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導語:俠義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俠義精神內涵豐富,發展歷史來源已久,和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也許後人皆知俠客是仗劍走天涯,劫富濟貧的英雄卻不知其實古代的這些俠義之士,和所有人一樣只是簡單的普通人,這些武功高強的英雄豪傑,是經過誇張的文學藝術手法塑造而成的。但是古代社會的俠義之士和文學作品之中的俠客們一樣,浪跡天涯,扶貧濟困,為保護社會公平正義而遊走。如果說在封建社會,封建官僚們的服務對象更多的是上層社會,那這些俠士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捐錢供糧,是社會慈善的主要貢獻者。

一、俠義精神的來源

中國古代的俠義之士最活躍的時候就是社會動盪的時候,中國古代第一個動盪的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而俠義精神最早也是在這個時期得到形成與發展的。俠義精神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墨家學派密切相關。墨家學派常年布衣短褐,看起來生活條件不好,實際上墨家學派每個人都是身懷特技,幾乎都是當時的匠人和能工巧匠,本來是可以藉助自己的手藝獲得更好的生活的,但是他們依然無所積蓄。

除此之外,墨家學派大多都是底層人民,基礎大,而且每個人都要進行相應的武術訓練,他們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雖然和正規的國家軍隊相比差別很大,但是劫富濟貧的時候這身武藝完全夠用了,因此都稱他們為最早的遊俠客。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墨家學派

大部分時間墨家學派子弟都在遊歷各國,幫助因為戰亂流離失所的人民,幫助各個國家守住他們快要被攻破的城池。墨家學派和儒家,道家同為古代三大哲學派別,但是卻有本質上的區別。儒家和道家等學派更加註重理論,但是墨家學派尤為強調實踐,所以墨家學派的很多思想都是需要實踐來體現的。而且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對每個人都平等對待,他們倡導勤儉節約,是非常代表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重要代表。

墨家學派和所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學派一樣,墨家學派雖然崇尚實踐,但是作為一個學派,也是有思想,有組織的。也有被奉為學派中的宗師的,墨家學派創始人和大家無疑就是墨子了,墨家學派有自己的組織和隊伍,有首領,是這個組織中擁有最大權力的人。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墨翟畫像

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學派之中每一個人都是俠義之士,也是俠義精神的踐行者。但是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歷史的發展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之中過後,中國古代社會總體上在都呈現了較為穩定和持續的統治,因此這些俠義之士的組織也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朝時期,為了方便封建統治,便採取了強硬的措施大力打壓類似於墨家這一類遊俠組織,因此在中國社會中很大一部分時間內,都不存在像文學作品之中那樣的俠義之士。

但是,雖然真的俠義之士已經不復存在,俠義精神卻隨著墨家學派的精神不斷的發展壯大。俠義精神不止只是俠客才能擁有的,就是社會上普通的人,或者是有文人風骨,社會責任的人,都擁有俠士精神,因為他們在本質上和俠客是一樣的,都是無條件的幫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以及願意無條件的貢獻社會的英雄。

二、樂善好施能服於人

中國古代社會向來都非常尊崇禮制,這個"禮"簡單來說就是利益,廣泛地說,要涵蓋的東西就很多了。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文化所追求的美好品質,大多都是符合禮制的,而樂善好施,與人為樂等等,都是古人所追求的,他們認為這樣的人是能夠被稱為善人的,是能夠受人尊敬的。這和一個家徒四壁但是清廉愛民的官員比位高權重但是不顧及百姓疾苦的權臣更受百姓歡迎的狀況是一樣的。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禮制中禮節的體現圖

古人追求成為君子,君子考核的標準之一也有這一點,而且在古代封建社會,名望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官吏,只有獲得百姓的支持和愛戴才能算好官,更能夠受到皇帝重用,因此官吏們會定期幫助貧困百姓,或是分發糧食布匹,或是直接給予錢財,或是給他們找到一份工作等等以此來換取民心所向,受到了百姓們的信服。

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范仲淹,他心懷天下,所以心疼天下黎民百姓,設立了範氏義莊,是古代的一個完整的慈善機構,不僅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管理人員,還有大量的救助物資後備等等。範氏義莊的初衷其實是針對範氏族人之中的孤寡孤獨者,貧困以及沒有生活能力的人,是比較完整的一個古代慈善機構了。而作為一朝臣子的他,心懷天下,何嘗不是俠義精神的體現。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范仲淹畫像

對於商人,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因為更加註重社會效益而受人們信任,關注,而不斷髮展規模的商戶。這些商人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在需要的時候開倉放糧,在天災人禍的時候接濟百姓,噓寒問暖。他們不僅只是救助了需要幫助的人,也為自己贏得了社會影響力,更在百姓中得到了說服力,即影響百姓思想,決定的能力。

在古代,商人本就是社會四大階層之中處於末尾的人,他們能夠獲取巨大的影響力,也為他們經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古代第一個成功的商人可能莫過於范蠡了他棄政從商,而且做出了一番事業。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范蠡畫像

春秋時期,天子腳下諸侯國四分五裂,動盪不安,遭難的何嘗又不是百姓,因此范蠡在經商成功後,不求任何回報,多次幫助自己遇到的需要幫助的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百姓,甚至拋灑三千金救助貧苦大眾。他這樣的善舉,又何嘗不是古代義大於利的價值觀的體現呢?而仁義之情懷,又何嘗不是行俠義之士,擁有俠義情懷的人所追求的呢?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范蠡雕像

而對於文人墨客,他們骨子裡就有一種風骨,有一種心懷天下的情懷,也有很多貧苦書生願意將自己的財物貢獻出來接濟拮据之人,也有宗室子弟樂善好施的,總而言之,古代的教育是非常強調義和仁愛的。雖然俠義之士在漢朝的時候被人為地阻斷,但是這種根植在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之中的俠士精神卻永遠地流傳了下來,在各個領域都影響著社會慈善救助的開展。

三、俠義與慈善的聯繫

中國古代的俠義精神或是義薄雲天的風度,或是說一不二的誠信,或是明辨是非的能力,總之他們是獨立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主導的封建思想以外的另一套思想體系。但是俠義精神不代表只有俠士才能夠擁有,不管是官吏,商人還是文人墨客,都可以義薄雲天,都可以說一不二,也可以明辨是非,他們一樣心懷天下。

古代社會並非像《水滸傳》中的社會一般,有那麼多仗劍走天涯的劍客,遊走於江湖的英雄,但是古代又確實是存在著俠士的。在漢朝阻斷俠客擾亂政治統治後,關於俠客的歷史記載少之又少。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水滸傳》插畫

就拿漢朝的《史記》來說,也曾經出現過很多關於俠士的描寫的,俠士也被錄入為社會階層中的一類,也被單獨錄為一類人物,因此有了遊俠客列傳,並且司馬遷對其的評價大多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但是漢朝阻斷遊俠客大規模活動之後,有組織的俠客們也幾乎消失,君王又有意避開俠客歷史的記載,因此在此之後,便沒有有俠客列傳了。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司馬遷畫像

其中提到的基本上就是俠士為主要代表的俠士精神了,最主要還是和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中的利他主義,這個他可以是國家,整個民族,沒一個普通人,但是就是沒有自己。這就是中國古代的俠義精神的最為精煉的概括。而慈善的中心思想不就是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本來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不再需要幫助嗎?這和俠義精神簡直是不謀而合,因此在古代封建社會之中,俠義精神和慈善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古代的第一個慈善機構是南北朝時期齊國太子蕭長懋主持設立的的六疾館,以六疾館養六疾之人。古代社會關於慈善理念就已經非常成熟和完整了,古人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慈善理念,不過是孤寡孤獨四大項,而俠義精神所情調的奉獻也主要是面向這四個大類,因此足以證明俠義精神和慈善理念的契合度。

俠義精神,古代慈善事業所需的重要支持力量

蕭長懋畫像

我們不能說古代的所有行善事之人是俠客,但是俠義精神確實是推動了古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而且古代的俠義精神特殊而又具有包容性和普適性,在那個封建專制的時代,統治階級致力於對百姓精神,文化的絕對控制,在明清時期甚至不惜採用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由此可以想見古代統治階級對思想的控制力度之強。

但是,同樣作為傳統思想之一的俠士精神,和封建思想一樣經歷了這麼久的歷史沉澱,卻仍不被統治者完全接受,也沒有被納入古代封建思想之中,反而像一顆遺世獨立的白蓮花,清高孤傲,一直獨立的進步和發展。一直都在發揮著自己對於百姓教化的作用,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英雄風氣的形成,更重要的還是為社會慈善事業提供了更多擁有心懷天下蒼生的人才。

總結:俠義精神經過歷史的打磨,早就已經發展成了獨屬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現如今,古代的封建思想已經被標上了腐朽文化的標籤,但是俠義精神卻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之一,這說明俠義精神從古至今都還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而慈善事業也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一個話題。

慈善事業和俠義精神一樣,都是為了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充滿俠義精神,熱心慈善事業的負責任的大國,即使是在現在,俠義精神也仍然存在,也仍然應該被重視,仍然應該應用在慈善事業之中來,推動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社會公平。

參考文獻:

《史記》

《登岳陽樓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