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醫美大行其道:美團被曝後依舊在賣“水光針、溶脂針”

非法醫美大行其道:美團被曝後依舊在賣“水光針、溶脂針”

美團將觸角伸向了醫美,但這個超級App還能複製以前在外賣、共享單車、網約車等領域的經驗嗎?下面一組看上去很美的數據背後,隱藏著可怕的真相。

據美團2019年Q1財報顯示,美團醫美業務第一季度實現了超過兩倍的同比收入增長,618大促期間,美團醫美線上交易額突破6.7億元,雙11大促期間,線上消費金額達15.3億元。

然而,在美團等醫美平臺上,存在著大量未經國家藥監局註冊的商品。截至本文發稿,界面新聞在美團App上依然能搜到溶脂針、水光針等醫美項目,此前上海市衛健委監督所等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已明確表示:這些醫美項目並不合法。

非法醫美大行其道:美團被曝後依舊在賣“水光針、溶脂針”

美團醫美網站搜索“水光針”截圖據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市衛健委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監督科科長劉洪告訴大家,“美白針”、“溶脂針”等在中國沒有正式批准,並不是合法的醫美項目,正規守法的醫美機構和醫生是不會給就醫者注射這類產品的。

非法醫美大行其道:美團被曝後依舊在賣“水光針、溶脂針”

美團醫美網頁搜索“溶脂針”截圖劉洪建議就醫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主動向醫務人員核實相關藥品、醫療器械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並依據所標明的適應症使用。

上海市衛健委監督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童顏針、瘦臉針、水光針、韓式雙眼皮、歐式芭比眼、精雕、線雕、美人雕”等皆為杜撰的非規範用語。”

然而界面新聞發現,截至本文發稿,線雕等術語依然能在美團App上搜到,但“韓式雙眼皮”等詞彙已經被隱匿到了項目別稱中。

非法醫美大行其道:美團被曝後依舊在賣“水光針、溶脂針”

美團醫美搜索“線雕”截圖無論是水光針、溶脂針,還是韓式雙眼皮等,都是醫療美容機構的銷售行為,作為醫美平臺,該不該對其違法行為進行制約?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醫療機構在醫美平臺上發佈廣告,平臺也需盡到監督管理責任。

美團宣稱自己開拓的是輕醫美領域,以此希望與傳統醫美機構或醫美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但從根本來看,美團醫美是在降低醫美行業的准入門檻。

早在2015年美團就已進入醫美行業,但主要業務集中在美容、美髮、美甲等消費領域。2017年10月完成40億美元融資後,美團提出了“新美業”的概念,2018年,美團將醫美業務升級為獨立業務部。

美團涉足醫美業務後,企圖利用大流量優勢向醫美行業進行復制。可是,醫美行業並非餐飲外賣領域,其擁有較強的技術門檻。這一行業醫療糾紛頻發,技術門檻也根本不像大家想象得那麼低,很多項目必須由具備多年醫師資格和多學科實踐經驗的醫生來做,如果僅靠外賣行業積累的用戶、理念、管理模式,是絕對會出問題的。

2020年7月7日,上海市衛健委監督所召開了“醫美有風險,愛美需謹慎”宣講會,公開了多個醫療美容警示案例,強調“美白針、溶脂針”等不是合法的醫美項目。劉洪表示,不少愛美人士不瞭解醫美機構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美容院是不允許開展注射手術的”。

除此之外,除了溶脂針、美白針不合法,還有很多項目需要全麻手術,而很多醫療美容機構都不具備全麻手術資格,沒有取得麻醉科設置批准。

5月20日艾瑞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國內2019年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

市場規模逐步攀升,但行業亂象更為突出。據艾瑞諮詢估算,國內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中,有15%的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的情況,而國內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佔行業12%。從業人員方面,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統計,國內非法從業者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

據悉,目前,上海6000多家醫療機構中有300多家醫療美容機構,從2017年開始,上海衛監機構對全市248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量化分級管理和評估,將這些機構分為ABCD四個等級,評估結果發現,A級為10多家,D級也有10家,上海的醫療美容行業整體相對規範。

除非法機構和非法從業人員,假針劑、假設備等問題也嚴重困擾整個行業。假針劑中,商家多灌注違禁成分、無效成分或無法保證實際成分含量,可能導致消費者注射部位出現畸形、潰爛等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危險。而通過走私、個人攜帶等方式流入市場的水貨產品,由於缺乏中文說明及表示,沒有通過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維權難度高。

衛健委工作人員建議,就醫者要充分了解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執業資質、診療項目、醫療美容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要向其說明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就醫者的同意。同時,就醫者可向醫務人員核實相關藥品、醫療器械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確認使用的假體、注射填充材料,其防偽可追溯條形碼記載到病歷等相關記錄中,就醫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後,可索取病歷資料和票據。

然而,即使消費者擦亮了眼睛,美團上的“黑醫美”機構難以立足,美團建立醫美平臺之路就能更順暢嗎?

美團的經驗大都來源於外賣,用低成本高流量安營紮寨,美團宣稱自己涉足的是輕醫美項目,但醫療美容行業“輕重”之間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平臺上的醫美機構總是不乏打著美容旗號、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再促使消費者接受整形手術的行為。

醫療美容的供應鏈與餐飲外賣、共享單車、網約車的成長土壤完全不同,從前端銷售環節來看,似乎以高流量就能引來客戶,但一旦用戶開始消費,術前心理建設、術前準備、麻醉、手術規範流程、術後回訪、醫療糾紛、術後心理……太多麻煩正守候在美團的大門口。

美團點評醫美及健康業務部負責人李曉輝曾在公開場合說,“2019年美團醫美線上交易額年同比增長388%。”這個數字的迷惑性太強了。美團醫美2018年剛剛涉足醫療美容行業,2019年的“年同比”幾乎是以“零”為基數。

美團如果真心想在醫美平臺這條道路上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應當首先看到這一行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醫美行業良莠不齊,誰能將這一領域規範化,誰才有可能抓住這一利潤豐厚的新風口。

而美團如今的做法依然是,對平臺上的“水光針、溶脂針、線雕……”等非法銷售項目熟視無睹。醫美不是餐飲,一頓不新鮮的飯菜可能一粒藥就解決了,但做壞一張臉,毀掉的很可能是消費者的人生,對於美團來說,毀掉的將是多年積累建立的企業信譽。

來源:界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