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尋人上頭條#

#老戰友,你還好嗎#

2020年10月27日,來自吉林長春的朱兆平照例打開手機閱讀新聞,一句極為眼熟的詩句忽然闖入他的眼簾——“戰友情誼深似海,回首軍營多麼甜”!他激動地點開了那則消息,看見文章的標題上赫然寫著自己的名字,於是這則題為《“戰友情誼深似海,回首軍營多麼甜”,尋吉林長春籍戰友朱兆平:你給我寫的詩我還留著》尋人消息被他保存了下來,他立即與頭條尋人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繫。

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我看見標題上寫著我的詩,我說怎麼能這麼巧呢?結果點進去一看!果然與我有關。”說這話的,便是此次的被尋找人朱兆平。

朱兆平是97年的兵,原服役於吉林省長春市武警總隊下屬的一支分隊。1997年,剛入伍的他便被挑中前往武警總隊的汽訓基地進行為期半年的汽車技能培訓,也正是源於此次駕考的經歷,他認識了來自遼寧大連的22歲戰士吳金徳。

“我們一個學車班有6個人,我倆是一個班的!”吳金徳回憶,當時他們考的是A2駕照,從前期的理論知識學習再到後期的上車實操練習,整個培訓的過程要比現在要複雜得多,“我們都是坐在教室裡學的理論,還有老師在講臺上教呢!哪像現在考個駕照刷刷手機背下題就過了?”

同班學車的經歷,迅速拉近了朱兆平與吳金徳之間的距離。二人在車隊訓練時,常常會在一起交流開車的心得——練車時互相指導對方的開車姿勢,分享彼此的練車經驗;離開訓練場後,一起吃飯,一起嘮嗑......儘管彼此認識的時間並不長,但吳金徳開朗爽快的性情吸引了朱兆平,“我算是比較能嘮的了,他比我還能說,交朋友不就圖個爽氣嘛!我就愛和他待一塊兒玩兒。”

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朱兆平當兵時期的照片

然而,歲月的流逝不問時機,不問季節,一晃眼,六個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1997年10月,朱兆平與吳金徳所在的汽車訓練基地迎來了結業儀式。朱兆平還記得,結業當天,吳金徳特意買了一本紀念手冊,就像是學生時代,每遇畢業季時會使用的“同學錄”一樣,“周圍那些和他關係比較好的戰友都在上面留了言。”

回憶起那天的情景,朱兆平忽然在電話的另一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哎,在我們那個年代,交流通訊不是一件方便的事兒,誰知道下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所以一時激動,就留了幾行拙字罷了。”

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朱兆平留給吳金徳的一首“離別詩”

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筆下的伉儷情深被朱兆平套用在戰友情上,頗具意味,也不顯突兀。而由朱兆平自創的第二句——“戰友情誼深似海,回首軍營多麼甜”,更是增添了二人離別時分難以割捨的緣分與情誼。在朱兆平心底,即使這段“駕考之旅”僅僅維持了半年之久,但自己對這段經歷的珍惜卻是不容小覷。

也正是當年這首隨筆的“小詩”,吳金徳整整記了二十三年。“前兩天,我翻了翻以前當兵的照片和紀念冊,一眼就看到了朱兆平留下的信息!”封塵的記憶瞬間被打開,尋找戰友的想法湧上了吳金徳的心頭。然而,當吳金徳往朱兆平當年與那首詩一同留下的座機號打電話時,卻一直無人響應,甚至已經變成了空號。

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聽聞至此,朱兆平似有些懊悔,帶著遺憾的口吻,他解釋稱,二人離開基地後其實保持過一段時間,一直到他倆2000年退伍之前,兩人常常會寫信或打電話聯繫對方,“但當時留的電話都是座機號碼,現在大家都換智能手機了,時間一長座機被取締了,所以打電話找不著人也正常。”

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遺憾”被彌補,從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變得“有跡可循”了。

“我沒想到他會在網上找我,二十多年啊,能重新聯繫上吳金徳真的是奇蹟了!”朱兆平是吉林人,吳金徳則來自遼寧,從地域位置上看,兩地相隔不過600多公里,但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失去聯繫等同於被迫陷入兩個平行的空間,所有可能的交集都被抹去了痕跡,“但我現在和他加了微信,也約了下個月就見面,得虧我倆離得近!以後兩地跑動肯定是經常的事兒啦!”

頭條尋人聯合頭條軍事 ,共同發起#老戰友,你還好嗎#公益項目,將藉助技術和平臺的力量,尋找失聯戰友,助力老兵與戰友團聚。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失聯戰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失聯戰友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失聯戰友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

長春籍戰友朱兆平找到,彌補戰友錄上的空號,“我還給你寫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