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先前聊過“阿木林”的文化內涵,自然而然,又聯想到上海話“從”和“領盆”。


朝時,男人都留辮子。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清朝男子留辮子


那時,官宦士紳、公子哥兒的背後,都垂掛著一條烏黑粗長的辮子,有的還添綴著漂亮的辮飾。


幹活勞作的男人,長辮子是個累贅,只能盤繞在頭頂,常年都戴著髮辮的“頭箍”。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盤發


斯文的男人是不肯這樣的,即使幹體力活,只是臨時將辮子搭繞在頸項,完事後就甩回背後。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清朝苦力盤辮


男人辮子的曲直是區分勞力者與勞心者的重要標識。


鄉下人初進城,看到有頭有臉的城裡人沒有盤繞辮子的,就模仿著放下了盤繞的辮子,自覺是做了“新城裡人”。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清朝人進城


然而,久經束縛的辮子放下後,一時不易恢復,依然暗曲有痕,精明的上海人能從辮子彎曲的深淺,看出鄉下人來滬時間的長短。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清朝文人


晚晴時,一些初來的新上海人被叫做“曲辮子”,後來簡稱為“阿曲”,因為被看不起而看小,就衍生出了叫他們“曲細”的上海話,“細”是小的意思,“細作”、“奸細”都是不上臺面的小人。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晚晴上海“曲細”


上海話“曲細”的發音與“屈死”諧音,逐漸演變成了罵人的話,咒罵一些不懂事、拎不清的小人,沒有好結局。


“曲細”者,大多 “一根筋”, 自以為是而“勿領盆”,都有點阿Q,到頭“屈死”了也不知原因。


上海話“領盆”出自園藝術語“服盆”,盆栽的植物,尤其是野生花木,花盆關係很大,如果“不服盆”,花木移植進去後,終究長不活,漸漸枯萎。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不服盆”


養蟋蟀也是這樣,剛放進一隻新盆裡,經常一打開盆蓋就跳躍出來,只有養久了,蟋蟀馴服在盆裡,才算“服盆”。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蟋蟀盆


上海人“領教”了環境的影響力,就將順應佩服叫“領盆”,一根筋、不買賬叫“勿領盆”。


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件趣事,一點談資。聽知滬者說那些曾經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頻文字版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滬申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