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寄託了全村人希望的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與荷蘭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簽訂12億美元(77億人民幣)購買訂單!


2021年2月1日,中芯國際與阿斯麥(ASML)上海簽訂了經修訂的阿斯麥批量採購協議。據此,阿斯麥批量採購協議的期限從原來的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延長至從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該訂單的總價約為12億美元,發出訂單後先首期付款30%,餘款在產品收到後支付。


消息一經發布,3月4日,中芯國際AH股高開,相關概念股早盤逆勢拉昇。網絡世界一片歡呼,有人說,“簡直就是買到了印鈔機”!截至3月4日收盤,中芯國際A股(688981)漲1.09%,最新市值人民幣4683.33億元。


美國的政策有所鬆動


去年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宣佈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這也意味著,美國廠商要想供貨中芯國際或與中芯國際合作,必須要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並且,美國商務部有特別指出,對於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所需的物品都會直接拒絕。


隨著特朗普的卸任,美國政府對待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的態度出現了一些改變。美國部分供應商已經獲得了繼續向中芯國際供貨的許可。


《環球時報》報道,中芯國際能夠獲得部分美國供應商的許可,是因為去年特朗普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全球芯片產業,同時也損害了許多美國公司的利益。


國際芯片市場的混亂對於美國來說是毫無益處的。芯片產業是美國高科技產業中非常重要的產業,通過芯片以及芯片技術的出口,美國芯片企業每年可以賺取大量的利潤。而特朗普的芯片禁令,在打擊了中芯國際的同時,也使得美國芯片企業的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特朗普的禁令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拜登政府決定改變這樣的做法。

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中芯國際目前已獲得美國許可,可以進口用於成熟工藝的設備,涉及14納米及以上工藝,但尚未頒發10納米及以下工藝的許可證。美國政府依然沒有放鬆對中芯國際更先進芯片技術(例如7納米或以下工藝)的限制。


允許中芯國際供貨的美國供應商中,已經有1家獲得供貨許可,另有2家仍在等待審查,預計也能獲得供貨許可。


美國人的算盤打得也不錯,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取消禁令可以滿足很多美國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限制高端技術的出口,可以確保中芯國際無法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這也就使得中芯國際無法對美國的芯片企業形成威脅。


中芯國際可以成為大贏家?


3月5日,CNBC報道,目前全世界都在面臨著芯片短缺的問題,而中芯國際很有可能成為半導體制造商的最大贏家,因為並非所有芯片都要使用5nm工藝。


為什麼中芯國際會成為最大贏家?


14納米以上成熟製程對中芯國際營收貢獻最大。美國此次對中芯14納米以上供貨許可證批准,意味中芯國際的經營和業績可以恢復到正常。


目前,中芯國際已量產的14nm工藝還不能製造最先進的手機SoC,但並非所有產品都需要最先進的芯片,比如汽車芯片就需要基於更成熟的工藝製造,而這也是中芯國際的優勢。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這些技術相對較老,但對於消費電子以外的許多行業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中芯國際2020年四季財報顯示,公司14/28nm工藝佔比為5%,40/45nm和55/65nm工藝的佔比接近50%。


去年下半年,自新冠疫情以來,汽車芯片的供求關係持續失衡,全球汽車廠商先後傳出因芯片短缺而停產或減產,還引發了各國領導人的關注。


晶圓廠的產能擴張是謹慎而緩慢的,車用芯片產能的增加,勢必對其他芯片產能造成擠壓;過去半年,消費電子芯片的需求同樣高漲,手機廠商在缺貨恐慌中加緊備貨,進一步對產能造成壓力。


從目前的供需趨勢來看,中芯國際被認為會在全球芯片短缺中抓住機會,成為大贏家。


技術依然是核心


中芯國際預測,今年上半年收入目標約21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標為10%到20%的中部。CEO趙海軍稱:“如果沒有外部制裁的影響,去年本應可以保持前年一樣的快速成長態勢。但我們一定會在危機中遇新機,繼續全力自救,以服務全球客戶為我們的目標。”


對中芯國際來說,作為一家上市企業,一方面當然需要有穩定的供應鏈,穩定的供給和需求,產生良好的收入和利潤。但是,作為肩負國產芯片希望之光的“核心技術”企業,在技術上的突破和進展,擺脫別人的封殺和圍剿,意義才會更加非比尋常。


中芯國際目前擅長的以及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芯片是14納米以上工藝的產品,但是,手機等電子類消費產品所需要更加精密的芯片,中芯依然無法生產。


手機供應鏈人士表示,高通全系列物料交期延長至30周以上,CSR藍牙音頻芯片交付週期已達33周以上,手機的芯片荒依然比較緊張。


據報道,到目前為止,雖然中芯國際用ASML的DUV技術開發了相對比較先進的工藝節點,稱為12納米(N+1),目標是低成本消費應用,如電視機和可穿戴設備。


但是, 專家們表示,要想超越N+1,生產7納米芯片,為廉價的5G智能手機等產品提供動力,中芯國際將需要使用ASML更先進的EUV光刻系統。


芯片生產商用DUV可以做到25nm以下的製程,而一些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可以用這把“刀”做到10nm左右的製程工藝,而如果想再進一步,就只能使用EUV了。EUV不僅可以達到10nm,還可以進一步向5nm、3nm突破。目前的高通驍龍888、麒麟9000等高端芯片就都是採用EUV光刻技術和5nm製程工藝的。


據公開信息,一臺DUV光刻機的價格在千萬美金上下,而EUV光刻機則高達1億美元到3億美元上下。用最先進的EUV光刻機,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先後向3nm製程的芯片發起衝擊。


此次中芯國際對阿斯麥高達12億美元的訂單裡,並不包括EUV光刻機,也就是說真正的“尖端產品”還是買不到。


阿斯麥是誰?


光刻機被稱為現代光學工業之花,其製造難度之大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製造。


一臺光刻機,價值超過一架F-35。


荷蘭的阿斯麥企業在這個領域是實打實的佼佼者。如果說深紫外線(DUV)光刻機還有幾家企業能造,而比DUV光刻機更精密的極紫外線(EUV)光刻機,全球只有阿斯麥能造。目前ASML股價達543美元,市值達2262億美元。


1984年ASML(阿斯麥)從飛利浦獨立出來後ASML(阿斯麥)公司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商,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


2007年以前,全球光刻機市場的霸主是日本的尼康和佳能,畢竟光刻機被稱為“現代光學工業之花”,日本的光學工業也是極其發達的。


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阿斯麥之所以能夠一舉擊敗日本光刻機巨頭,臺積電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臺積電的林本堅提出做浸潤式光刻機,而尼康和佳能做的是乾式光刻機,根本不想採用林本堅的提法,林本堅只能去找阿斯麥合作。


2004年阿斯麥和臺積電共同研製出第一臺浸潤式微影機,當時日本尼康也研製成功乾式微影技術的157nm產品,但是由於阿斯麥的浸潤式微影機的應用成本更低,縮短光波比尼康更佳,大多數半導體廠商採用了阿斯麥的光刻機,日本光刻機自此開始被市場“拋棄”。


2007年之後,阿斯麥成功擊敗日本光刻機巨頭,成為全球光刻機市場的霸主。


2009年,阿斯麥已經佔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在EUV光刻機領域屬於全球獨家廠商。阿斯麥的成功也讓臺積電的地位大幅提升,如今穩坐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寶座”。


根據相關消息表示,截止到2021年末期,預計臺積電手中的EUV光刻機數量將會超過50臺。而阿斯麥每年EUV光刻機的產量也就幾十臺


當然,阿斯麥的上游還有供應商,美國供應阿斯麥的核心零部件,編制電路的EDA軟件美國的,刻錄輔材光刻膠屬於日本。


美國明面上沒有表示,其實暗地裡多次向阿斯麥集團施壓,阻止阿斯麥向中芯國際出口關鍵的芯片製造技術,包括設備。


中芯國際不能高興得太早


中芯國際不能高興得太早,目前僅僅是簽署了採購協議,設備還沒有安安穩穩地被安裝起來。就像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在業績會上表示的,光刻機等設備的跨國採購週期越來越長,並且這類精密設備大多是需要半年乃至更久的排班生產時間,大部分設備應該會在下半年陸續能到位,所以此次採購對2021年營收貢獻不大。


另外,從技術角度來看,中芯國際落後臺積電還有太多太多。


雖然中芯國際藉此次採購光刻機的機會,可以進一步鞏固既有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中芯在良率等許多方面,與全球最先進水平也依然存在差距。中芯想率領中國芯片企業,向臺灣等領軍龍頭髮起挑戰,仍需要不懈地追趕和努力。


對於中芯國際來說,不能一味光看重眼前利益:市場佔有,營業收入,利潤貢獻等等財務數據,技術上的進步才是真正的牛掰!


到目前為止,中芯國際的產品依然只能用於汽車等“次高端”的芯片需求領域,而手機等要求更高的芯片產品尚無力生產。即便如此,中芯依然存在著諸多領域被掌控在美國等其他芯片產業領先的國家手裡。


中芯國際12億美元買到光刻機,“最大贏家”背後要有危機感


對於外國的技術壟斷,中國也在不斷地尋求技術突破。


據報道,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唐傳祥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中顯示,他們完成了一種新型光源的原理驗證實驗,這種光源名為“穩態微聚束”(SSMB),與極紫外線(EUV)有著密切的關係。


簡單來說,這個原理的發現與驗證,將有望為製造EUV光刻機提供新的技術路線與思路。雖然這距離中國自主研發製造EUV光刻機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但無疑是一個希望。這不僅將能實現中國自身的技術發展,還能在面對美國頻繁實施技術封鎖與打壓之時,更有底氣。


中國的芯片產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資料

1、芯智訊,《中芯國際: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2021年2月5日

2、時代風雲說,《拜登突然廢掉特朗普禁令,中芯國際或將成為最大贏家!》,2021年3月6日

3、BT財經,嚴維漢,《中芯國際豪買12億美元光刻機,大鐵劍能磨礪出倚天劍嗎?》,2021年3月6日

4、21Tech,《中芯國際12億美元訂購光刻機,買到“印鈔機”?但還要闖過兩道關》,2021年3月6日

5、今日半導體,《揭秘光刻機巨頭:ASML(阿斯麥)》,2020年10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