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爱写情绪宣泄文,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今天的话题想讨论的就是,成年人的世界里真的只要去选择更合乎自己利益而不是自己内心认为正确的事吗


01

法律人士总会开一句玩笑话:“所有赚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


也就是说,人如果没有道德底线,且愿意铤而走险,就有很多种一夜暴富的方法。当然违法的事肯定是不能做的,且这种价值观肯定是受所有人鄙夷唾弃的。所以如果不加条件限制的话,今天的话题就是一个废题,绝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说那肯定要选择做正确的事啊,怎么能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事去违法呢。这是绝大多数人朴素而正义的价值观。


因此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我会加一个前提,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和一件看起来更合乎你利益且并不违法的事,你会怎么选择?


加了这个前提,很多人就会开始犹豫了。既然不违法,那选择做更符合自己利益的事看起来也没什么错啊。

毕竟“法无禁止即可为”嘛。

02

说到这一点,在我对法的认知里,法律只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它只规定我们从事社会性活动时最低限度不能行的“恶”是什么。它并不会要求我们一定要扶老奶奶过马路,一定要跳河去救落水的人,一定要资助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但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士很明显是需要有着比法律更高的的自我约束标准。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借条欠条是有诉讼时效的,也就是在不符合法律其他相关条件的情况下超过规定的诉讼时效再去法院起诉就很有可能会败诉。


也就是你可能一不留神,借的钱就拿不回来了。


且不说在生活中人与人发生借贷关系往往都是亲戚朋友之间,出于信任很多人在借出钱之后往往很多年都没有张口要回那笔借款,等到诉讼时效过了才想起要回。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欠钱的人,那你是客客气气的还钱还是心安理得地抱着诉讼时效已过,法院不予支持的心态拒不还钱呢?


我想作为一个有着正常良善价值观的人即使知道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也会想办法还上这笔钱。


中国自古就有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观念。如果按照“利弊”的思想,是不是能“省”就“省”了?

03

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老刑警笹垣润三为了追查废弃大楼里的凶杀案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从他四十出头壮年时期开始调查一直到他长出白发退休从未放弃。


警局里有悬案未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笹垣对此却很上心。当笹垣发现一个宝贵的线索急忙将此事报告上司时,上司的反应却很冷淡。


“当时,笹垣的上司已经不是命案发生时的组长中冢。中冢稍早之前已经调离,继任的上司极重名位,认为与其追查毫不起眼且即将成为悬案的当铺老板命案,不如破解更具话题性的案子,好扬名立万。

笹垣虽挂名当铺老板命案的调查员,但只是兼任。他的上司并不赞成部下追查没有多少绩效可言的案子。无奈之下,笹垣只好独自进行调查。

他知道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


笹垣在后期追查这件案子时,曾有不少人跟他提到过按照日本法律这件案子已经过了时效了,也就是说即使抓到当时的真凶,也不能怎么样了。


他却回答,“有一株芽应该在那时就摘掉,因为没摘,芽一天天成长茁壮,长大了还开了花,而且是作恶的花”。


笹垣认为就是因为当时这件案子没破,害的后面好几个无辜的人遭到不幸,如果不能查个水落石出,他死也不能瞑目。


二十年,笹垣始终在做着别人认为没有意义,但他心里却认为正确的事。

04

因为自己在经营公众号,所以往往也就很关注其他公众号的内容。在这其中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公众号为了博眼球博热点很爱写“情绪宣泄”型文章。


“情绪宣泄”型文章怎么写,我觉得有套路。例如一个热点新闻出来,那就先上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先上去看评论做一番舆情调查,那么做舆情调查是给文章提供什么论点依据的吗?不是的。


说白了“情绪宣泄”型文章想要博得大家欢心,那自然就是顺应舆情写文章嘛,作者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重要吗?并不怎么重要。


例如今天微博上大家觉得“瑞幸”是民族之光是吧,好,那我今天发文就吹爆“瑞幸”。明天评论风向变了,大家觉得“瑞幸”是骗子公司啦,那好,我就发文痛击。需要有作者自己的价值观点或理性探讨吗?


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够明显,毕竟不是人人都喝咖啡,那前段时间的“留学生回国”算是一个大热点了,因为跟疫情相关,且接连爆出了好几个负面新闻,似乎一下子就点燃了大家的情绪。


作为“吃瓜群众”情绪正上头呢,这时候出一篇什么“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之类的文章不是“正中下怀”吗。群起激昂之下,点赞,转发,流量不就来了。


这其中不乏很多大V号的文章都是通篇扯些没什么营养的内容,总之,你想骂是吧,那我就比你骂的更凶,骂到你爽为止,你还不给我点赞打赏?


从人类心理上来讲,情绪宣泄型的文章能得到高赞确实有其道理,情绪点燃之时是最容易点下那个“在看”和转发的,反而冷冷静静写文章分析客观现象的,你的文章都把人写冷静了,那“在看”多半也就不点了吧。


前段时间有个叫“青年大院”的公众号和其公司旗下几个类似的号遭到痛批,该公司做什么事呢,利用手里的几个号全方位收割流量,同一件热点,A号持正方观念,B号持反方观点,也就是正方反方的流量我都要割。


作为自媒体如果根本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纯粹为了收割流量而发文在我看来那就真的是很没有节操了。


这样的文章不但会“带节奏”,更会有很多错误的导向,很多新晋号主一看,原来要这样写文章才会火啊,那行,以后发文也跟着带节奏就好了。


搜一搜前段时间“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有多少人写?标题都不改,内容也大同小异,写一模一样的文章有意思吗?

05

写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说,那就你客观,就你道德高尚有节操是吧。

不是的,我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


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讲到利己主义,且我是赞同人的利己主义,但这种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回到我上面所举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说欠款诉讼时效到期要不要还的问题。很多人为了一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长期的信用与诚信,长期来看这真的是件利己的事吗?如果你在过了诉讼时效仍还上欠款,是不是既不用损害他人利益又证明了自己的诚信。利己与利他同时实现。


第二个例子,笹垣在20年后终于抓到了真凶,不但阻止了凶手继续行“恶”,更解开了自己心中多年的“心结”,利己与利他同时实现。


第三个例子,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很多人都会说微博为什么总是“乌烟瘴气”,不管什么新闻都有大量的人在“喷”,一方面你忍受不了这种“喷”,另一方面你又助长这种风气。其中有一个原因难道不就是很多自媒体就喜欢“带节奏”割流量吗。


歪风就是这样愈演愈烈的。

06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这段话想说什么呢,在“做正确的事”和“以正确的方式做事”之间优先级永远应该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选一个“歪路”,以高效的方式做着错误的事,从而南辕北辙。


综篇所述,做正确的事,从长期来看是一件比当前“利益”更为“有利”的事。所以不论是从“正当性”还是“适当性”来说选择做正确的事都更为合理。


做正确的事,做有价值的输出,更是每一个自媒体人该有的自我修养。


虽然力量渺小,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