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對於能在國內的大熒幕上觀看FSN,欣賞如今動畫領域的頂級特效,本應該是廣大日漫迷的一次狂歡。

不過,FSN在少的可憐的排片和只有B站為了推廣Fate/Grand Order手遊的宣傳下,被同檔期、熱度正高,又被再次冠以“國漫崛起”的《白蛇:緣起》徹底拖入了墳墓。

因為時間原因,我最終還是沒有機會去給吾王獻上一張電影票,最後決定選擇《白蛇:緣起》,去探一探究竟。而我的一位好朋友,則在FSN上映最初就去了影院,結果是直接包場。

我自己是很少在觀影前對某一部影片做過多功課的,最多是看一眼預告片。一是,留下更多想象空間,保留劇情驚喜,避免被無良媒體無形劇透;二是,每次都有寫寫影評的習慣了,所以也不想讓其他觀點先入為主。

不過,《白蛇:緣起》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推薦,的確影響了我的觀影選擇,又一次的“國漫崛起”,“豆瓣評分8.1”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去批判一番。

然而《白蛇:緣起》並沒有給我太多機會。

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精緻的畫面、構圖,出色的動作設計和配樂,從目前來看,都應該是國內現代動畫的最高水準了,與華納兄弟的中美合作模式,也為中國動畫電影探索出了一種新的發展選擇。

在《昨日青空》、《肆式青春》口碑都不盡理想,甚至慘敗的影響下,從2015年開始備受關注的國產動畫電影市場,在2018年經歷了相當大的一段沉寂,持續低迷,以至於年末《龍貓》的重映,掀起了一波觀影熱潮,在超長的放映期下,現在已快拿下兩億的票房。(注意《龍貓》是有國語配音版本的)

經歷換擋之後,雖未能挽救2018,但《白蛇:緣起》的確為國產動畫電影在2019年開了一個好頭。不過,在中國動畫電影整體向好發展的時候,電影觀眾的文化分層問題,開始越來越嚴重。

與日本、美國不同,中國動畫電影當下仍處於發展初期,影片數量,類型缺少,致使觀影選擇較少。因此,在中國,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動畫電影,始終會有“小孩子”這一群體,而不是像日本動漫市場一樣,有著清晰的年齡、性別之分。

熊孩子觀影導向由家長決定,部分家長觀影導向由“動畫片就是給小孩看的”想法決定,尤其是在節假日的週末,下午場次,以家庭為單位的觀眾,可以佔到上座率的百分之五十。而這其中有大部分不是針對於幼齡兒童的動畫電影,比如此前“三大”中的《大魚》與《大護法》。

在數量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部分以主流文化價值為導向,脫節動畫多年的家長群體開始飢不擇食,帶著孩子去看了個並不適合孩子的成年向動畫電影。

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因為,平時要上班,我是週末去的影院,《白蛇:緣起》就在我眼裡成了這種現象的極端體現。

且不說在全中國父母反對子女早戀的普世價值下,帶孩子去看一部愛情電影是否政治正確,僅從影片中許宣與小白纏綿、小青小白共浴,以及調侃性取向的梗,就足以判斷該片是不適合幼齡兒童的,也不知道影片在出現這些畫面時,這些家長是否捂住了孩子的雙眼。(對了,值得一提的是,小青臥在佛像手掌上的設計,很驚豔)

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而在自身可能出現觀影不適的情況下,真正的受害者應該是“影片的定向觀眾”,在忍受小孩子的吵鬧,與父母的各種說教下,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與放鬆的心情,與專門去電影院裡談情說愛的情侶一同成為觀影的噩夢。

所以VR影院概念出來的時候曾備受推崇,現在則是有很多人為了片刻的安靜去選擇私人影院。不過,幸好,在大廳看到的熊孩子們,沒有一個坐在我身邊,但是有一個吃TM烤冷麵的(shit! 說別人沒說你是吧?)

在動畫電影工作者努力擺脫“幼齡受眾”的刻板印象,把產業推動到像日本、美國一樣的工業模式的時候,觀眾的文化分層,卻成了如今行業新的悲哀,儘管這是資本所樂見的。

或許,只有像《大護法》一樣,以PG-13為宣傳賣點,直接宣稱不是給孩子看的,才能稍微屏蔽下這部分觀眾。

不過,可以理解的是,相對於成人向動畫電影的製作精良,幼齡向動畫質量堪憂,甚至毫無底線。《汽車人總動員》這玩意就不提了,就連現在主流的《熊出沒》也在最新的大電影《熊出沒之原始時代》中,極盡抄襲之手段。

因此,每年引進一部的《多啦a夢》,《柯南》和少數有著國配的外國動畫長片,成為對動漫文化做過功課的家長們的品質之選,《龍貓》的票房除了宮崎駿粉絲的情懷支持外,也得到了這部分人群的大力支撐。

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回到《白蛇:緣起》,影片在一片讚美聲中,也不乏批評的聲音,並且依然圍繞著國漫的短板——劇情。

雖然,《白蛇:緣起》對“白蛇傳”的傳統故事進行了二次改編,並以前世框架敘事,避免落俗,但劇情仍然相對簡單,缺乏原創性,販賣情懷成為主要的質疑聲。

其實,二次改編是一個很難觸碰的深水區,因為第一故事印象已經深入人心,再想做出徹底變革是很難的,而且稍不留神,就會罵聲一片,這一點可以參考“六學”。所以在既有故事上做微調,全局服務於烘托愛情氣氛,一方面也可能是《白蛇:緣起》的明智選擇。

而關於販賣情懷,我倒覺得這個不是什麼壞事,如果沒有情懷支撐著觀眾和動畫電影工作者,那麼中國動畫電影或將被上述的爛片充斥,毫無起色,更加悲哀。

另外,從《大魚》、《大聖》等作品可以看出,主打情懷牌的電影一般伴隨著高票房,而截至目前(1月25日),上映兩週的《白蛇:緣起》票房剛剛超過2億,目前應該還算是摻雜著“劣質觀眾”的小眾影片。

當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電影觀眾開始越來越差了

如果影片能延長放映時間到“春節檔”,或許還能迎來一波票房小高峰,但以此前的調檔策略來看,是基本不可能了。片方也應該早已做好下一步計劃——即與更多的網絡視頻平臺進行版權合作,線上付費,與周邊的開發了,當然還有下一部的製作。

但這也是一條積極批評,提醒著國產動畫電影原創故事的重要性,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靜心耕耘原創,爭取兩面開花。皮克斯之所以能享譽世界,就是憑藉其強大的創新力,行業的榜樣應該值得所有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