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文/老K

很多患者覺得陪伴抑鬱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常常出現的情況是,自己理解不了抑鬱症患者,相反很多時候自己的心情被他們搞得痛苦不已。

常見的情況是:“家屬們會去過度放大患病親人的問題、過度擔心他們的身體會受到影響、負面思維因此也會比較嚴重,各種焦慮、緊張、失眠、心情鬱郁等等都來了。”

那麼到底該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儘可能有效且科學地幫助他們呢?

這裡給大家列舉4個方法,非常有效且你需要了解的:

無條件積極關注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無條件積極關注本身來自心理諮詢中,後來被引入到家庭教育中來。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心理治療的前提,它主要表現為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態度。在家庭中,無條件積極關注意味著無論孩子的情感和行為怎麼樣,家長對孩子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儘量不做任何標籤化評價,使孩子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那麼好多抑鬱症患者都是在有條件積極關注環境中成長的。小時候父母也的確愛他們,可多數是有條件的,比如你考試考好才能獲得禮物;你只有聽話媽媽才給你做你喜歡的好吃的等等。

這樣成長的人就會發現只有做了父母想讓他們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長期如此一些人就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願望,只是接受被父母讚許的那部分自我。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不敢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所以從現在開始,作為家屬你就要彌補過去的問題,要學會無條件接納你的孩子,讓他們知道,即便自己很頹廢很糟糕,在家中一樣可以獲得你們的支持。

鼓勵他們就醫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要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只要是疾病那麼就需要治療。

有些抑鬱症患者可能意識不到或不承認自己抑鬱。他們可能不瞭解抑鬱症的症狀,認為自己的感覺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問題。還有些抑鬱症患者知道自己問題,但羞於啟齒,或認為自己應該能夠用意志力克服它。

但不經過專業治療,抑鬱症很少好轉,甚至會惡化

所以你們需要表達對他們的擔心,但是千萬不要過度,你可以這樣說:

我好像發現你最近情緒不好,你可以試著和我說說嗎?如果真的很痛苦我陪你一起去就醫如何?

學會傾聽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學會傾聽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很多家屬喜歡拿自己的人生道理“教育”抑鬱症患者,可要知道,他們的痛苦並非可以靠你們的說教走出來,甚至他們自己也懂你的“大道理”。

傾聽是陪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抑鬱症情緒需要宣洩時,高質量的傾聽足以撫慰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擁有安全感。但是家長往往會走入“說教”、“空虛鼓舞”的誤區。

學會傾聽要求你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要全心地投入到抑鬱症的經歷中。你需要集中注意力,關注他們的話語以及講話時的手勢、身體姿勢甚至面部表情才行。當你在共情地傾聽時,你必須將自己的偏見摒棄。

不斷地耐心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抑鬱症的康復往往是螺旋式上升,也就是你可能經常反反覆覆,這對於心智不太健康的抑鬱症患者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體驗,反覆會讓很多患者失去信心,但是作為抑鬱症的親屬,你們千萬不能丟掉耐心。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心理學博士Debroah Serani相信耐心是對關心的人最有力的支持。她說:“當你耐心對待關心的人時,你在釋放一種信號告訴他們不管多久,不管需要接受什麼樣的治療,或從發作到恢復要經歷何種困難都沒有關係,因為我會陪著你。”

圈子封面

心理療愈成長集中地

圈主: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92成員

進入圈子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這種耐心具有非常神奇的力量,她說:“

伴隨著這種耐心,希望隨之而來。”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希望是最難得的。

最後我想說,陪伴抑鬱症患者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許你的煩躁可能只是發洩情緒,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可能就會丟掉希望,希望你們彼此可以共同努力戰勝抑鬱。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專欄

實戰森田療法應對焦慮抑鬱

作者: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49.99幣

304人已購

查看

專欄

中國傳統文化對抑鬱焦慮的啟示

作者: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39.9幣

13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