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減肥是一場殘酷的持久戰,為了贏得勝利,我曾學習眾多理論、嘗試無數方法:

低碳飲食、低脂飲食、低GI飲食、生酮飲食、五二斷食、HIIT燃脂、15天虐腹……可是,無論用什麼方法,最後還是輸給了嘴、敗給了胃。

怪只怪我太博愛,湖北的熱乾麵、重慶的麻辣鍋、新疆的羊肉串、西安的肉夾饃,還有爆漿蛋糕、珍珠奶茶、薯條、漢堡、可樂……“後宮”美食三千,個個色香味俱全,實在叫“朕”不忍割捨。

殘酷的事實告訴我:要想減肥,七分吃、三分練。管不住嘴,一切都是枉然。多麼痛的領悟啊!難道“吃”和“瘦”註定不能兩全?難道想減肥就必須痛苦地忍受飢餓?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01 這本書幫我走出“飲食困境”

我的新晉“男神”哪吒所說: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實,不(太)信(貪)命(吃)的我,始終沒有放棄“越吃越瘦”的夢想。

終於,在不懈的探索之下,我發現了一本被吃貨奉為“減肥寶典”的暢銷書《減肥不是捱餓而是與食物合作》。這本書被Vlog網紅博主誇出了花,他們都紛紛表示讀過之後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於是,我也迫不及待地將它購回,摩拳擦掌地準備靠看書就能“一口氣變成個瘦子”。我花了三星期把書看了兩遍,又用了一個月時間去實踐。最後,我真的瘦了將近8斤!

但是“瘦了”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一次我是吃瘦的,不是餓瘦的!這樣的減肥非但不痛苦,反而元氣滿滿、充滿喜悅感。

我誠意推薦你們也去讀一讀這本書。不過,如果你實在懶得自己看,那就請聽我給你“劃重點”吧!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02 肥胖不僅是身體問題,更是心理問題

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其實很清楚暴食症、厭食症這些與飲食相關的疾病多半與心理問題有關。但卻從未留意過,當今不健康的“飲食心理”已經發展到非常普遍的地步,甚至連自己都未能倖免。

“以瘦為美”的審美觀自20世紀就開始統治世界,到現在“勒緊褲腰帶,再小一個SIZE”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執念。為了瘦,我們的心理正在“扭曲變形”: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飲食個性”,你對食物的態度透露了你的個性特徵。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的大腦有三個部分:爬行動物腦(生物本能)、哺乳腦(情感、情緒)、理性腦(認知和決定)。

人類在面對食物時,應該“三腦合作”,即爬行動物腦把飢餓感傳遞給理性腦,理性腦充分尊重自身的生物本能,最終做出“吃什麼”、“吃多少”的決定。

可是現在,掌管情緒的“哺乳腦”越俎代庖,我們的飲食非但不能理性地尊重生物本能,而且還大受心情的影響。

非理性節食、情緒化進食、報復性飲食……這些帶著“病態”的飲食方式無一不是忽略了人體本身對食物的需求,降低了自身對“飽足感”與“飢餓感”的敏感性,用不良的心態破壞掉了自然、健康的人體機能。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03 七類“減肥困難戶”畫像

《減肥不是捱餓而是與食物合作》一書中指出,以上僅用“哺乳腦”支配飲食的人群在當今非常普遍,被稱為“情緒型飲食者”,他們都是很難“輕鬆享瘦”的減肥困難戶:

1、謹慎飲食派——被焦慮困擾的“精緻一族”

你一定見過那種說起食物營養“如數家珍”的人,在他們腦中有一套全面的營養表,上面詳細記錄著各種食品的有害/有益成分:

烤羊肉串中含有致癌物“苯並芘”;醃製食物中“亞硝酸鹽”超標;油炸食品的“丙烯酰胺”損害健康;藍莓中富含“抗癌明星”白藜蘆醇;紫甘藍中的花青素預防皮膚氧化……

以上人群的特點是對飲食非常講究,重視身體健康,注重營養搭配。他們的考究、精緻看似很符合當今時髦的生活理念,實際上這份小心翼翼已經破壞了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

因為,這種謹慎其實是一種“飲食焦慮”——在進食的過程中思慮太多,對偶爾吃下的“不合規”食物憂心忡忡、充滿愧疚和自責。

其實,這樣的心態給身體帶來的負擔遠大於一塊“不健康”食物造成的危害,同時也極易出現“焦慮肥”。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2、苛刻飲食派——“完美主義”造成極端飲食

與關注健康的“謹慎派”不同,有一類人群為了追求極致的瘦,甚至不惜放棄健康。在他們眼中,食物不是食物,而是吃下一小口就會迅速胖一圈的“毒藥”:

一個三明治 ≈ 跑步2小時;

一碗麵 ≈ 游泳1.5小時;

一杯甜果汁 ≈ 快走48分鐘;

一碗涼皮 ≈ 跑步8公里……

為了瘦,他們寧可少吃,甚至不吃。為此,他們嘗試了無數的“奇葩”招式,節食、斷食、催吐、辟穀(毫無科學依據的)、服用瀉藥或利尿劑等。

結果,“苛刻派”由於跟身體的自然規律對抗,最後造成飲食失調,如暴食,又難免經歷新一輪的節食痛苦。

這樣的人群大多懷有“完美主義”的心態,給自己制定一個極端的體重目標,然後不斷地逼迫自己達成。很多人誤把無知當做自律,其實真正的自律是養成好習慣,不是一味地對自己“發狠”。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3、其餘五種“情緒型飲食者”

除了在減肥人群中較為常見的“謹慎飲食派”和“苛刻飲食派”,還有以下5種“情緒型飲食者”較為普遍:

①隨性飲食型——在吃飯的同時做其它的事情,比如:玩手機、看電視、看報紙,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認真進食上。這樣的飲食者對食物的營養漠不關心,甚至連吃了多少、是飽是撐都忽略了。

②混亂飲食型——他們是生活中的大忙人,吃飯時間、地點不固定,飢一頓飽一頓。由於日程總是緊緊張張,所以吃飯對他們來說是“填飽肚子”就行。

③來者不拒型——對食物沒有抵抗力,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不吃”兩個字。他們經常“下意識”的吃東西,比如隨口抓一把瓜子,不經意地吃一顆糖果。

④絕不浪費型——這類飲食者走到哪裡都奉行“光盤”原則,即使吃到很撐也不允許有食物浪費。他們會在很飽的時候再把那些“丟掉可惜”的食物塞進胃裡。

⑤情緒控制型——當面對不安、緊張、生氣、孤獨等情緒的時候,他們會把食物當成一種“安慰劑”。不考慮營養、口感、分量,只要把食物放進嘴裡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就行。

以上五種類型的人群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都與“不良飲食心態”有關。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04 八條原則,教你與食物合作“越吃越瘦”

如果你是上述7種“情緒型飲食者”,由於長期受到哺乳腦的支配,不良飲食心態已經形成,很難改變。因此,如果你想健康地瘦身,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就結合一個月來的親身實踐,把書中介紹的8條與食物合作的原則分享給你:

第一條,徹底丟掉節食觀念

誠然,對於渴望掉秤的人來說,節食是一種“短平快”的速成方法。但是人生漫長,千萬不要“利慾薰心”。要記住:我們的目標是瘦一輩子,而不是瘦一陣子。

現在那種“敢死隊減肥法”太多了,代價是內分泌紊亂、情緒差、反彈快。所以,答應我從觀念上徹底摒棄節食這個最不靠譜的減肥法吧!

第二條,認真回應你的“飢餓感”

還是那句話,別把對自己“發狠”當成自律。飢餓感是最自然、最健康的生理反應。當身體發出“餓”的信號,請認真回應它吧。

滿足自然需求,不會使你發胖,壓抑需求才會帶來“怎麼吃都吃不飽”的病態心理。不要讓自己的內心感到焦灼不安,否則它會因為慾望被過度壓抑而變得貪婪。

第三條,食物不是敵人,請與它合作

不要為了減肥把食物當成敵人,它其實應該被喜愛、被珍惜、被有效利用。停止與你碗裡的飯較勁,你自然不會在吃下它們以後充滿負疚感。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第四條,把監督進食的“警察”趕走

試想,如果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旁邊總是站著一個凶神惡煞的警察,動輒就揮舞警棍衝你喊“別吃那個,你又違規了!後果很嚴重,你得接受懲罰!”

這種被監督、被斥責的感覺對腸胃會有好處嗎?所以,對食物不必過於謹小慎微、斤斤計較。研究表明,好的進食心態比你吃了什麼更重要。

第五條,找回丟失已久的“飽腹感”

情緒型飲食造成的不良後果之一,就是“飽腹感”的喪失。漸漸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何時吃飽,自然也很難適時停下來。這樣就很容易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吃多,甚至吃撐。

第六條,重新發現食物帶來的“滿足感”

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容易體會美食帶來的喜悅,因為那個時候想法很單純、進食很專注。現在,我們已經不再留意味覺的體驗,更缺乏對食物的感受力。

其實,吃飯速度放慢一點,細細品味食物的滋味有利於我們獲得食慾的滿足和幸福的飽腹感。這使我們能夠及時停下筷子,反而不容易飲食過量。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第七條,不要靠吃東西發洩情緒

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靠吃東西發洩情緒。把無意識的攝入變成你能察覺到的事,然後及時疏導它、制止它。

我有時候也會因為壓力大,不知不覺就往嘴裡塞東西吃,好像那些食物可以填補我心裡的“大窟窿”一樣。當我警覺到這樣做不對時,我意識到自己減少了很多熱量的攝入。

第八條,尊重身體健康,相信“好好吃飯”可以擁有好身材

書中的8-10條原則我歸納為一點:尊重身體健康。

首先,接受並欣賞身體本來的樣子。我們是東方人,就不要強求身材變成歐美人的樣子。要看到自己的美,不要用病態的審美觀抨擊和詆譭自己的身材。

其次,適當鍛鍊,不要瘋狂“折磨”自己。我曾經為了迅速瘦身猛跑幾公里,最後造成滑膜炎,走路都很困難。每當想起這件事,我都後悔不已。

最後,注重營養飲食,但無須戰戰兢兢。有一位營養學家說,“離開分量談功效的,都是耍流氓。”都說巧克力增肥,可你只吃一小口又有什麼關係呢?凡事都有度,別把日子過得像“苦行僧”。

7類“減肥困難戶”請關注:這8條「飲食原則」讓你越吃越瘦

以上就是我通過閱讀和實踐《減肥不是捱餓而是與食物合作》這本書獲得的益處和心得。

建議7種減肥困難的“情緒型飲食”人群嘗試文中提到了8種飲食原則,擺正吃飯的心態,享受每一餐飯的味道、每一種食物帶來的滿足。

現在的我已經與食物“和解”,能明確地感受到自己的飢餓感和飽腹感,也能在吃飯的時候細細品味飯菜的各種味道,享受食物帶給身體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並且,我發現當自己找回了這種自然而然的感覺以後,我就不會再因為心情的波動、情緒的不穩定而“亂吃”了。我會在吃到剛好的時候停下來,而且也很少攝入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東西……

相信只要你學會與食物合作,也能獲得我這樣舒服的體驗。

心理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領域:婚姻情感、個人成長、兒童教育。關注我,一起學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