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塗磊說過:“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

然而生活中,婆媳的相處問題堪稱世界難題。

我甚至看到過少林木子在一本書中介紹,在意大利的羅馬,法院竟然有針對性地頒佈了一項“婆婆法令”,

對“婚姻中的不忠實行為”的進一步定義,不僅指婚外性行為,也包括任何有損婚姻雙方互相信任的行為,例如縱容他人對家庭內部事務橫加干涉。

她們表示:如果丈夫在婆婆無休止地干涉家庭事務時不予以制止的話,妻子有權要求與他分居。

看來婆媳關係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前不久,朋友打電話跟我訴苦,結婚房子是期房還得兩年交工,結婚後,準備暫和公婆住一處,等房子下來再搬走。

會親家時兩家說好的男方買婚房,女方負責新居裝修和買家用電器。


現在婆婆的意思是,既然結婚先用我的房子,就要有新房的樣子,傢俱電器必須都配齊了,親朋鄰居們來看的時候我也有臉面。

等搬家的時候再把傢俱電器搬過去就好了。

朋友不想折騰,想等新居裝修時一起買,然後她婆婆生氣了,拿起窗臺的幾盆花就砸樓下去了。

好在樓下當時沒人,沒出什麼意外事故。

最後她老公不想惹媽媽生氣決定先把傢俱電器都買回來。

朋友說她不同意有她的理由,一怕傢俱電器與新居裝修風格不配,二是不想來回折騰。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商量,幹嘛砸花盆出氣,給誰立威啊。這還沒結婚呢,結了婚住在一起不一定得啥樣呢。

古語有云:清官難斷家務事,難斷的就是這婆媳的家長裡短。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最近有一款明星綜藝節目《婆婆與媽媽》比較吸睛,由此節目引發對婆媳關係的探討也空前高漲起來。尤其林志穎妻子陳若儀與婆婆的相處模式引來眾多網友駐足圍觀。

她婆婆像是那種大戶人家傳統作派的婆婆,生活條例比較多,諸如待客時不能穿短褲,要會做菜,會打掃等。陳若儀本來跟婆婆不相熟,加之本身有點不自信的緣故,在婆婆諸多規矩約束下看起來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這一款節目讓我們看到明星的煙火人生裡原來也有與我們一樣令人煩惱的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是靠一個男人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特殊關係,沒有血緣,卻又親密。

這種特殊關係直接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01婆媳關係不好導致離婚的大有人在

根據網友調查數據顯示,因為婆媳關係不和諧離婚的,佔離婚數量的45%。

原本夫妻沒有什麼實質性矛盾,但婆婆摻和進來後關係就變得複雜許多。

很多婆婆在家中說一不二,婚後試圖插手兒子的生活。

很多兒媳婚前在家中嬌生慣養,不習慣有人指手劃腳。

尤其有的單身婆婆一個人把兒子帶大,吃過很多苦,對兒子傾注過多的愛,她覺得自己是母親,無論何時都有權支配兒子。

有的婆婆覺得兒子被兒媳搶走了,會產生失落感,導致對兒子愛的邊界把握不清。


有網友說婆婆經常在兩人晚上睡覺的時候推門而入,弄得夫妻兩人非常 尷尬。

還有網友說,婆婆夏天嫌熱,經常當著老公的面裸著上身在屋裡走來走去。

很多兒子怕單身母親獨住孤單,接在身邊盡孝,本來觀念迥然不同的兩代人硬綁在一起就會產生“同住難”的煩惱,加之婆婆佔有慾強烈,發生上邊所說的那些奇怪行為,長時間必然導致摩擦矛盾疊生,處理不當婚姻必然要走到盡頭。

其實,好的家庭關係,愛的邊界永遠清晰,父母、子女在各自的家庭中生活,互不干涉又彼此相愛。即便母親獨自一人,也會把握好愛的尺度。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02丈夫應起到一個良好的紐帶作用

蹦床冠軍何雯娜和老公梁超錄製了綜藝節目《婚前21天》,節目中多次產生婆媳矛盾。

何雯娜考慮到坐月子不方便辦“回門宴”,所以準備在結婚前一天在女方家辦“出閣酒”,然而梁超的媽媽不同意,態度強勢,堅持先結婚後回門。

作為丈夫梁超沒有出面協調婆媳問題,奉行的是“百善孝為先”,以媽媽意見為主,完全沒有顧慮何雯娜的身體狀況和感受,和我朋友老公以媽媽意見為主如出一轍。

孝順是子女必備的品質,但孝順絕對不是對母親的百依百順,言聽計從,而是在行動上關心他們的冷暖起居,遇到問題儘量做到多方兼顧,力求找到合理解決方案。

如愛默生說的那樣要體現出對自己家庭的“愛與尊重”。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婆媳關係的根本節點,就在於丈夫,兩個都是自己最愛的女人,所以丈夫要承擔起讓兩個人和諧相處的重任,做好雙方的協調工作。


然而在做協調工作要把握一個原則,即《怎樣處好婆媳關係》一書中說的“

在家庭內的多邊人際關係裡,有一條主線是夫與妻。一切其他人際關係(包括子女)都不應該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

這個原則的意思就是一旦你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麼現有家庭的重要性就高於原生家庭,夫妻關係是高於一切關係的,包括親子關係。


所以梁超應該和許許多多的丈夫們一樣,一定要先弄清家庭成員的家庭序位,如果搞亂了這個關係順序,和妻子的矛盾和衝突就在所難免。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03無法視如己出,相敬如賓為最佳狀態

網絡有句話,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也不要把婆婆當成親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這樣你們就都快樂了。

像我們在婚姻中對對方抱有過高期望一樣,媳婦對婆婆的過高期望也會影響日後關係處理。

把婆婆當成媽兒媳期望能從婆婆那裡得到一種新的母女關係,也期望婆婆為婚後的生活承擔更多的義務,比如照顧孩子,經濟補貼等。

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在沒有感情基礎的兩個人之間,賦予這麼高的親密關係,很明顯,婆媳之間承受不起這樣的期望。

所以,我贊同這樣的說法“母女是血緣關係,婆媳卻是一種社會關係”。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婆婆和媽媽》節目中,母親節那天,陳若儀在婆婆家招待婆婆的姐妹團,盡心盡力陪著阿姨們。

這時媽媽打來電話,陳若儀問媽媽,我做的還好麼,作為你的女兒還OK嗎?

媽媽毫不猶豫地說:你是天送來的禮物誒。直到今天我的心裡只有感恩,你就知道你在媽媽心中的分量了。

看到這裡特別感動,媽媽眼裡的女兒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我朋友的婆婆,如果她視兒媳為己出,覺得這個兒媳是上天送來的禮物,她一定會尊重朋友的想法,即便不同意也會有話好好說絕對不會摔花盆落臉子。

她想的是樹立自己的威信,貫徹自己的意志,沒想過人家的姑娘也是媽跟前的孩子,哪顧慮對方的感受。

所以,婆媳之間還是彼此相敬如賓的對待為最好,我敬你老,你待我小,比至親疏,比外人近,不遠不近的距離,最利於雙方長久和睦。


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選擇視如己出的關愛?還是相敬如賓的對待


其實,能成為婆媳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如果都愛那個讓你們聯繫在一起的男人就要學會退讓,學會尊重,學會包容。


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無非婆婆被尊重,媳婦被寵愛。上慈下孝,丈夫不為婆媳關係煩惱。

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福,然而幸福的家庭婆媳關係一定是和睦的。

能做到婆媳和睦,是個人修為,也是人生智慧,終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