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竹刻在中國由來已久。竹刻又稱竹雕,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類的一種欣賞價值很高的工藝品。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竹刻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宋代竹刻家詹成所造鳥籠“四面花板,皆於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鳥,纖悉俱備,其細若縷,且玲瓏活動”。其雕藝高、做工細。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明代時的江南竹刻藝術已達到全盛時期,發展為各具特色的兩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為代表的“金陵派”。

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為代表的“嘉定派”。至清明,嘉定已成為江南竹刻藝術的中心。嘉定派的創始人是明代的朱松鄰,他是一位善於詩文書畫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藝術品時,以筆法運刀法,勇於創新,為他人所不及。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兩派竹刻藝術家既從竹根刻圓雕人物,又在竹製筆筒、扇骨上鐫刻,有的還善於利用株皮與膚裡的不同質感創造“留青”的特殊藝術效果。

金陵派以濮仲謙為首,此派竹刻風格開始簡樸,後漸工細。嘉定派竹刻影響更大,作者大都擅長書畫,用刀如筆,雅俗共賞。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是竹刻工藝興旺時期。著名“竹人” 有朱鶴、朱纓、朱稚徵祖孫父子。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竹雕形式豐富,除了圓雕、浮雕等不同表現形式之外,還引申出留青、貼黃、鑲嵌等工藝。竹雕作品依據品種和產地的不同,在工藝上又各有所長。建築多浮雕,擺件多圓雕,糕板雕則都是陰刻;寧波工以骨嵌著稱,潮洲工則以透雕見長。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由於不易保存的緣故,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甚少。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彩漆龍紋竹佃,是現在已知較早的竹雕器。竹勺以龍紋及編辮紋為飾,並用浮雕、透雕兩種技法,精美而珍貴。《南齊書·明僧紹傳》記載齊高帝賜明僧紹竹根如意筍籜tuò冠。北周庚信《奉報趙王惠酒》詩有“野爐燃樹葉,山杯捧竹根”的詩句,可知當時雕竹製器的概況。唐代竹刻在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五》中記載頗為詳細,當時的竹刻技藝及作品與當時的金銀鏤鏨zàn、石刻線雕同一意趣,並已出現“ 留青”的刻法。

竹雕,打開另一個雕刻的世界

另一件故宮所藏竹刻珍品“牧牛圖竹雕筆筒”也極為有名氣。作品作者估計為清代嘉定竹人。牧牛圖竹雕筆筒,由一段二節的偏欹qī竹根雕作,方14釐米,其徑弧曲不一,上下不等。作者因勢隨形,運筆施刀,雕刻成山拗ǎo“牧牛”圖景,牧牛圖背景山壁如削,卻又參差凹凸,作者借用其間自然竹節而為窄狹起伏山徑,運用竹肌之筋刻雕山體,技藝精湛令人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