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特別報道|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方艙醫院那張紅色洗手檯

“作為一個新聞行業的後輩,我沒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報道。但我經歷了新冠戰疫,成為這段不平凡歷史的記錄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王拓

記者節特別報道|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方艙醫院那張紅色洗手檯

我在方艙醫院與小患者合影

如果要總結2020年的流行語,我相信有句話一定會入選,就是“你洗手了嗎?”——在疫情期間,洗手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關於洗手的故事。

2020年2月9日,我登上了飛往武漢天河機場的航班。從接到通知到坐上飛機,只有短短几個小時,我來不及去想我將要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會接觸到什麼樣的故事,以及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甚至,我也簡單地想過,這不過是一次隨隊採訪。

當我和全國6000多名醫護人員幾乎同時出現在武漢天河機場時,很多人可能在網上看到過醫護人員相互自報家門,互相加油的場景。那天的天河機場彷彿沒有病毒的困擾,但是這熱鬧的背後,卻有著難以言表的不安。

我跟隨的是四川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目的地是漢陽方艙醫院。對於醫院,我比較熟悉,因為我是醫療口的記者,但對於方艙醫院,我很陌生。

經過兩天的準備和培訓,2月11號,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口罩,正式進入漢陽方艙醫院。這也是我第一次和那個讓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洗手檯見面。

方艙醫院裡有一個緩衝區,那裡有一張洗手檯桌子,白色的,上面有酒精、洗手液、84消毒液。當時我想盡快穿過那裡,但是被一名護士攔了下來,她說:“好好洗手!”

我當時愣了一下,機械性地按下洗手液,想要快速完成這項“無聊”的操作。

“如果你想平安回家,你就要認真洗手。”隔著防護服,我聽到那個護士對我說,“不想住在裡面,你就好好洗手。”聽到這句話,我害怕了。對於方艙醫院來說,是帶病毒出去還是被病毒困在方艙,洗手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方艙醫院很大,960個床位,由於都是輕症患者,這裡並不是像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那麼緊張,可以唱歌、跳舞、看書,有的方艙甚至還排練了小品。

當然,歡樂的大部分是病人,醫護人員都很緊張。尤其在緩衝區,我看到很多醫護人員在洗手檯洗手時,都會洗得很慢很仔細。我問過一名醫生,“洗這麼仔細,是不是害怕被病毒感染?”他說,不全是,因為輕症病人的傳染性可能並不比重症病人低。每一次進入方艙,很多醫護人員都需要做心理建設,而趁著在洗手檯前的幾分鐘,給自己說一聲加油。

因為是記者,所以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每天進入方艙。當我第三次進入時,緩衝區的白色洗手檯,開始附著上了紅色。我知道,這是消毒液和酒精腐蝕的結果。之後每次進入方艙醫院,我都會留意洗手檯的顏色,從白色、到斑駁、到連地磚都被腐蝕成紅色。

記者節特別報道|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方艙醫院那張紅色洗手檯

被腐蝕成紅色的洗手檯

正是有了這些紅色的印記,全川1463名醫護人員無一感染,方艙醫院的病人也都痊癒出院。還有幸運的我,也平安回來了,可以跟你們講這段故事。

回到成都後,我和醫療隊的隊員們約著吃了頓火鍋。吃飯時,我拿出洗手檯的照片讓他們看。

有個醫護人員說,你看,洗手檯的紅色顯然沒有咱們成都火鍋的紅色顯得喜慶。還有個護士說,洗手檯的顏色像咱們海螺溝裡的紅石灘。是啊,洗手檯上的紅是病態的,而火鍋的紅是希望的紅、是幸福的紅。

雖然這個春天並不如以往順利,但是好在,我們迎來了階段性的勝利。作為一個新聞行業的後輩,我沒經歷過2003年非典、也沒有經歷過2008汶川地震的報道,本以為會平凡度過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我經歷了新冠戰疫,成為這段不平凡歷史的記錄者。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記者節特別報道|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方艙醫院那張紅色洗手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