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龍,是中華文化的傳統圖騰,是中國古代人心中的神明,即便至今,我們也自稱是龍的傳人。上世紀70年代,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玉豬龍在遼西赤峰地區的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玉豬龍是我國現代對發現於紅山文化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是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物。但玉豬龍到底是豬是龍還是代表其它生物曾經一直引人猜測,直到一位7旬老人發現並拯救了紅山草豬之後,才得到證實。

“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紅山草豬

近日,在北大由匯豐商學院主辦的項目路演活動中,億利新中農牧業紅山草豬發現及拯救者裴樹雲老先生,在演講時曾手舉一“C”形玉豬龍,以證明紅山草豬是源於紅山文化的中華豬祖。此玉豬龍體蜷曲呈“C”字形,昂首揚頸、彎背卷尾、吻部前伸、鼻端截平、梭眼上翹、頭似豬首、頸鬣上卷。裴樹雲老先生認為,紅山草豬是遼西地區特產,是有據可考的具有8600年傳承歷史。根據這個年代,可以認定“C”型玉豬龍所代表的就是傳承自太陽黑野豬時代的紅山草豬。

“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C”形玉豬龍

早在2013年,在“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紅山文化專家陶松林曾就玉豬龍之謎發表《破解紅山文化玉豬龍、C形龍的器形組成之謎》學術發言。陶松林先生指出,紅山玉豬龍的原型就是紅山文化時期的太陽黑野豬,也就是現今裴樹雲老先生髮現並拯救的紅山草豬,理由是紅山草豬的鬣毛、豬鼻、以及交配時的體態與C形玉豬龍完美契合。C形玉豬龍的下半部彎勾代表的正是紅山草豬的生殖器,這在石器時代象徵著生生不息。

“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C”形玉豬龍與紅山草豬交配對比圖

除此之外,其它同時期出土的玉豬龍造型,經過電腦比對,可以與紅山草豬形態完美匹配。同時,朝陽師專紅山文化學者朱成傑老師認為“為了保證部落及生命的繁衍,古代多崇拜生殖,包括道家陰陽觀念也與生命有關”。陶松林與朱成傑在仔細觀察紅山草豬後一致認為,C形玉豬龍的上半部分代表的飲食功能,因為豬是雜食動物,且食量巨大;下半部分代表的是生殖功能,因為豬一胎多生,是古代對於生命保證和人口繁衍的嚮往。而在當時符合這一特徵的,只有當時最早馴化的太陽黑野豬,也就是現今的紅山草豬。

“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豬,作為六畜之首,在我國豬是有獨特代表意義的,從漢子“家”中可以看出,比如家,屋下有“豕”才成“家”;再比如豪,豪俠、豪氣,因為野豬好鬥,所以捕殺野豬在古代也是勇氣的象徵。通過紅山文化隨葬品也可看出,豬在古代有獨特意義。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演變中,豬也形成了多個品種,有荷包豬、老頭豬、民豬、黑山豬等等,但是近代因為洋白豬的入侵,對我國本土豬種造成了嚴重侵害,這也引出2000年國際糧農組織宣佈紅山草豬絕種的事件。儘管經過裴樹雲老先生深入深山找到併成功拯救了紅山草豬,但也可以看出洋白豬對我國本土豬繁育的巨大沖擊。

據中科院的專家講,紅山草豬就是5000多年前遼西地區的一種野豬,也叫遼西黑野豬,野豬在大山裡經常吃各種草本植物,所以胃是一個百草藥袋,抗毒力強,豬敢吃毒蛇、蜈蚣等小動物,野豬的胃裡有抗毒素,不中毒,野豬的嘴硬、剛強,能拱地,嗅覺靈敏,拱地時會躲開利器,不傷嘴巴,腿有力強勁,奔跑、跳高快如風,一溜煙就沒影了,野豬後背上的鬣毛粗壯、衝起、硬長、油黑髮亮有韌性。據裴樹雲老先生介紹,“1.2米的圈舍紅山草豬可一躍而過。”

“中華第一龍” 紅山玉豬龍

紅山草豬的大牙

這種豬還有野性,繁殖快、產仔多,抗病力強,肉質鮮嫩,好飼養,省食料,以野草、樹皮為主食,頭背部還留有很高很粗的豬鬃毛。紅山文化裡的玉豬龍器形就是從紅山草豬的母體祖先黑野豬抽象刻畫發展過來的,是史前人類對豬的圖騰崇拜。通過科學對遼西太陽黑野豬的血統鑑別,比對,太陽黑野豬對紅山草豬、遼西民豬、荷包豬和老頭豬都有原始血系連帶關係。所以說,龍出遼河源,豬是載體,是大有實證和理論根據的。

有古玩古董想要鑑定交流的歡迎大家進小編的扣扣群7111962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