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觀出發看西藏曆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同時,他還強調要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高屋建瓴地揭示了西藏曆史是祖國曆史的有機組成部分。

西藏地方的必然歸屬

中央歷次的西藏工作座談會都強調,做好西藏工作事關全黨全國的大局。在全國加強“五個認同”的教育和引導,邊疆地區如此,西藏和涉藏相關地方也是如此。做好西藏和涉藏相關地方的工作,以“五個認同”統一思想觀念,首先要解決國家觀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又和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相關,尤其是和歷史觀密切相關。

歷史觀對國家觀而言,在於從觀念上引申出歷史方位的視野。歷史方位,簡單地講就是把歷史作為一個有維度的座標,每一個時段是其他時段的接續,每一個空間和其他空間都有關聯,每個民族、國家和個人都處在一個位置上,都有一定的意義。近些年中央的相關文獻,對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都有著精闢的判定和論述。

我們國家今天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什麼?概括地講,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廢除封建制度、推翻帝國主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革命和建設,遭受風雨坎坷,又經歷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逐漸富足,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我們國家和民族能處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上,是很不容易的。

從近處說,走到今天這一歷史方位,是上百年來中國眾多的仁人志士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往遠一點說,是上千年來中國各個民族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相依共存,其中也包括血與火的交往,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結下了不能分離、不可分割的關係,締造了統一的國家所帶來的。再往遠處說,是幾千年來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族群,經過自在到自覺的意識而形成各個兄弟民族共同推動建立和發展祖國的歷程所奠定的。國家認同在中國有一條非常清晰的歷史脈絡,它是連續的、連貫的,從未斷裂過。

站在大歷史的方位上看,涉及西藏工作的國家觀,其核心就是“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句話不僅是國務院新聞辦近年來在涉藏白皮書中對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陳述,也是在涉藏工作之中需要理解和認清的史實。

一個國家從萌芽到形成,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進行的,是“動態”的,是先有其實,後得其名的。中國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中華民族,有其“歷史上長期的合理性”;西藏今天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也有其“長期的合理性”。

西方文明的進程有西方歷史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拿來衡量所有文明進程的合理與否,西方國家的形成有西方國家歷史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拿來衡量所有國家形成的合理與否。如費孝通先生所說,中國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個民族造就的歷史共同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長期的合理性”。這個合理性在於中國各兄弟民族經過幾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關係,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正如毛澤東早在1939年所寫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之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共有數十種少數民族,雖然文化發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長久的歷史。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因此,作為統一國家各組成部分的歷史進程,以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形式,構成了中國各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史,西藏曆史也是如此。

大量的史料表明,藏族在由部落到部落聯盟的歷史進程之始,如同中國其他民族的歷史一樣,就自覺地參與到了締造統一中國的歷程,並在成為一個自覺的民族之後,為統一的中國作出了持續的貢獻。由此可以說,理解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今天在涉藏工作上理解國家認同的一把鑰匙。

藏族史學大家的闡釋

西藏著名學者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富有啟示。其著作《西藏通史》,以西藏地方政權演變為基本線索,勾勒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西藏地方逐漸與全國走向融合、結合成政治一體化國家的歷史輪廓,以科學探究精神揭示出西藏成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觀其著述,人們就能讀懂“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認識的形成過程。

《西藏通史》揭示出西藏地方與中國其他地區走向統一的軌跡,以史實闡明瞭西藏曆代政權及其統治者主動與中央王朝聯繫或主動歸屬的過程。恰白先生把西藏地區作為中國的一個部分,從遠古時期敘史,用具體史實詳細描述出西藏這個中國歷史的源頭之一,如何與其他地區相匯聚,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恰白先生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上闡釋西藏曆史,以史學研究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體現出濃厚的國家認同意識。

近些年,在恰白等老一輩學者的示範下,具有相同意識的學者逐漸增多,國家認同意識不斷增強,並且在超越各族各界工作範圍的領域裡取得共識。在中國藏學界,近些年還有不少學者從炎黃血緣、中華文化交融、家國一統等方面論證西藏地方與祖國關係,成果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