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為帝,二女為後,貴族小姐變成心機太后要經歷多少事

及見神武於城上執役,驚曰:此真吾夫也。

那年的少女昭君經過城牆,一眼就看中了守門的高歡。隨後就派婢女去打聽他是誰,知道他家貧,出不起聘禮,於是"數致私財,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而許焉"。

昭君出身北魏豪強大族,是魏真定侯婁提的孫女。高歡祖父是流放懷朔鎮的犯官,母親早逝,父親是個四處瞎混的浪蕩子弟,靠姐姐姐夫養大,家無恆產,連匹馬都買不起。


婚姻伊始

事實證明,昭君的眼光很好。高歡雖然出身貧寒,卻生性爽朗大方,兼而高大威猛、氣度不凡,“長而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為豪俠所宗。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昭君嫁給高歡後,替他出錢買馬,置辦行囊,高歡有了馬,從小卒升到隊主(統領百人),開始有本錢和豪俠交往。北魏末期,皇權式微,六鎮起義爆發,高歡先後歸附於杜洛周、葛榮,而後叛降爾朱榮,從爾朱榮手上騙走六鎮流民,成為一隻雄兵。隨後一步步做大,坐看老東家爾朱榮和元氏皇族相互爭鬥,兩敗俱傷。爾朱榮被孝莊帝元子攸所殺,爾朱家族衝入皇宮,殺死元子攸,改立新帝。高歡瞅準機會,攜大義之名進攻,擊敗爾朱氏,自立為大丞相,改立了另一位皇帝元修為帝,頗有曹丞相遺風。自此盤踞東魏朝堂16年,成為王朝的實際領導者。


四子為帝,二女為後,貴族小姐變成心機太后要經歷多少事

東魏地圖


昭君是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高歡慘敗於宇文泰後,部下侯景向他進言,只要給他兩萬兵馬就可以擊敗宇文泰。高歡求勝心切答應了,當作高興事告訴昭君。昭君提醒他侯景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一旦有了兵馬就會反叛。高歡這才醒悟過來,不給侯景兵權。事實證明,侯景的確如此,錯信他的蕭衍最後因為叛亂被活活餓死。


夫貴妻賢

高歡做了大丞相,昭君就可以幸福一生了嗎?

沒有。高歡自發跡後,就有好幾位姬妾,其中生了子女超過3人。而對於這些姬妾和她們所生的孩子,昭君一視同仁,親自動手為每一個孩子準備衣服,史書記其賢。高歡有次率部西征,昭君深夜難產,左右認為情況危急,請求稟告高歡。昭君不同意,說:“王出門統領大軍,為何因我的一點事情而輕易離開他的軍帳。生死有命,抗拒無益!如果我活不了,大王來了也沒用!”

如果說這些姬妾只是添堵,另一位貴女就對昭君的地位和生命產生了威脅。高歡有了一位新歡,或者說是生命裡的白月光。爾朱英娥是爾朱榮的長女,做過孝莊帝元子攸的皇后。爾朱氏和元氏相爭,她被軟禁在皇宮中,高歡入宮將這個名貴的俘虜納入府中。‘神武帝納為別室,敬重逾於婁妃,見必束帶,自稱下官。’他喜歡這個女人,不僅在於身份,而在於這個人。對於一個丈夫死了,手握軍權的親爹也死了的妾室,他依然敬重她,以禮相待,自稱下官,為她保全了兩個弟弟的性命,還封他們為郡王。爾朱英娥為他生了高浟。這個孩子聰明可愛,高歡很喜歡他。


四子為帝,二女為後,貴族小姐變成心機太后要經歷多少事


更要命的是,長子高澄這時候做出了醜事,被婢女告發與高歡的妾室鄭大車私通。高歡怒不可遏,將高澄痛打100杖關了起來,任何人都不許見。放出狠話要改立高浟做世子。昭君見不到高澄,也無法平息高歡的怒火。恰逢高歡未發家時的老相識司馬子如來謁見高歡,就拜託他勸解高歡。司馬子如假裝不知道這事,高歡向他訴苦。司馬子如說:"我的兒子司馬消難也與我的小妾私通,像這樣的事情,應該掩蓋起來才是。王妃是大王的結髮妻子,過去常常拿父母的家財來供給大王。大王在懷朔被杖打,體無完膚,王妃日夜喂水餵飯,治療瘡傷。後來為了躲避葛榮,你們一起逃往幷州。貧困的時候,燒馬的糞便作飯,自己製作馬靴,這樣的恩義怎麼可以忘卻呢?夫婦相助相愛,女兒嫁給皇帝,兒子繼承您的事業,況且婁領軍功勳蓋世,怎麼可以輕易加以變故呢?況且一個女子不過像一株小草一樣,而婢女的話您不必深信。"高歡半信半疑,指派司馬子如審理這件事。指證的婢女自殺,作證的婢女反口,司馬子如說果然是假的,於是高歡相信了他們。父子重新相見的那天,昭君一步一叩首,高澄邊走邊拜,三人抱頭痛哭。此事才算完了。

一個婢女突然告發世子和庶母有染,還有人證,正妻到事發才知情,沒有一個幕後主使是說不通的。要知道,上一個和高歡妾室私通的高歡親弟弟被他當場活活打死了。高澄自小也是受高歡棍棒教育長大的,如果高澄也是當場斃命。一個自小接受繼承人教育且有才名的長子死了。最大的受益人是誰呢?當然是頗受寵愛出身高貴在鮮卑貴族中很有聲望自己有了兒子的妾室呀。高歡是真的相信高澄的清白了嗎,不過是司馬子如指出昭君有女為後,高澄自己屢建功勳是個合格的繼承人,兄弟婁將軍手上也有兵權,和一個妾室比起來,這些都更重要。


貶妻為妾

私事解決了,公事也來了。高歡雖然奪得了東魏大權,但當時還有南齊蕭衍、西魏宇文泰和他爭奪天下。此時漠南的柔然汗國日漸強盛,在東魏、西魏間左右逢源。


四子為帝,二女為後,貴族小姐變成心機太后要經歷多少事

兩國都將公主許嫁。高歡為了更好地拉攏柔然,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高澄求娶柔然公主。此時高澄的繼承人地位已經很穩固,這也是很有誠意的。柔然提出要高歡自己娶公主,而且必須是正妻之位。昭君已經嫁給高歡20年了,子女都已長大成人,本身從無過錯。高歡猶豫不決之時,昭君親自勸他“為國家打算,希望不要遲疑。”,然後讓出了渤海王妃之位,對公主執妾禮。從禮法來說,妻妾之分,天淵之別。和柔然公主成婚後,由於公主善妒,高歡甚至不能當眾和昭君說話。柔然特地派來公主的王叔常駐東魏,對高歡說等生下男孩再回柔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高歡死後,高澄繼承高歡的勢力,才為自己的母親正名,封昭君做了太妃。昭君這才恢復在禮法上的地位。但奇怪的是,柔然公主跟高歡成婚多年,一直未有子女。高歡死後,她遵從柔然禮法嫁給了高澄,很快有了孩子。


三朝太后

高歡死後,高澄平息侯景叛亂,打退來犯的宇文泰,順利接下父親留給他的基業,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培養。但一時不慎,死於刺殺。次子高洋迅速緝拿兇手,為大哥報仇順便繼承了高氏的權勢。高洋雖然一直被大哥的聲名所蓋,但出乎意料的能幹,作為一個臨時上位的二當家,不僅能穩定局勢,而且完成了父兄的遺志,登基為帝,東魏變成了北齊。高澄追封為文襄皇帝,昭君變成了皇太后。這是舊時代女人的人生巔峰,比皇后更尊貴,有時甚至可以蓋過皇權。


四子為帝,二女為後,貴族小姐變成心機太后要經歷多少事

影視形象


高洋病逝後,其子高殷即位,封母親李祖娥為皇太后,尊奉祖母昭君為太皇太后。高殷年幼,朝政掌握在輔政大臣尚書令楊愔等人手中,代表了漢族門閥勢力。但昭君出身鮮卑,不能坐視朝政大權落在漢族手裡,聯合第六子常山王高演發動政變,處死楊愔,廢除高殷,改立高演為帝。雖然帶著兒子搶了孫子的帝位,但昭君要求高演不殺廢帝。高演後反悔,偷偷將廢帝殺害。高演因驚馬而死,死前擔心弟弟高湛效仿自己,廢親子立皇太弟,哀求高湛好好對待自己的妻子兒女。高演死後,太后下詔,高湛登基。

昭君所生六子二女,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都是皇帝,都曾是一個國家的掌舵人,權勢逼人。然而弟殺侄,子殺兄的家庭悲劇一個不少。高氏男子沒有活過40歲的,活到35歲都很少。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元氏皇帝,都是皇后。她們的丈夫都死在了自己兄弟的手上,所生的子女也未能倖免。後嫁的都是國家重臣,也死在了爭奪帝位的傾軋中,終身鬱鬱寡歡。高湛登基一年,昭君或許是看夠了子孫的悲劇,纏綿病榻,不久病死了。與高歡合葬於義平陵,諡號武明皇后。

從一個大膽為自己擇婿的貴女到權傾三朝的太后,她生前有過屈辱也有過榮華。夢迴往昔,看到那個在城門前執役的小兵,她還會衝上前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