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30年代的台语民谣(一)——四月望雨(1)

先说明一点,闽南语歌的流行,最早是在1932年电影《桃花泣血记》的同名歌曲出现的。而它的源头,更早可以追溯到《思想起》《天乌乌》这样的民间小调。但是我今天不提它,以后再讲。(建议去听一听《桃花泣血记》)

说起闽南语歌,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哦,那个什么《爱拼才会赢》?

他说的或许没错,但是他一定不是听过许多闽南语歌的人。

如果我们从80多年的台语流行歌曲的历史上看,让受众们挑选十首最经典的曲目,《爱拼才会赢》能不能上榜见仁见智。但是有四首歌是逃不过的。这四首歌,伴随着整个闽南语乐坛,存在了80年,也整整火了80年。

这四首歌分别是:

《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合称——四月望雨

而它们的作曲者,都是30年代造成轰动的大师——邓雨贤先生

「转载」30年代的台语民谣(一)——四月望雨(1)

邓雨贤

邓雨贤先生的生平,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邓雨贤,1906年7月21日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是一个客家人。

15岁时进入台湾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就学,1925年毕业

24岁时,远渡日本,学习作曲。

1932年,邓雨贤27岁,江添寿在台北市大稻埕永乐町成立文声曲盘公司,邀请邓雨贤加入该公司;邓雨贤同意,创作了《大稻埕行进曲》。

1933年,邓雨贤28岁,古伦美亚(即哥伦比亚)唱片第二任文艺部长陈君玉力邀邓雨贤加入该公司,邓雨贤同意

同年,邓雨贤创作了《望春风》、《月夜愁》等歌曲。日治时代末期,因实行皇民化运动所有汉语歌曲全遭禁唱。

邓雨贤35岁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芎林,在芎林国小任教。

邓雨贤39岁时,因病去世。

邓雨贤先生最早的成名曲,应该说是1932年的《一个红蛋》,红蛋其实是闽南人在新生儿满月的时候,孩子家人送给亲友的一份礼物。相信闽南话的亲们会有印象。而李临秋先生的作词,则是通过一个少妇见了亲友送来的红蛋,引出了她心中对丈夫的隐忍的深爱和怨恨。结合当时,这个少妇是谁?这个负心丈夫的谁,想必不用阿薯明说了吧?

想要结发传子孙 (sun)

无疑明月遇黑云(hun)

尪婿耽误阮(闽南语中的我,或者我们)青春(cun)

嗳哟

一个红蛋动心闷(bbun)

望想享福成双对(dui)[ui是u+i,不是普通话拼音里的ui]

那知洞房空富贵(gui)

含蕊牡丹无露水(zui)

嗳哟

一个红蛋引珠泪(lui)

春野鸳鸯同一衾(im)

伤心目屎难得禁(gim)

挂名夫妻对独枕(zim)

嗳哟

一个红蛋扰乱心(sim)

爱情今生全无望(bbang)

搅惨水虌坠落缸(ang)

坚守活寡十外冬 (dang)

嗳哟

一个红蛋真苦痛 (tang)

红蛋在闽南话里,白读是ang lng,但是在这首歌里,用了文读音hong dan,也是因为歌曲中,红蛋两个字出现时,音比较高,音节也比较跳脱,

读成hong dan,开口大,音节响亮,更符合曲子的旋律。

到了1933年,邓雨贤先生就写出了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两首歌,一首是《望春风》,另一首是《月夜愁》。其中,《望春风》是李临秋先生作词,原唱是30年代古伦美亚(哥伦比亚)唱片的红歌星纯纯小姐。《月夜愁》是周添旺先作词。

先来欣赏一下《望春风》(bbang cun hong)

提示:邓丽君的闽南语不是很标准

独夜无伴守灯下(e)[e相当于普通话拼音里的ei]

春风对面吹(cue)

十七八岁未出嫁(ge)

见着少年家(ge)

果然标致面肉白(beh)

谁家人子弟(de)?

想要问伊(闽南语中的他)哟惊歹势(se)(怕害羞,怕不好意思)

心内弹琵琶(be)

想要郎君做尪婿(sai)(即夫婿)

意爱在心内(lai)

等待何时君来采(cai)

青春花当开(kai)

听见外面有人来(lai)

开门甲(来,给)看觅(mai)

月娘(月亮)笑阮(我)是憨大呆(dai)(大傻瓜)

乎(被)风骗不知(zai)

《望春风》的歌词,化用了《西厢记》里“隔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的意境。

十七八岁的怀春少女,遇见了容貌标致的意中人,欲撩怯羞得娇态惹人怜爱。

第二段中,则是门外风声动,疑是玉人来。按捺住激动出门一看,却只是风在作祟。一句“月娘笑阮是憨大呆,乎风骗不知”,更是画龙点睛,少女被月亮知道心意,恐怕正在门外羞得掩面跺脚嘞

有一点,青春花当开 一句,开字在闽南语中,白读kui,此处为了押韵,也为了让音节更为响亮,唱成了文读音kai

《望春风》值得一提的原因,还有它的旋律。《望春风》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众多台湾歌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没有之一,也是最能代表闽南语歌的音律,最具有台湾乡土气息的一首。这是《望春风》的歌谱。

「转载」30年代的台语民谣(一)——四月望雨(1)

整首歌在邓丽君的演绎下,欢快温婉,符合少女渴望爱情又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形象。

那为什么说它代表了台湾歌谣的旋律呢?其实不过是这首歌全部只采用

do re mi so la 五音,放弃了fa xi,让这首歌没有了西洋味

而让so la do和do re mi这样的组合重复出现,更是把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

未完待续

转发自微信公众号:归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