務增長話題,在企業確定好數字化戰略已經做好相應的組織優化後,如何巧妙乘借微信生態的東風,實現營收翻紅。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需求愈發多樣化,消費場景愈發碎片化,企業跟服務、跟用戶的觸點也在發生變化。企業如何跟上這些變化,是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

攜程就是跟上變化的正面案例。藉助CEO梁建章的IP打造,攜程在微信生態達成裂變式觸達:通過訂閱號、服務號預告直播——微信消息提醒觀看直播——小程序貨架達成轉化——企業微信社群達成用戶沉澱——將直播素材在視頻號二次傳播,形成一個完整的獲客閉環。

在龐大的微信生態中,微信小程序是可以最容易滿足企業、消費者雙重需求的,高粘性、低門檻的增長工具。

比如喜茶在打造“喜茶GO”小程序後,不僅帶來業務增量,還為品牌提供了一手數據反饋。最被消費者喜歡的茶飲是什麼、不同地區有什麼產品偏好、不同門店的排隊時長,都可以通過小程序獲取。這些數據,可以為企業提供決策輔助。由消費端到產業端,數據價值反哺供應鏈效率升級。

對於企業的目標客戶以及C端用戶來說,微信小程序讓大眾隨時實地、無需下載地滿足日常所需,尤其是疫情期間,微信小程序的用戶訪問人數暴增,超市類小程序同比增加115%,生鮮果蔬小程序同比增長168%,社區購物小程序增加83%,物流類小程序增加68%,政務類小程序環比增長近60%,醫療類小程序環比增長347%(數據來源:阿拉丁)。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正是因為小程序具有用完即走、即查即用、無需下載的特性,用戶粘性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準。

不僅如此,小程序的開發對於有數字化能力企業以及成熟開發者來說極易上手。小程序團隊堅持做好底層基礎技術的研發,做好開發環境,以及行業通用解決方案的更新。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副總經理胡仁杰聊到,小程序團隊一直重視生態內有能力服務商的培養和教育,希望集合有能量的服務商,為更多企業創造出更加好用、易用的插件,幫助更多企業在小程序生態找到業務需求和解決企業痛點。目前微信生態裡活躍的第三方服務商已超過4萬家,通過他們幫助企業便捷上手的同時,也豐富了微信生態對於C端用戶的意義。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對於中小商家來說,微信生態能夠提供最簡便易行的增長方式。比如最近爆火的一個概念“私域流量”:通過加好友的方式,將首次購買的消費者轉化為私域流量,再通過發微信消息、發朋友圈、建立群聊等互動形式,刺激消費者二次購買,從而給商家帶來多次收入。在社會經濟停擺的疫情時期,這類簡單的數字化工具就可以大幅增強中小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在本期「微信圓桌」,大家也對數字化工具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美家買菜總經理王天野從社會責任角度提出看法:“大平臺應該用密切、高效、短節奏的數字化手段去連接下游海量小企業,讓信息流通起來,帶動中國經濟上游。”喜茶用戶產品負責人湯綺嫻認為,選擇增長工具要考慮串聯全局,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對應的工具不一樣,B端和C端應該是並駕齊驅的狀態。

此時,一個問題浮出水面——幫助企業數字化實現增長的重任,這件事為什麼是微信來做?

其實,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只是整個社會數字化發展、提升社會運行效率的一部分,而騰訊很早就在這方面有所佈局。

騰訊的發家產品,OICQ,最早就是幫助個人與個人之間實現連接的產品;後來的郵箱、微信等產品也都是如此;2016年,騰訊推出企業微信,從那時開始,騰訊開始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騰訊洞察到App下載門檻過高、使用體驗一般,因此於2017年1月上線微信小程序,拉近了品牌商家與C端用戶的距離,微信生態也初見雛形;2019年,騰訊第一期SaaS加速營舉辦,這意味著騰訊對於B與C兩端、企業和數字化服務商兩端的結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標誌著微信生態走向了大成。

胡仁杰在最新一期「微信圓桌」上表示,龍頭企業和平臺,其使命就是持續發揮自身數字化優勢,以平臺賦能的形式去扶持企業實現協同化、產業化價值。

微信十年:先組局,後破局​

當數字化按下加速鍵

今年以來,全球範圍的疫情進一步加大了各類企業對於連接用戶和獲取流量的需求,建立可持續轉化的用戶資產逐漸成為共識;另一方面,伴隨著手機長大的數字化原住民已經逐漸成為主流消費者,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倒逼企業改革觸達方式,

疫情讓大部分企業的業務接近停滯,甚至很多企業已經停擺,少數活下來的,要麼本就是輕資產、遠程辦公的互聯網企業,要麼就是早就做好數字化儲備的有先見之明的企業。

在這個時間點上,在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數字化轉型不是企業的選項之一,而是企業唯一的選擇。

微信,作為月活超過12億的“國民應用”,自然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再加上之前對於數字化的探索和積累,此時此刻,微信生態也必須要成為連接各方數字化的“橋樑”。

「微信圓桌」此時應運而生,帶領企業和大眾,去了解真正的數字化,去更近一步看看企業龍頭在商業環境下如何籌劃佈局。

畢竟,數字化沒有標準答案。行業需要更多不同視角的觀點,也需要不同領域的思想碰撞。

企業CXO是企業戰略的前瞻者和佈局者,普通企業主極少有機會和渠道直接瞭解龍頭企業的戰略思維。普通員工難以及時瞭解高管的思考見解,傳統企業也缺乏門道學習互聯網企業擅長的增長和玩法。而微信把企業領軍者、商學院代表聚到「微信圓桌」,抹平了地位差距帶來的信息迷霧,極大消除快速更迭的數字化時代的信息不對稱,發揮著“商戰經驗寶典“的效能。

難得的知識增量,對於大多數想要闖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小企業主來說,無異與把“擁有入場資格”這件事的選擇權下放到了企業自己的手中,這得益於互聯網時代日趨扁平的世界,也得益於微信提供了「微信圓桌」這樣一個平臺。

也許這是離世界500強的商場實戰經驗、國際商學院的觀點思想最近的機會點,也是跟上中國商業數字化最合適、最快速的途徑。

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人與人,通過不同層次的碰撞,實現不同層次的交流,得到不同層次的答案。

而這也正是「微信圓桌」存在的價值。如今,飛速成長的微信也肩負著社會進步的責任,數字化或許是其中最難,卻最有意義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