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你的靈魂伴侶-找尋你的靈魂伴侶(五)

Part1:靈魂伴侶關係特徵


上節我們講到如何鏈接靈魂伴侶,然而儘管鏈接到之後,很多人依然因猶疑而錯失了機會,所以如何辨識靈魂伴侶也就很關鍵了。在《何為靈魂伴侶?-找尋你的靈魂伴侶(一)》中我們講到靈魂伴侶關係就是彼此有著共同的愛好、看待世界的角度相差不大、對未來有著相似甚至共同憧憬等以共同性為基礎的伴侶關係。總之,那個人很像你,而且越像越銷魂,你們是彼此同步相似又互補的。

例如:

1. 彼此都留念初次相遇的情景。因為就精神層次而言,這是一個感動的、重大的時刻,因此,彼此絕無輕易忘記的可能。

2. 相遇的情形非常戲劇化。所謂戲劇化,就是超乎自己意料之外,許多的不可能,卻構成了事實上的可能局面。

3. 彼此的共同性:可能包括靈感、愛的能力、服務他人、對自我最高部分的執著、工作相關性、共同抱負、習慣、興趣、社交技能、好性情等等。

4. 彼此的差異性:在以理智或情感為主的傾向面,透過君子之爭,彼此的掙扎刺激,最終將達成和諧。

Part2:靈魂伴侶關係類型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在那相遇的一刻,我們內心在動搖,雙手在顫抖,按捺不住的激動,難以把持的自我,彷彿天地為之低昂,萬物為之褪色,我們存在於世界的另一個次元中。對著對方,我們有說不完的話,只要對方想聽的,我們都願意說,只要對方想說的,我們都願意聽;我們會目不轉睛得看著對方,無所謂禮節,無所謂羞澀,對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在我們心裡盪出波瀾;我們恨不得緊緊地擁抱對方,訴說著多年的等待;我們想牽起對方的手,走遍所有想去的地方。在這一刻,我們衝破了所有世俗的禁錮,感受到了最真實的自由。在這一刻,我們填滿了所有的寂寞空虛,感受到了最完整的人生……這是一見鍾情式的靈魂伴侶的自白。

日久生情式的靈魂伴侶,因為缺少那種充滿激情的戲劇性的相遇,則顯得黯淡不少。這種關係是建立在長期相處的基礎上,因為這長期相處,我們不斷地瞭解對方的點點滴滴,知道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有著一個怎樣的靈魂。直到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靈魂託付給對方後,讓兩個靈魂緩緩地融合。

辨識你的靈魂伴侶-找尋你的靈魂伴侶(五)

Part3:辨識你的靈魂伴侶


可是歸根結底,我們為什麼會認為對方是我們的靈魂伴侶?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要與對方靈魂相依的感情?

(一)空間距離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相遇是一切關係的開始。而在相遇之後,空間上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雙方關係的發展。比如讀書時,同桌的關係、同個寢室的室友的關係都會比其他同學的關係更好發展;工作時,辦公桌距離越近的同事的關係會比遠的同事更好發展;鄰戶的鄰居的關係會比隔戶的鄰居更好發展;旅行中坐在你身旁的人會比其他人跟容易跟你發展關係;異地戀相對總是脆弱。一見鍾情的靈魂伴侶如果缺少空間上的近距離,那麼很容易成為擦肩而過的路人,最多暮然回首,然後轉頭繼續走。除非那驚鴻一瞥,就能讓你主動搭訕,以縮短空間上的距離。日久生情的靈魂伴侶如果缺少空間上的近距離,那麼就很容易成為點頭之交,再無其他。

(二)相似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三觀、相似的興趣愛好、相似的生活追求、相似的夢想、相似的聊天話題、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生活習慣、相似的社會背景、相似的宗教信仰,甚至只要是僅僅可能有相似的方面,就能讓我們更容易吸引對方並發展關係。因為這些相似,我們更容易無話不談,更容易瞭解對方,更容易志同道合,更容易惺惺相惜,更容易互相傾慕,更容易覺得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畢竟,又有幾個人會真正討厭自己或是和自己一樣的人呢?

相似以外還有互補的情形。所謂互補,就是我們所有的,是對方夢寐以求的,而對方所有的,也是我們心中所需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一小塊的缺憾,比如內向的會嚮往外向的,保守的會嚮往冒險的,安穩生活的會嚮往四處流浪的,被世俗禁錮的會嚮往豪放不羈的……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只有在這種互補的情形下,兩個相異的人才會相吸。如果說相似是喜歡一個現實中的自己,那麼互補就是喜歡一個夢想中的自己。

但是,互補的優點同時也是天生的缺陷。缺少共同的話題會讓關係難以開始,缺少相似的生活軌跡會讓關係難以為繼,生活中更容易出現摩擦,維持關係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在一見鍾情式的靈魂伴侶中,更多都是相似型的。

經常我們會疑惑,伴侶之間到底是相似好還是互補好。這個沒有絕對,相似有相似的好,比如想法行為更同步。互補也有互補的好,比如可以取長補短,可以豐富人生體驗等。這個不是決定一段關係最終走向的原因。

(三)熟悉度

我們對於熟悉的人,總是更容易放下戒心。我們更傾向於跟一個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不是一個陌生人;我們也更容易跟一個熟悉的人成為伴侶。在一見鍾情式的靈魂伴侶中,因為對方展示出了我們所熟知的一面——無論這一面是我們熟知的現實中的自己亦或是夢想中的自己,以至於會有“猶如故人歸”的感覺。因此,在這個時候,雙方已經不屬於單純的陌生人了。在日久生情式的靈魂伴侶中,熟悉度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雙方是通過熟悉度來深入瞭解對方,增加共同經歷,最終將感情昇華。

(四)能力

我們總喜歡結交優秀的人,而這優秀一般指的就是能力。能力分為各種各樣的,比如學習成績好的就是學習能力強,擅長社交的就是社交能力強,還有運動能力,繪畫音樂能力和各個專業的能力以及物質能力、社會資源等等。當一個人展現出某方面的能力的時候,而我們剛好又懂得欣賞或者有需求,那麼我們就會對這個人有好感。同時,一個被人欣賞的人也會對欣賞他的人抱有好感。

雖然我們都喜歡優秀的人,但如果過於優秀,就會讓我們敬而遠之,望而卻步。因為靠近的話,會讓我們覺得自慚形穢,低人一等。

(五)生理吸引力

我們多多少少都曾經在腦海中大致地描繪過理想伴侶的形象,當我們遇到一個與這個形象相似的人時,就會產生好像一見鍾情了的感覺。這就是外表上的“猶如故人歸”。

外表在異性關係中,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而且光環效應的存在,使得我們會以貌取人,認為漂亮或英俊的人其他方面也一樣很優秀,並且還會有意無意地忽視我們從他們身上所發現的缺點。通常來說,男性會比女性更看重異性的外表。雖然平時我們會說更看重內在之類的話,把外表置於比較小的比重中,但這小比重的外表卻是缺之不可的。即使是靈魂伴侶這種更偏向精神的關係,也難以忽視外表的影響,也就是至少得看得順眼。

當然,外表也就在初次接觸時,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接觸的時間越久,在審美疲勞和適應能力的作用下,外表的重要性相對於其他方面的重要性會慢慢下降。因此外表的重要性對一見鍾情式的靈魂伴侶的影響要比日久生情式的靈魂伴侶的影響要大。

除了外表上的生理吸引力(視覺),還有嗅覺、聽覺、觸覺上的生理吸引力。

在BBC的紀錄片《真實人性》中,就測試了嗅覺、聽覺和觸覺對雙方吸引力的影響。

比如嗅覺,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基因中的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與人體的免疫功能有關。而每個人基因中的MHC範圍不盡相同。

若雙方的MHC範圍相差越大,那麼雙方所生育的後代,在對疾病的免疫範圍也越廣,因此生存率也相對越高。

而人類的嗅覺,就能從對方的氣味中,分辨出雙方MHC相差的範圍大小。當你覺得對方的氣味越好聞越吸引你,那麼說明你和對方的MHC範圍相差越大。(嗅覺的敏感度也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聽覺,在只聽對方聲音的情況下,當聲音頻率越接近人類聲音頻率的平均值時,該聲音越會受到多數人的喜歡。(有研究表明,大眾臉也是最受大眾喜歡的臉)

比如觸覺,人們只願意讓自己有好感(至少不反感)的人與自己有肢體接觸,而肢體接觸(舒適非暴力的)又會進一步增加雙方的好感度的。

(六)得到與失去的反差

比起穩定狀態,我們對變化更敏感。對於一向對我們友好的人,我們會習慣。而如果一個平時對我們不友好的人突然對我們友好了,我們就會驚異。一個普通人慢慢地變得優秀,會比一個從一開始就優秀的人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一個平時給我們打90分人卻給我們打了80分和一個平時給我們打60分的人卻給我們打70分,後者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印象。中一個大獎會比中了累計總額相同的小獎更能讓我們欣喜。同樣的兩個人,我們會更喜歡那個對我們越來越好的人,而不是一開始就對我們很好的人;同樣的兩個人,一見鍾情所給我們帶來的觸動就會遠大於親梅竹馬。

而在面臨失去時,會觸發我們的損失厭惡,即損失會讓我們付出額外的心理代價。當我們要失去一件東西時,這件東西突然會變得更有吸引力,即使我們之前視之雞肋。當我們要跟一個人天涯兩隔時,我們會突然覺得不捨,即使我們之前對其並無好感。

這些反差在一見鍾情式的靈魂伴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旅途中的突然相遇,讓我們像買了幾十年的彩票終於中了頭彩一樣欣喜若狂。而即將面臨的離別,使得這段關係對我們更是彌足珍貴。這些相加在一起使得我們達到了一個情感高峰,從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而從一見鍾情到相濡以沫時,巨大的情感反差也會讓一些人難以適應。

(七)共有經歷

共有經歷是雙方共同面對一件事的經歷,這種經歷通常能帶給雙方感性和理性上的影響。當感性的影響是正面時,感性會和雙方的關係產生相輔相成的正向循環,也就是通過經歷的這件事情我感覺我們的關係更進了一步,那麼我就更願意再和你一起去經歷其他的事情,也就會有更多的共有經歷。由此對雙方的關係形成良性循環,直到循環中斷。當感性的影響是負面時,這就會對雙方的關係產生惡性循環,也就是通過經歷的這件事情我感覺我並沒有那麼喜歡(甚至是討厭)和你一起去經歷一件事,那麼我以後就會有意無意地疏遠你,減少甚至避免我們的共同經歷。共同經歷的減少,很容易會讓對方失去挽回的機會,特別是大腦可能會把我對那件事情的感覺替代成對對方的感覺,從對事變成了對人。

理性的影響通常是通過共有經歷,我們更加地瞭解對方(也許只是自認為),有時候能有效降低前面所述的一些思維謬誤以及運氣帶來的影響,同樣也是有正面和負面影響。

感性和理性的影響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就像感性和理性本身一樣。我們需要綜合來看。

共有經歷的綜合影響對不同類型的雙方造成影響的方式和效果也不盡相同。如果是一見鍾情式的偶遇產生的共有經歷,那麼這段經歷對雙方能否產生足夠的正面的感情強度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足夠的正面的感情強度才能夠促使雙方的關係進入一個正向循環。否則很容易因為其他因素而止於此。而如果是日久生情的相處產生的共有經歷,那麼單次共有經歷的影響相對會沒那麼重要(不是絕對),更重要的是多次的共有經歷產生的積累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感性和理性的影響會趨於平衡。

(八)信任度

信任度的產生通常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上面所述各點的正面影響都會讓我們對對方產生信任度。而有時候我們也許也會對某個人或某些人有莫名的信任感,即使對方只是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信任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通常我們會因為對對方更加深入的瞭解以及對方的行為表現來動態調整我們對對方的信任度,即使有時候這是無意識的。但也有些人會先入為主,而不會去動態調整,比如即使對方做了再多能讓他信任(或不信任)的事情,他都堅持相信自己原先的感覺,依然信任(或不信任)對方。這會產生四種結果,他所信任的人辜負了他的信任;他所信任的人確實是值得他信任的;他所不信任的人是值得他信任的人;他所不信任的人最終證實了確實不應該被信任。

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兩種方式在不同的事情上所產生的影響是因事而異的,但我們往往會因為結果論來評價這兩種方式。

信任度對於任何關係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如果我們對一個人不夠信任,那麼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戒心和試探,更少的坦誠和主動,反之亦然。信任度同其他很多因素一樣,也會使雙方的關係進入正向或負向的循環。首次信任度的建立並不困難,因為從人性來說,絕大多數人在沒有任何因素可供判斷的情況下,都更傾向於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人。但信任又是很脆弱的,有時候即使是在一方的心裡埋下一個猜忌的種子,就足以使雙方的信任崩塌。而崩塌後的信任度要想重建就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了。

另外,信任和相信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我們信任一個人不代表我們就相信這個人說的每一句話,我們相信這個人說的每一句話也並不代表我們就信任這個人。

這些就是人際吸引的八個要素,當這些要素加權綜合達到一定的強度時,我們就會認為對方是我們的靈魂伴侶,就會產生這種想要與對方靈魂相依的感情。

Part4:警惕性覺醒的錯覺——錯誤歸因


關於這一點有一個最著名的現實場景實驗,稱之為搖擺橋實驗。在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橫跨在穿過校區的河上有兩座橋,那座搖晃的橋是座繩橋,橋面距水面有幾百英尺,隨風搖曳,而且橋面只有三英尺寬,你過河時必須牢牢扶穩,這是種非常驚險的過河方式。還有另一種過河的方法,是座距離河面很近的堅固木板橋,漂亮寬闊、扶手都是實木做成的,你也可以大搖大擺地走這座橋過河。於是,兩位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又一次僅僅是讓一位很有魅力的演員或者說是同盟,在橋的一邊等著,她是位女士,當她遇到過橋的男性被試時,她就會在當他們準備過那座搖擺橋、或者那座矮橋時攔住他們,並問他們幾個問題,並在結束時說,"你能幫我寫個故事嗎?將對我的實驗有很大幫助",然後她就收錄好故事,並說,"如果你對這項實驗有什麼問題的話,這是我的電話"。事實上,這只是個實驗,你拿到的是主試的電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這些男性、男學生,過搖擺橋的人,寫下了很有趣、很性感的故事,主題甚至有點粗俗,而過木橋的人,他們寫下的是很無趣的故事,那些過搖擺橋的人更可能過後給她打電話,說"我想和你聊聊我參與的那個實驗 我們在星巴克見吧。

這是為什麼呢?這點可以解釋為:對喚醒的錯誤歸因。在搖擺橋上你隨風晃動,在距水面幾百英尺高的地方,橋顯得很不牢固,也許你能應付,也許你不能。你的心跳加速、掌心出汗、呼吸也變得急促,此時你見到這個人,她會顯得更迷人,因為所有這些你的感受,你會將它歸於對她的迷戀。當時有一處顯示這項研究並不科學,這個漏洞的原因就是,相比選擇走木橋的人,選擇走搖擺橋的人,可能就是那種更傾向於冒險的人。但後來有其他完善後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效應。

這些實驗告訴我們,我們很容易被我們所處的環境所誤導,即使是來自於自己的身體。也就當我們與異性相處時,一些外在因素,如咖啡因,酒精,搖晃的繩橋,運動,遊樂園刺激的項目等,引起了我們的神經興奮,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身體反應,產生了荷爾蒙上升的動心的感覺,而我們會把引起這些反應的原因歸結於對方身上。使得我們會認為,是對方引起了我們的身體反應,也就是我們心中對對方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並從身體反應上表現出來。這時我們一個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哦,我墜入愛河了”。

如果我們想向異性告白或者增進感情,那就找那些能引起對方神經興奮,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身體反應的場景,一定會事半功倍的。這個對兩種類型的靈魂伴侶均有妙用。但是,如果對方是知曉這種效應的,那麼反而會事倍功半,因為這時候對方會矯枉過正,會連帶把對方所引起的性喚醒歸結到其他事物上。

錯誤歸因效應還會導致一些不良的結果,例如家庭暴力,人們為什麼會維持一段充滿暴力的關係?除了經濟、家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有時人們並沒意識到他們之間存在著虐待。這是心理上或情緒上的虐待,他們打鬥、尖叫、辱罵,即使沒有身體上的暴力,當這些發生時他們感受到喚醒,他們對此進行了錯誤歸因,"如果他不愛我就不會對我大喊大叫了",認為那些憤怒、那些衝動和暴力都是愛的表達。(完)

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信義文化帝國(ID:gh_ee8ee1c78b44),第一時間獲取我們將推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尋找靈魂伴侶”實戰體驗課開課消息,此外您還將有機會成為本次活動的首批限額免費體驗會員噢!關注公眾號並回復“課程”即刻獲取課程內容詳情!

本期互動話題:如果此次體驗課程能幫你鏈接到並辨識出你的“靈魂伴侶”,你願意為此付費嗎?大概是多少?

喜歡本文,請分享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