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1945年5月8日24時,納粹德國統帥部的代表在柏林市東南的卡爾斯霍爾斯特的德國軍事工程學校大樓的大廳中,在蘇、美、英、法軍隊代表的見證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意味著盟軍已經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勝利。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納粹德國代表簽署投降文件


由於法國早在1940年6月22日投降,因此在軍事上幾乎翹課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導致獲得二戰勝利的法軍未必擁有英、美、蘇三國軍隊那樣的戰鬥力,就連武器都不統一。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法國抵抗組織


法國制式衝鋒槍項目啟動

以輕武器為例,當時法國軍隊中既有從德軍那裡繳獲的Kar98k毛瑟步槍、MP40衝鋒槍,也有英美通過租借法案提供或直接空投給法國抵抗組織的李恩菲爾德步槍、M1加蘭德步槍、M3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法軍在使用戰前生產的MAS36等型號的步槍,為法國軍隊研發制式武器已經成為了戴高樂政府最為要緊的問題。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法國抵抗組織


在德國投降後的第三天,法國就開始研製自己的新式衝鋒槍。之所以選擇自己研製而不從其他國家進口,是因為這關係到法國的自尊心:法國的制式衝鋒槍必須由法國本土設計、生產。另外,雖然法國需要恢復國力,但是必須要讓國營工廠留住工人,這些經驗豐富的工人能夠讓法國的國力快速恢復,軍工工廠更為重要,打造新的法國部隊全要仰仗它們,必須要主動為它們“提供生意”以避免它們倒閉。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彩繪:馬歇爾計劃,戰後的歐洲各國幾乎變為了一片廢墟


法國軍方提出了諸多要求,比如必須發射比如該槍型必須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發射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可以開膛待擊,設計簡單、成本低廉、且容易大規模生產等特性。1948年,法國蒂勒(Tulle)、沙泰勒羅(Chatellerault)和聖埃蒂安(Sait-Etienne)三家老牌法國兵工廠向法軍提交了樣槍。除此之外,霍奇斯基公司(Hotchkiss)也提交了樣槍,與前三者不同,霍奇斯基公司是民營企業,如果未能中標,則會繼續修改最終將其投入到市場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到處都是戰餘物資,這個決策感覺不是很明智)。

蒂勒兵工廠的MAT方案勝出

其中沙泰勒羅特兵工廠提交的方案是MAc衝鋒槍,兩支原型槍分別為採用金屬槍托的MAc47與採用木製槍托的MAC48C4;聖埃蒂安兵工廠提交的MAS方案則是一款鑄鑄造機匣木製槍托的衝鋒槍(很懷疑是一把縮短尺寸、發射9毫米帕彈並改為全自動射擊的MAS44步槍);蒂勒兵工廠提交的方案則是使用厚鋼板衝壓成型的盒狀機匣並擁有金屬桿狀可伸縮式槍托的MAT方案;至於“陪標”霍奇斯基公司,給出的則是霍奇斯基通用衝鋒槍(Hotchkiss Universal which)。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帕彈


法國制式衝鋒槍評審部門在經過漫長的比對之後,在1949年6月宣佈蒂勒兵工廠的方案將成為法軍的制式衝鋒槍,並且還為其賦予了MAT49 9mm衝鋒槍這個官方名字。不過,蒂勒兵工廠競標成功,但是卻有自己的難處,那就是鋼板衝壓工藝在法國還是高端技術,不可能讓工人快速掌握,這將會影響MAT49 9mm衝鋒槍的生產效率,好在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蒂勒兵工廠將目光挪向了西德,德國戰敗後國內幾乎成為一片廢墟,餓肚子的人到處都是,且德國在二戰期間就大範圍使用鋼板衝壓工藝了,因此蒂勒兵工廠聘請了不少因溫飽而發愁的德國熟練工人。


法國軍工的復興之作,卻被越南人用來對付美軍:MAT49(上)

二戰之後的德國,大量高端人才都在為溫飽發愁


1950年1月,蒂爾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MAT49,隨後聖埃蒂安兵工廠也開始生產MAT49。隨著工人越來越熟練以及這些兵工廠摸索出更為簡化的生產流程,到了1952年已經能夠月產10000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