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这个行为有多严重?从儿童心理学出发

相比于“你是否溺爱了你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们更应该询问的是”你是否认识到自己正在溺爱孩子“。

如果你正在担心自己的小不点儿日后会变成你所熟知的一些问题少年——不想上学、成绩不好、不求上进、自卑自闭、过度叛逆、不知感恩、不知孝顺……,认真地去理解与“溺爱”相关的个体心理学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由“溺爱”所造成的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长远的、不可估量的,甚至是终生的。

“溺爱”这个行为有多严重?从儿童心理学出发

溺爱最简单的解释是:给予了对方不公平的(过多的)满足和保护,使其逐渐丧失独立性。如果我们去询问一些妈妈,她们会谈到孩子在第一次上学后的变化:特别不适应、特别抗拒上学。没错,绝大部分孩子在第一次上学后都会表现出不适,这种不适是正常的,更是暂时的,却不应是长久的。如果当某一天,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从容地接受学校生活,而你的孩子却依旧表现出抗拒、难过、不合群等现象时,你需要去湛然地警惕,因为这将是孩子在心理成长的大道上步入歧途的第一步。

“溺爱”这个行为有多严重?从儿童心理学出发

在家中接受到了过多不公平的爱后,你的孩子在面临学校这个人人平等的环境时会感到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远远地超过了正常孩子应有的感受。他们会对学校这个地方产生巨大的憎恶,这种对学校的讨厌并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被快速地缩小,而会愈加强烈——他们想通过强烈的反抗来回归到在家里极度舒适的状态。而对学校的厌恶会直接地影响他们的进步,譬如,他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分心,无法专注。再比如他们会经常无法完成作业,或者经常地在学校捣乱等等。这样的孩子在一开始就会落后于别人。一次次测试的失利,会渐渐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逐渐相信: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追上那些很优秀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慢慢地放弃去努力,因为他自己都已经确信了这一种想法。如果当某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似乎逐渐在放弃努力——明明在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他似乎满足和默认了这一现状。这种“不求上进”的表现便可能是由这种想法引起的。如果不加干预,这种想法会一直伴随孩子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更加长远,并且还会随着孩子们之间成绩差距的增大而更加地根深蒂固。

“溺爱”这个行为有多严重?从儿童心理学出发

这种逃避的想法当然是不成立的。对于智商正常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每一位都可以轻松地完成学校的任务。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说:每一个儿童在初期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种子。但是如果想要让这颗种子变成茁壮的大树,需要我们正确地去培养。

如何做到不溺爱呢?去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吧。为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到各种的伤害,从而直接地从源头上给予保护。那为什么不去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呢?当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与其我们百般疼爱地直接将成品放到孩子的面前,不如我们让孩子想办法自己得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泪汪汪的眼睛总是会触碰到我们心中柔软的一片,但是相比我们疼爱地去安慰,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明白犯错的代价。《红楼梦》中的薛蟠公然打死好人冯渊还视为儿戏,便是幼时犯错后寡母一句句“没关系“所致。生活中一个个真实“薛公子“也是层出不穷。你给予了孩子过多的袒护,换来的却可能是一个不知感恩,无情无义的少年。

“溺爱”这个行为有多严重?从儿童心理学出发

本文仅仅分析了一种可能会出现的儿童心理问题。关注【儿歌多多】公众号,后续我们会提供更多原创儿童心理学文章。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某些状况,欢迎加QQ【1186641622】进行留言,我们会选取常见的问题进行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