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座高顏值生態之城的崛起

廈門:一座高顏值生態之城的崛起

【經濟特區輝煌40年】

夏日的廈門風景如畫,漫步於環島路上的椰風寨,遠處的海面捲起一層層白色的浪花;一群群悠閒的海鷗與白鷺不時飛過湛藍天空,俏皮地穿梭在一排排高聳的椰樹之間;一片片栽種在馬路隔離帶間粉紅色的三角梅奮力地展現著它的熱情;街邊整齊擺放的一個個垃圾桶,也繪上了五顏六色的精美圖案,向人們展現這座城市的良好生態和“高顏值”。

40年前,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序幕。改革不只是在經濟建設領域推進,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機制新舉措也在廈門探索實踐。

在一系列率先改革探索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廈門編制的全國最早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主持編制的正是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規劃首次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正式提出生態環境問題,設置“廈門市城鎮體系與生態環境問題”專章,提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優美、清潔、文明的海港風景城市”。長期以來,廈門市堅持把建設美好生態擺在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並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完善城市規劃建設及優化人文環境等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盛讚廈門這座城市“高素質、高顏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也曾高度評價廈門的海域生態修復工作,將其作為東亞海域汙染防治管理示範區的示範工程,在全球推廣示範。一座融合著國際化魅力與閩南文化特色的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在祖國的東南逐漸崛起。

生態意識深入人心

夏夜的篔簹湖,小草叢裡的蟋蟀在賣力地奏鳴,從堤岸那頭吹來柔和的晚風,讓散步的人們鼻尖都帶有溼潤泥土與青草的氣息。走向堤岸的深處,只見一對父子將手中的空礦泉水瓶丟進路邊的可回收垃圾桶。伴著皎潔的月光,兒子將在學校學到的垃圾分類小妙招向父親娓娓道來。

1988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牽頭打響了廈門治汙的第一號硬仗——篔簹湖綜合治理。在篔簹湖治理過程中,廈門充分發揮特區立法優勢,在全國率先制定《廈門市篔簹湖區管理辦法》的地方性法規,不斷完善湖區治理機構建設。經歷4期大規模綜合整治,當年水體黑臭、魚蝦絕跡的篔簹湖,如今變成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廈門城市會客廳”。

多年來,廈門統籌整合各項規劃,通過“多規合一”整合“一張藍圖”,強化生態控制線管控,形成了山區的綠色生態屏障、近海的藍色海洋生態屏障。海滄大屏山公園就是一個例子。這裡曾經規劃建設一座星級酒店,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這塊土地也都是作為建設用地,似乎並無問題。然而項目用地卻在生態控制線內。經協調,規劃作了相應調整,酒店也被公園取代。

不僅堅持規劃引領,廈門還抓具體細節,投入開展景觀綠化、彩化、美化,城區更新、改造、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如今,走在廈門街頭,一路一景、步移景異,時時有花、季季有彩。“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這成為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的真實寫照。

考核機制不斷完善

2017年9月,廈門市出臺《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目標評價考核機制,確保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真正打造出綠色發展的“指揮棒”。

在國家、省生態文明評價考核工作執行“年度一評價、五年一考核”的基礎上,廈門市每年都開展貫穿全年的全面評價考核,而考核的標準以群眾滿意度為主要參照。

廈門市還出臺了《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專家評審管理辦法》,組建了由生態環保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群眾評議代表組成的評價考核專家評審團,全程參與評價考核工作。不僅如此,考核人員還結合具體細化的獎勵指標和懲戒指標,施行“一票否決”制。

據瞭解,每年度的考核結果還全部運用到各區、各部門的政績和績效考核中,佔比達25%以上,每年的評價考核結果也成為各單位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履職不到位的會被問責。

在健全的考核機制下,廈門各區以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為原點,在推進守護藍天百日攻堅行動、機動車汙染治理、VOCs整治、小流域綜合整治、飲用水源保護等一系列與民生關係密切的汙染治理中,打響了一場又一場的百日攻堅戰。

廈門市民欣喜地發現,廈門的空氣更清新了、水源更純淨了、環境更美好了。有關資料顯示,2019年廈門空氣優良率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國重點城市第5名和第4名;如今,廈門森林覆蓋率達41.6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6平方米,均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前列。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主要流域國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保持100%;2019年中國工程院發佈的《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15—2017)》顯示,廈門市生態文明指數位列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一名。每一個亮眼的成績,都代表著廈門在生態文明建設征程上付出的努力,為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做出更直白的註解。

價值核算呵護生態

一次,中國外運大件物流有限公司如皋分公司用大型貨車運載變壓器油,違規進入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其間,車輛發生側翻,變壓器油洩漏並經路邊水溝流入附近魚塘,造成塘水汙染,嚴重威脅飲用水源安全。廈門市同安區政府迅速組織應急處置,由此產生大量費用。同安環保部門對該公司做出罰款19.2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並代表同安區政府與該公司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後因磋商不成向同安區法院提起訴訟。經同安區法院民事調解,該公司支付了全額賠償款75萬元。

生態環境受到損害就得馬上進行修復,修復所花費的金額或造成不可逆的環境損害,政府就得向損害方索要賠償。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自2016年以來,廈門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堅持對標國際標準、紮實推進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工作。

在中國工程院全程指導下,6位兩院院士領銜專家顧問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實施,歷經兩年的不懈探索,2018年11月14日,《廈門市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報告(白皮書)》發佈。經核算,廈門市2015年生態系統價值量為1210.64億元,相當於同年GDP的34.89%。“白皮書”的出爐,標誌著廈門市生態環境價值核算基礎理論框架、核算技術體系、業務核算能力和成果應用機制等試點改革成果顯現,解開全市生態系統價值的“密碼”。這為廈門這座城市的“高顏值”賦予了準確的價值,提供了生態環境呵護指南。

(本報記者 馬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