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教育立國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重視基礎教育。以色列開國總理古裡安說,

“猶太曆史經驗就一條: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為此,以色列政府從自身的國情出發,制定了“教育是以色列的主要產業,人才是以色列的主要資源”的國家長期發展戰略。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21世紀以色列基礎教育改革背景

進入21世紀,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全球經濟體中,世界各國在市場、外來投資、技術發展和建立跨國公司等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全球化競爭導致了對具有更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受過高水平教育的勞動力是提高經濟競爭力的一大優勢。面對競爭性的、瞬息變化的全球化經濟和環境,世界各國不斷改革教育來培養適應全球化挑戰的公民。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對於自然資源貧乏的以色列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為此,以色列積極參與人才的全球化競爭,對教育進行重建和變革,在21世紀推行了3次重大的基礎教育改革以及多項改革措施,以提高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使人才培養更能適應全球化競爭的要求。

先前以色列積極參與到了PISA等國際測試,但該國中小學生在國際測試中的學業成就表現不佳,低於其他成員國,以色列領導人充分認識到了以色列面臨的教育挑戰,不得不變革教育,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以增強學生的核心能力。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除了國際方面的背景以外,以色列本國的複雜的教育結構也影響了教育水平。以色列的歷史較短且複雜,人口背景多樣,宗教信仰殊異,深刻的社會、經濟、宗教和種族差異反映在以色列的教育系統中。

總的來說,以色列教育系統分成以希伯來語講授(猶太裔以色列人)與以阿拉伯語講授(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兩大教育系統,以希伯來語講授的教育系統分為:公立世俗猶太人學校、公立宗教猶太人學校與極端正統猶太教學校;以阿拉伯語講授的教育系統,其教育對象包括穆斯林、德魯士人、貝多因人和基督徒等。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4個獨立的學校系統及其挑戰

公立世俗猶太人學校

招收世俗猶太人,教學用語是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在初中階段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高中階段作為一門選修課程。開設的普通課程包括語言、數學、科學、歷史和公民教育等,另外還包括聖經研讀指導.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在該類學校中就讀的阿拉伯人大約佔總學生數的1%,由於城市地區的阿拉伯人都想讓自己的子女在該類學校中就讀,因此,在該類學校中就讀的阿拉伯人日益增多。與其他類型的學校相比,該類學校的教育質量更高,學生能接受更好的學業指導,而且更容易掌握希伯來語技能。

公立宗教猶太人學校

公立宗教猶太人學校招收信奉猶太教但並非是極端正統派的猶太人。該類學校與世俗學校一樣使用相同的課程,但還包括額外的集中宗教學習。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公立阿拉伯裔(或以阿拉伯語講授)學校

招收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貝多因人和德魯士人,主要集中在種族混合的城市或鄉鎮、農村地區。比起猶太人學校,該類學校在教育政策、資源分配、成就表現和就業上,處於弱勢地位。除了語言,其他課程與猶太人學校基本一致。

私立極端正統猶太教學校

招收極端正統派猶太人。該類學校開設宗教課,並未沿用國家課程(除了一些女子學校),很少開設甚至不開設數學、科學、英語、社會學科或公民課。該類學校畢業生很難進入大學繼續學習,也很難就業,大約60%的男性畢業生不會進入就業市場(不同於美國和加拿大的極端正統派)。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面對複雜的教育系統以色列所面臨的問題

以色列人口結構愈加複雜化,不同種族的人口增長將深刻影響以色列社會和學校教育的性質。極端正統猶太教學校系統和阿拉伯裔學校系統對以色列教育構成了嚴峻挑戰。對於經濟來說,極端正統派年輕人將日益增多,他們不打算也不願意進入勞動力市場,因此需要其餘社會群體資助日益增多的極端正統派家庭。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儘管越來越多的阿拉伯裔學生完成中學教育進入大學,但他們掌握的技術和科學知識不足、使用希伯來語的熟練程度較低,以及在勞動力市場遭受歧視,使得以色列很難全部利用阿拉伯裔勞動力,這將在整體上給以色列勞動力的生產力帶來負面影響。極端正統猶太教學校和阿拉伯裔學校的學生未來將逐漸成為以色列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源之主力。

21世紀以色列的3次基礎教育改革

第一次改革——2001年的教育改革計劃

2001年,以色列教育部長李莫爾利夫納特上任,以色列教育部推出了5.年基礎教育改革計劃。

(1)以色列教育部推設置核心課程,重點加強數學、母語、科學和英語學科教學。

教育部尤為強調英語和數學學科教學,原因是在過去幾年的大學入學資格考試中,大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英語和數學考試,尤其是英語成為學生獲得大學入學資格的主要障礙。對此,教育部要求從年起實行早期英語教育計劃,把過去從小學4年級開始教授英語提前到小學1年級開始。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學起實行新的教學方法,規定1年級學生要進行閱讀考試,並在所幼兒園試行讀寫學前課,教幼兒認識字母、拼寫名字和學會拼音。除此之外,還比較重視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保證所有年齡段學生的實驗室的開放時間,特別是計算機應當成為教學與學習的輔助手段。從小學開始逐步推廣計算機知識教育,在高中開設機器人、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課程。

(2)調整高考制度:計劃增加通過大學入學資格考試的學生數量

高考入學考試英語和數學不及格的考生可以在高考成績公佈後第二個月重新考試,以使失敗的學生再有一次機會。實行“向升學過渡”計劃,鼓勵具有學習能力但由於社會或經濟原因而無法順利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併為其提供幫助。同時,鼓勵己經離開學校的年輕人參加各種教育中心的補習並爭取再次參加高考。此外,教育部還決定對定居點的新移民及邊遠地區的大齡學生實行高考加分的優惠政策,以鼓勵這些人參加高考。

(3) 追加教育預算

(4) 強化價值觀教育

此次教育改革強調核心課程、調整高考制度、追加教育預算、強化價值觀教育、擴大學校自主權等措施,對提高以色列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縮小地區和族裔的教育差距、提高升學比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教師的自主權加大,教師質量也有所提升,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得以加大,但由此造成學校之間為吸引優秀學生展開激烈競爭,這加劇了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的分化,學校教育質量嚴重失衡,以色列學生在國際測試和國家測試中的學業成就表現依然不佳,學生之間的學業成就差距拉大。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第二次改革——2004年“德夫拉特計劃”

“德夫拉特計劃”

先前是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學術研究者關注學校教育,

但從2000年以來,國內媒體對學生學業成就國際測試的大量報道引起了以色列商業和經濟領域知名人士對教育的廣泛關注。這些商界人士和經濟學家成立了德夫拉特委員會積極參與以色列基礎教育改革決策。委員會明確表述了以色列教育系統要達成的三個目標:其一是,使以色列在全球保持長期穩定的經濟優勢;其二是,增進社會團結;其三是,減少差距、促進平等。

為提高教育質量,改變教育體制落後造成以色列基礎教育在國際測試排名中偏後的局面,2004年5月,教育部委託德夫拉特委員會通過調研做出了一項教育改革計劃——“德夫拉特計劃”,涉及以色列基礎教育系統的教學、結構和組織形式的全面改革。改革主要基於四個基本原則提出相應的舉措,主要目標是致力於教育質量、教育產出和效能。

主要內容

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延長教學時間,給予學校更多自主權

提高教師的專業性和地位

提高校長的專業性和地位

重組教育系統,強化問責制和透明度

集中教育資源,編制充足和公平的經費預算

由於相關利益團體的強烈反對和實施此次改革所需的教育經費額度過大,以色列政府最終只實施了部分舉措,包括:部分實施了學校自我管理政策、增加校長的自主權;建立校長培訓機構;允許學校按小時付費來僱傭教師,或通過地方自治的公司和非營利組織等中介與教師簽訂合同來招聘教師;放寬中小學辦學條件;建立不同學校學生學業成就比較的學校評價體系;建立建立並強制執行新的規訓和懲罰標準。學校和課堂內部的改革建議並未全部得到實施,比如根據學生不同的經濟背景對學校進行不同的撥款;縮小班級規模;縮小學校之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涉及到要增加額外的投資。因此,該計劃並未給以色列的學校系統帶來實質性的變革。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此次改革基於新自由主義教育思潮的基本原則,例如強調改組教育系統、校本管理、提倡學校之間的競爭、注重效益、標準、評價等,反映了價值觀(平等、統一與不平等、多元)、資源和權力(商業團體和教師聯盟組織)之間持續的鬥爭。正由於存在這種鬥爭,則暗示了“德夫拉特計劃”會失敗。

第三次改革——2007年“新起點計劃”

2007年,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諮詢公司基於對25個國家的學校系統的研究發佈了一份題為《世界表現最佳的學校系統如何成為最優》的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世界各國高表現學校系統的共同特質,並提出了學校改善的最佳途徑。儘管以色列並未在研究範圍之內,但該報告中的建議對以色列教育政策的制定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體現在採用各種策略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這一年,以色列教育部和教師聯盟組織共同簽署協議,發起“新起點計劃”,面向小學和初中教育,這是以色列第一次通過教育部和教師聯盟組織深入談判之後進行的一次基礎教育改革。

主要內容:

1)延長教師的工作時長:為了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每位學生,教師每週工作時數由24小時延長到36小時.

2)提高教師薪酬

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教師的工資提高26%。新教師的起薪增加一倍,老教師的工資增加四分之一;

3)提高校長的薪酬和權力

校長有更多的權力決定教師的聘用、任期和晉升,管理學校教學時間和調整課表等;建立了一所專門培訓中小學校長的學院。

4)提高教師質量

在“新起點計劃”實施之前以色列大約有1.7萬名教師沒有學位,其中大部分是老教師和一些新移民。“新起點計劃”提出,所有的教師在未來5年中都必須擁有一個學術學位,特別強調未來的小學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讀寫能力並精通數學等。另外,計劃進一步使教師和校長評價體系制度化。

由於“新起點計劃”改革成效明顯,社會各界紛紛要求在高中推行類似的改革,因此,2011年,教育部與教師工會達成協議,在高中推行類似於“新起點計劃”的改革,即“變革的勇氣”,旨在改革教師工資、招聘、教學和管理實踐,包括大幅加薪、延長教學時數等舉措。

在測試中,以色列學生的學業成就總分有所提高,尤其是閱讀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平均提高了近50分,數學成績雖然低於亞洲國家,但位於歐洲國家的第一位。

計劃中“輔導學生自學的時間”即教師指導的小組教學這一措施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的成效最大。

教育傳統對以色列基礎教育的影響

猶太民族被稱為“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具有重視教育、崇尚知識、鼓勵創新的優良傳統。首先,學習是猶太傳統的核心。其次,猶太文化崇尚變通、挑戰權威、強調創新、提倡反思,反叛精神、鼓勵求異思維和異端思想。再次,猶太傳統尤為重視道德教育。在猶太傳統中,道德的養成優先於知識的學習。這些重視學習與實踐、鼓勵創新和注重德行培養的特徵體現在以色列當前的基礎教育中,形成了以色列基礎教育的鮮明特點。

基礎教育——以色列民族中興的基石

儘管以色列基礎教育系統存在諸多問題,以色列學生在國際測試中的表現比較平庸,但猶太人以及以色列建國之後取得的成就斐然,以色列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擁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這樣的成就和經濟奇蹟很難直觀地從基礎教育的學校建制和教育改革當中看出來。猶太人取得這些成就與其深厚的文化基礎、教育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色列取得的成就紮根於其猶太文明和重視教育、鼓勵創新的傳統。

總結

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就認為“知識是唯一可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的確,2000多年的大流散讓猶太民族很早就徹悟,只有智慧和知識是散盡天涯後可以捲土重來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