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上市十年,一地雞毛相送

樂視上市十年,一地雞毛相送

​作者:郭儒逸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在交易軟件上嘗試了一次賣出樂視股票但失敗之後,李樂終於放棄了這個念頭。


那天是6月5日,樂視網進入退市整理期的第一天。按照規定,再過三十個交易日,樂視網就將從深交所摘牌,正式告別十年的A股生涯。


對這些天的樂視股民來說,“300104”是一個內心極為複雜的股票代碼。很難用語言精確描述他們目前的情緒狀態——在樂視大限到來之際,這些仍然手持股票的投資者,憤怒、麻木、自嘲、焦灼,他們似乎無能為力,只有無望地等待最後的時刻。


沒有人能輕易預料到這一幕。


這家神奇的公司在上市之初曾展現過魔力,它能夠在巨大的爭議聲中毅然闖入資本市場。但十年時間過去,那個在前臺呼風喚雨、一手締造了它的人已遠走海外,如今卻剩下號稱28萬之眾的股民,在“為夢想而窒息”。


深交所在5月14日作出樂視網終止上市的決定。若後者不提出上訴複核,從6月5日起,股票即進入退市整理期。焦慮中的股民一度展開行動,他們甚至趕赴位於北京的樂視網辦公地,希望公司提請複核以避免退市。他們認為事不至此,但最終沒有任何效果。


凋零的樂視網管理層似乎“一心求死”。這是一家已不值得留戀的公司,甚至連“實控人”的名號,牽涉其中的人都紛紛避之不及。而在最為風光的時候,貴為“創業板一哥”的樂視網,曾經是整個龐大樂視系的現金支柱。它不斷創造著各種市場神話,但現在幾乎已成空殼。


投資者們紛紛奪路出逃。6月5日當天,更名後的“樂視退”開盤即一字跌停,超過841萬手(約12.8億元資金)的賣單無人問津。樂視網全天成交額僅有108萬元,換手率只有0.02%——最後期限內大多數人的逃生出路,被切斷了。


“我在第一天掛了幾萬股賣單,但根本賣不出去,之後就沒有再掛。”李樂說。他在2018年年中花了80多萬元買入樂視股票。自2016年底樂視危機爆發之後,雖然關於樂視系前景的爭議持續不斷,但是賈躍亭的信誓旦旦和“白衣騎士”們的先後馳援,讓李樂仍然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我看到孫宏斌帶著大資金投資上市公司,隨後許家印又投資賈躍亭的FF汽車,加上當時國家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所以覺得樂視還是有投資價值的。”隨後他陸續追加投資,甚至還從銀行貸款,增倉至一百多萬。


王豐入場的時間要更早。他告訴“商業人物”,自己在2014年就買了樂視網股票。和李樂類似,他也通過融資掏出一百多萬殺入。在一隻股票身上花費六年時間,他見證了樂視網在2015年時的市值巔峰,也經歷了樂視系全線崩塌的過程。接受採訪時他估算了下自己的損失,“我是一個爆倉的股東,到現在虧了有幾百萬。”


投資樂視網似乎更接近於一個賭局。在這些逃不出去的股民之中,既不乏樂視和賈躍亭曾經的擁躉,他們或許出於信念買入股票,也有不少看起來單純想“投機”一把的人,在風雨飄搖的樂視網於去年4月停牌前幾分鐘時還特意進場,準備搏一把復牌後的行情。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投資者,實際上都是在賭,只是各自的標的不同。鮮有人會料到,厄運會以當前的方式降臨。



6月12日,樂視網進入退市整理期的第六個交易日。毫無意外,又是繼續跌停的一天。在連續幾個跌停板之後,樂視股價已跌至1元以下,市值約35億元(最高時曾超過1700億元)。當天,高達6.5億股股票絕望地掛在賣盤上。


“樂視還有救嗎?”這是我在數個股民維權群中頻頻看到的疑問。對樂視作出何種評價,如今看來似乎分歧不大,但此前卻有過相當嚴重的對立。整場危機爆發之前,在樂視網上市六年中,它的營收暴漲50多倍,淨利潤增長8倍,一度被認為是創業板的龍頭標杆。


另據新京報援引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在截至2017年6月的425份公開研報之中,多達286份研報將樂視網評級定為“買入”、“推薦”或“強烈推薦”。其目標股價,更是被看好會漲至100元/股以上。


但2016年11月,賈躍亭的一封5000字內部信首次坦露出樂視的瘡疤。局勢未明朗之際,評判樂視的商業模式似乎是困難的,因為指出它的正確和錯誤同樣容易。期待力撐賈躍亭的人與高呼“樂視騙局”的人互相理解,也是不可能的。那時的賈躍亭,在發佈會上流過很多淚,說過很多豪言壯語,就是在這樣的表現和爭議聲中,樂視棋局一步步走到今天。


王豐出示了幾份兩年前部分中小股民進行維權時的材料,其中有一段話寫道,“這些股民是一群曾經追隨賈躍亭夢想情懷的長線投資者,更是受其虛假陳述和欺詐的受害者。樂視網投資者的慘虧,並不單純是企業經營風險造成的。”


證監會在去年4月正式對樂視網及賈躍亭立案調查,雖然目前結果尚未出爐,但是在這些昔日的擁躉心目中,賈躍亭的個人信譽已經完全破產。


“即使是樂視網暫停上市的一年多時間,每位樂視股民都還抱著希望,因為賈在美國那邊一直承諾對樂視債務負責到底。直到今年5月12日,賈和上市公司相互撕裂時,我們才發現上了當。”李樂對“商業人物”稱,他認為賈躍亭的心理戰術真的很強,對於賈,自己原先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可笑至極”。


一名股民更為“痛心疾首”,他說自己前兩年還一直和“樂黑”作鬥爭,一直那麼相信賈躍亭,但沒想到會是這樣。“我以前是對標特斯拉看好樂視,現在感覺真是傻×。”


如今,樂視汽車早已銷聲匿跡,賈躍亭在美國的造車計劃也遙遙無期。特斯拉的最新股價則剛剛漲破1000美元,這極具反差的一幕,可能令這些樂視曾經的支持者更為無奈。


在不少股民看來,他們可以接受樂視在生意意義上的失敗,但不能接受“詐騙”。這是所謂“願賭服輸”的前提。但他們認為,經過賈躍亭和孫宏斌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這個前提早已不復存在。


李樂這兩天也加入了樂視網的維權陣營。不過,在接受採訪時他十分小心謹慎。考慮到可能會有瓦解維權陣營的“託”,他一再要確認我的身份。他感慨很多股民之間產生了不信任感,不知道究竟是敵是友。


“我被騙了之後,現在對一切的信任感變成0了。”放下戒備之後,他略帶歉意地說。



何晶拒絕談論自己目前的持倉情況,她看起來對維權不抱太大希望。可能是意識到聊什麼都於事無補,於是對投資樂視的這段經歷,她說“一個字都不想多談”。


賈躍亭與孫宏斌之間的恩怨,一度是整個樂視大戲的高潮部分。但也正是二者之間的糾葛,讓包括何晶在內的股民們,紛紛把他們陷入眼下困境的原因歸結於此。


也有極個別例外的投資者。在一個一百多人的維權群中,這名投資者直言,“在28萬股東里面,數一下有多少是最後一天進去的賭徒?公司已經發了風險提示,但總有人用脖子向刀刃上磕,攔也攔不住。”


這一言論頓時招致猛烈抨擊,連帶發言者的身份都變得可疑。樂視網的確在去年6月發出第一份可能終止上市的公告,接下來的數個月,類似風險提示也持續發出。但在接觸到的多數投資者眼中,這並不構成相關人員推脫責任的理由。


樂視網之所以退市,是由於已觸及連續三年虧損的紅線。從2017-2019年,三年間樂視網淨虧損超過290億元。其中最為關鍵的2019年,樂視網此前坦言,“因樂視體育、樂視雲違規擔保案計提相關負債約90億元,這是公司在2019年鉅額虧損的主要原因。”


憤怒的股民將矛頭直接指向這一點。“樂視網計提的虧損,有很大一部分是賈布斯用樂視(上市公司)名義作的擔保。”一名投資者忿忿不平地說。李樂也同意這一點,“我研究過《證券法》,上市公司90多億違規擔保沒有經過股東大會表決,這是違法的。如果沒有這筆計提,樂視網是不會退市的。”


因此,本不是樂視網欠下的債務卻要由股民來承擔後果,而實際的資金歸屬卻另有其人——這些問題尚未解決,“樂視網怎麼能就這樣退市呢?”


按照制度安排,退市後的樂視網將進入“老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這是一處退市股票的集中交易地,但流動性與主板、創業板等不可同日而語。由於重返A股無望,如果無法在剩下的交易日中順利抽身,這些股民手中的樂視股票,大概率將面臨更為艱難的命運。


而面對已經跌至地板價的股票,乾脆留在手中充作紀念,成為一些投資者的無奈之舉。“即便打開跌停板,但一兩毛的價格賣出還有意思嗎?到那個時候,還是放著吧。”


在股民們滿面愁容之際,6月10日,樂視網持有的1354項商標(其中五項已註銷)在京東拍賣平臺掛出。該拍賣由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發起,開拍時間為6月29日10點,起拍價格為13.64萬元。照此換算下來,平均每個商標僅值約101元,其中不乏若干早先為市場熟悉的商標。


果然大廈坍塌之時,沒有一片瓦是值錢的。


“樂視網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有倍感壓抑的投資者一連發問。事到如今,他說自己仍然想不通。但有人已經相通了,且態度十分果決——賈躍亭現在身在國外奈何不了,“但有一天他到了我家這裡,我想扇他一個巴掌”。


(文中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