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引言

《失孤》是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是彭三源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讲述的是农民雷泽宽(刘德华 饰)驾着一台破旧的摩托车奔走全国寻亲十五年的故事。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1998年的一天,雷泽宽年仅两岁的儿子被人拐卖,从此下落不明。从此,他带着有限的家当以及满满当当的寻人启事,踏上看不见终点的征程。期间的苦辣辛酸,无人得知。期间,老雷因修车邂逅了俊朗的小青年曾帅(井柏然 饰)。仿佛是命运安排的一般,曾帅竟和老雷的儿子有着相似的遭遇。以此为契机,曾帅和老雷结伴同行。一个为了找到失踪的儿子,一个为了找到梦回的故乡。

这是一部以真实为特色的电影。

故事讲得真实。

有人说,这部电影好评度不如同样是“打拐”题材的《亲爱的》。但是我却认为《失孤》拍的更有它的特色。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亲爱的》更像是引起我们普通人情感共鸣的一个大餐,我们看到失去孩子的亲人是多么痛苦,看到找回的孩子却难以融入家庭是多么难受。它唤起了每个人的情感共鸣,甚至让很多人都在影院留下眼泪。

陈可辛导演把观众的情感把控的十分到位,他能讲故事,能煽情,能升华意义。从商业角度上讲,《亲爱的》确实更叫好叫座。

但是《失孤》却另辟蹊径。它的特点是真实

  • 首先,它的受众就和《亲爱的》不一样。它不是拍给大众看的,它是拍给丢失孩子的家长看的。

这部影片用及其真实的笔触完全还原了刘德华饰演的寻找孩子的父亲和井柏然饰演的孤儿的心理。我们不是当事人,有些情感很难理解,会觉得剧情很突兀,但是,它确实真实存在的。

比如,电影有两处剧情,一处是刘德华和井柏然在火车站,井柏然想放弃寻亲,刘德华被激怒“我是陪你来的,不是我自己要来的,你要对我负责任”之类的话,然后井柏然一句“我饿了”两人和好如初。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一处是刘德华和井柏然在浴池的休息间,刘德华把腿搭在井柏然身上,井柏然斜眼看着他。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很多人看电影,都被这两处情节弄的稀里糊涂,弄不明白刘德华对于井柏然的感情,很多归于奇怪的友情。

但是,这却是一处真实的感情。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有个失去多年的亲人,忽然见到一个和这个亲人差不多的人,会不会移情?

我想说,导演这里处理得真的很真实。我有个小学同学,他在10多岁的时候意外夭折。但是多年后,我每次见到他的母亲,这位阿姨都会亲切的招呼我,给我一些零食,给我一个拥抱,寻常人也难以理解这样的感情,但是你细想一下,其实这位阿姨无非是想通过我慰藉一下失去亲人的痛苦罢了。他们在精神状态上已经异于常人,他们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或者一个心灵的寄托。

同理,《失孤》中刘德华和井柏然的精神状态也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一个是丢失孩子十余年的父亲,一个是已经快遗忘亲生父母是何样子的孩子。他们对情感的表达和诉求上怎能以常理度之。

其实包括井柏然那句“我饿了”,在也不过就是一个从未得到真正的父爱母爱的孩子,面对不期而遇遇的“父爱”的一次撒娇…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理解这样真实的感情。

  • 其次,它没有迎合观众。

《失孤》不像《亲爱的》那样感情浓烈,剧情也众望所归,观众看了哭了也感动了。

《失孤》真实地在讲故事。是如何就如何,没有太多的艺术加工,导演在讲故事,讲好故事。故事并不总是众望所归,它需要忠于规律,有好就有坏。

比如,电影中,当倪景阳饰演的妈妈绝望跳落大海的时候,她的女儿被寻回了,让人如此惋惜并慨叹命运的捉弄,如果再坚持一下一切都不一样。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我想,如果把它拍成在跳海的那一瞬间,女儿就找回来了,大家欢天喜地相拥而哭,肯定更有戏剧性,大家情感也更能接受。

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导演想给大家的,就是真实地反应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这样的手法,看似无情无趣,可是却忠于了电影想表达的意义。

刘德华演得真实。

刘德华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咖位。可是他抛开了自己的偶像形象,全情全意地融入到电影中。他演得极其真实。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为了配合寻子父亲的形象,他积极地做了准备。他穿着导演找到的20多年前的一件外套,拍摄期间都没有换过。为了达到暗黑粗糙的皮肤效果,他每天都坚持在太阳下暴晒,导致皮肤晒坏,从而真实的还原了人物形象。还有,他用刀每天搓指甲,只为还原人物形象,最后导致指甲永久损坏。

形象真实,在电影里刘德华饰演雷泽宽,雷泽宽是一位农民父亲,十五年寻子,痛苦而冷静、倔强又善良,饱经风霜雨雪、眉头总是深深地皱着,眼角的每条皱纹仿佛都是一个故事,佝偻的后背却叫人看出生命的重量。根本看不到他放松自己的痕迹,容把他努力变成一个安徽农民,他自己也拼命成为一个农民,穿着一件衬衣,里面还套着一件秋衣,花白的胡须,粗糙的掌心,两颊凹陷,这是对农民精准的描摹。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细节真实,农民工雷泽宽因为常年骑摩托车寻子,发型被摩托车头盔箍出印子,刘德华为了这样一个细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是要戴着头盔。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最后演技真实。《失孤》拍的唯美,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在细节处理上十分细腻,动人之处也很多,而这些动人的片段,都与刘德华有关,让人难以分辨他的演技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浑然天成。最后直呼演技刻画到位。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超越演技的演绎,让你仿佛真的看到一个无助麻木只为心中那个念想而一直奔走的农民工。

我们观众看得真实。

看《失孤》不一定哭,但是如果说看笑了,那一定是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这样一部电影,它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心路历程。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雷泽宽,寻子十五年,一直在路上。他是失去孩子的父亲。十五年了,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沧桑漂泊。一次次的燃起希望,再一次次的堕入无边的绝望。

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人们都看到他,但不知道他是谁。为了让自己感觉到还是个父亲,他必须在路上。 雷泽宽,是爱的苦行僧。

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的所有努力,所有期盼,也看到了他的无助,麻木。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把真实的世界反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它超强的写实意义。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不足。这部电影是彭三源的第一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很成熟的导演,会讲故事,有剧情,会煽情。他要讲述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寻亲的故事,技巧上尚且稚嫩,从真实的细节着手是最好的。细节是它的优点,情节把握却是它的缺点。

电影有三条线,刘德华寻亲一条线,井柏然寻找父母一条线,前两条线有很好的融合,但是女儿被拐的母亲,绝望之下跳河的那条线,完全独立于主情节之外,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我想给导演一些经验,以后肯定能处理好。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最后,这部电影是否一味的真实没有艺术的升华呢?肯定不是的。在剧情的最后,有一张照片,刘德华骑行在一群和尚的一侧。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这样一段心路历程的最后,导演通过宗教信仰的解说来升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寻亲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信仰道路上不断修行的故事。孩子就是最大的信仰。有缘自会相见,这也透露出一个希望,只要走下去,总是会有希望的。

《失孤》:故事讲得真实,刘德华演得真实,观众看得真实

《失孤》并不完美,但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真实。为了这段真实,请多停留一下。

END.

作者简介:我是牙套辣妈,请关注我,用文字分享故事,用文字感受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