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很多著名的古詩人,生命中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地方,比如杜甫的夔州,杜牧的揚州,蘇東坡的黃州,以及楊萬里的永州……


這個現象很有意思。


但更巧合的是,他們在當地,無一例外都遇上了好領導,夔州有柏茂林,揚州有牛僧孺,黃州有徐大受,永州有張紫巖。


而對於白居易來說,這個地方叫江州,這個好領導叫崔能。


因為他的存在,身為貶官的老白,享受到了不少便利,不用操心工作,不用擔心生活,還有大把時間觥籌交錯、宴飲作樂,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


長詩《琵琶行》,就是寫於此時。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逢秋悲寂寥,離別最銷魂。


楓葉荻花皆瑟瑟,江水茫茫淡淡月。


這種畫面裡出現的琵琶女,劇情肯定不關風月、無關豔遇。


那白居易為何會移船相邀、置酒相待?


詩中有交代:


一是“舉酒欲飲無管絃”,沒有歌舞助興,宴飲便沒有靈魂。


二是“主人忘歸客不發”,天籟之音讓聞者欲罷不能。


但藏在小序裡的一句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原來琵琶聲中,有白居易最熟悉也最懷念的京城曲調,他這才下定決心,要看個究竟。


筆未動,情已濃。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02


一般認為,描寫音樂最出名的三首唐詩,分別是韓愈的《聽潁師彈琴》,李賀的《李憑引》,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韓愈《聽潁師彈琴》


前半段寫曲中境界,後半段寫聽者感受。


剛剛“暱暱兒女語”,瞬間“勇士赴敵場”,先是“浮雲柳絮”,後又“喧啾百鳥”。


音樂節奏的曲折多變,折射的是作者起伏跌宕的人生。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李賀《李憑箜篌引》


李賀則將奇幻跳躍的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


全詩只有“吳絲蜀桐張高秋”“李憑中國彈箜篌”兩句,寫到樂器和樂師。


剩下的言語,卻忽然說起女媧、神嫗、吳剛、玉兔,簡直“驚天入月,變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於文”。


什麼叫天馬行空,這就是。


此處插一點題外話。


曾任《漢語大詞典》編委、《咬文嚼字》編委的金文明,曾一口氣找到餘秋雨各類新書中的100多處“文史差錯”,然後彙編成冊,書名就叫《石破天驚逗秋雨》。


這句話,正是出自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03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和李賀通篇運用神話素材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則全是現實中的景象,不是“急雨”“私語”,就是“玉盤”“鶯語”,極具生活氣息。


這還不是最大的區別。


白居易歷來主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重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詩中除了展示琵琶女絕妙的才藝,還詳細交代了她的出身、敘說了她的命運。


這些內容,和當晚的音樂無關,卻與白居易的內心相連。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琵琶女才華橫溢,年少成名,前景可待,未來可期。


白居易何嘗不是如此。


十六歲時,他曾帶著一本詩集,去拜訪名士顧況。


顧況戲稱:“年輕人,名字取得挺好,但京城米貴,居大不易啊。”


但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他卻拍案稱絕:“妙哉,妙哉。有才如此,居亦易矣。”


經顧況力薦,白居易很快就成為長安城裡最明亮的少年。


二十九歲時,他再赴京城,用實力續寫傳奇。


三千人大考,十七人及第,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隨後,他相繼通過吏部銓試和制科考試,“三登科第”,榮耀至極。


再然後,憑藉一篇《長恨歌》,徹底征服憲宗皇帝,在基層待了不到一年,就被火速提拔為翰林學士、左拾遺。


那些年的白居易,該是何等春風得意。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04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年老色衰後,琵琶女的命運急轉直下。


紅極一時的“京城女”,也只得“嫁作商人婦”。


多少個獨守空船的夢裡,都是秋月春風的回憶。


而白居易的錦繡前程,也被君王叫了暫停。


先是頻繁上書言事,“凡數千百言,皆人之難言者”,說盡了別人不好說、不敢說的話。


憲宗終於忍無可忍:“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將他降為京兆府戶曹參軍。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後來,宰相武元衡被刺,身為東宮屬官的白居易,又上書朝廷,建議火速出兵,刷恥雪恨。


軍國大事,豈容一個低等小吏說三道四。此舉自然激怒了掌權者,被定性為“越職言事”。


領導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不久,朝中便傳言,白居易的母親系賞花墜井而死,他的多篇詩作,卻以“井”“花”為題,毫不避諱,失德無行,不堪大用。


母親墜井而亡,兒子的文字就必須和“井”絕緣,這是什麼邏輯?


就像韓愈為李賀鳴不平時所言,難道父親的名字為“仁”,兒子都不能為“人”了?


更荒誕的是,皇帝竟然相信了這番言論,準備外放白居易出京,擔任一州刺史。


宰執卻認為白居易德不配位,不適宜主政一方,於是便改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05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刻苦求學,功成揚名。巔峰過後,繁華落盡。


白居易的人生軌跡,和琵琶女幾乎一模一樣。


對於琵琶女,他不是簡單的同情和憐憫,而是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詩人不禁感懷生情,這才主動“翻作《琵琶行》”,寫倡女的幽愁暗恨,寫自己的惆悵苦悶。


將身世之感,融入字裡行間,是《琵琶行》和《聽潁師彈琴》《李憑箜篌引》最大的區別,也是詩文傳唱不衰的秘訣。


後世的秦觀,就是因為“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即便寫的是豔詞,也能做到“媚而不俗,豔而不浮”。


或許正因如此,清朝的方扶南,對這三首音樂詩,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06


當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經典之作和傳神之筆,大多與技巧無關。


白居易的《琵琶行》,能夠膾炙人口且深入人心,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


如果初見琵琶女時,老白已經功成名就、志得意滿,又豈會“我聞琵琶已嘆息”“江州司馬青衫溼”?


又或者,彈奏琵琶的,是一個正當紅的倡女,達官貴人、富商巨賈都趨之若鶩,兩人又怎麼可能互為知音?


其實,在貶往江州的路上,白居易也曾遇見一位歌女,場景和這一次十分相似。


白居易: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夜泊鸚鵡洲,江月秋澄澈。

鄰船有歌者,發詞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

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

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夜聞歌者(宿鄂州)》


若是和這位歌女一樣,琵琶女總是“沾襟”“低眉”“終不說”,白居易也就不會“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了。


沒有“自敘少時歡樂事”的琵琶女,哪來“胡兒能唱琵琶篇”的經典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