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做保險?一個理工男的轉行心得

有一個說法:在社會上混久了,就會發現自己變成了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曾經,看到穿著正裝做推銷的人,潛意識裡就覺得是賣保險的,總是感覺賣保險的人為了成交,臉都不要了。

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開始知道保險,學校在收學費時統一收取,一學期15元,大家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用,校長在大會上給大家講解保險,那還是九十年代。

事實上,我們那裡是落後農村,保險真正進入國內是八十年代,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保險行業依然深受大家詬病。

很多人都對保險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保險的確是有用的,恨的是狂熱的銷售方式和未知的理賠。

我的經歷

在大學時期我學的是通信專業,畢業之後一直做相關工作。

難忘的是2009年陝西商洛聯通第一期3G網絡基站就是我帶領做成的,並和聯通公司建維部領導打通了第一通視頻電話。

那個時候他很激動,他說見證了商洛移動網絡的發展。

後來自主創業,涉足餐飲業,先是在學校承包檔口,後來自己開了餐飲店,那幾年生活也非常的充實,特別是有回頭客專門捨近求遠過來,很有成就感。

按說在我的職業發展中跟保險行業沒有交叉點,但一些親身經歷讓我和保險有了交集。

初識保險

2008年,我大伯被檢查出來肺癌,在西安腫瘤醫院做的手術,那時候花費大約六七萬吧,雖然有部分新農合報銷,但需要自己花的錢仍然不少,自費兩三萬,相當於辛辛苦苦一整年的收入全給醫院了。

在這之後,我的父母就商議給自己再買個商業保險,經過親戚介紹購買了一份保險,一年交3000元,共交十年,得病賠一筆錢,萬一沒有得重大疾病身故也可以賠一筆錢。

感覺挺好的,畢竟那時候我們畢業不久,生活壓力大就只給母親買了。都說買保險其實也就是買個心安,確實是這樣的,那之後至少感覺咱不怕生病。

我為什麼要做保險?一個理工男的轉行心得

2011年,身邊同事的一場大病讓我再次正視保險的意義,因為我們工作的性質關係,在項目上全憑自覺,但不少同事無節制的玩遊戲、抽菸、喝酒。

在項目閒的時候打遊戲到凌晨,中午才睡起來,一進房間總是煙霧繚繞的。

最終一個在陝北的同事病倒了,是突然暈倒,後來咳血,緊急去醫院,最終花了四萬多,因在異地就醫當時醫保只報銷了一萬多。

後來我瞭解到,其實像這樣的住院花費,每年只需要幾百塊錢就能買個醫療險來報銷,完全不用自己承擔。

這件事情過後,我迅速為全家人配置了一份醫療保險。

新的認知

2018年母親的保費全部交完,加之孩子慢慢長大,我開始考慮全面給家人配上保險,這些年市面上的保險太多,身邊也有不少認識做保險的人,但讓人無法信服和認可。

那段時間剛好不太忙,就有了深入學習保險的想法,畢竟買了保險以後要連續交好多年保費,萬一買錯了將悔之晚矣。

在網絡花了兩千多塊錢報了一個理財的課程,主要是看中裡面關於保險的內容,學了一段時間後,很多內容確實是顛覆性的,打破了原來對保險的認知。

市面上一些網紅保險產品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保障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想要有理想的保額每年所要交的保費是非常貴的。

但大多家庭為了也購買一份,只能選擇保費較低的,這樣保額遠遠不夠,真的只能看不能用。

學會了看保單條款之後,就拿出母親當年的保險合同來看,這才看清楚原來是一份分紅型壽險,附加重疾險,十年共交保費3萬,保額3萬,其中附加的重疾險保費只有五百多。

假如現在得重大疾病,所賠付的三萬元夠幹什麼?不是說這個保險就是不好的,至少是不符合我家實際情況的。

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萬一生病敢進醫院看病,當然如果說是強制性存錢了也是蠻好的。

我為什麼要做保險?一個理工男的轉行心得

怪不得很多買了保險的人覺得保險作用不大,究其原因要麼是保額太低沒有起到該有的作用,要麼買了不合適的保險,當出險以後無法理賠。

走進保險

我以為自己給家人配置了最適合的保險,但直到我的保單失效後,我才發現我錯了!

因為去年投保時,我全部在網上自助購買的,今年該交保費時已經逾期,而且也沒有任何人提醒我,互聯網保險沒有專屬的服務人員,我的保單就這樣失效了……

索性,自己幹保險吧!幫更多人繞過我踩過的坑,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真實的初衷。

偶然有一天,我在整理保單的時候發現,好幾個保單都顯示XX保險經紀公司,後來在網上查詢了下,原來類似於中介,可以銷售任何一家合作保險公司的保險,這樣就打破了選擇保險的侷限性,更有利於做保單規劃。

從對保險代理人銷售模式的不認可,到發現保險經紀的角色,原來保險法第117條和第118條對這些有明確的規定:

我為什麼要做保險?一個理工男的轉行心得

我為什麼要做保險?一個理工男的轉行心得

保險人指的是保險公司,保險法這兩條分別明確講述了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司、投保人的關係。保險代理人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經紀人代表的是投保人的利益。

保險經紀作為一箇中介,可以在眾多保險公司當中挑選不同的產品為客戶服務,而代理人只能挑自己公司的產品。

目前國內保險從業現狀況完全不能匹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大家反感保險的根本原因是很難買到適合自己和家庭的保險方案,痛點越大說明機會越多。

從給自己家人配置保險到幫助身邊的朋友,再到進入保險行業,對於保險的認識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對自己未來有一個新的規劃。

在服務中遇到很多感人的事,其中一個客戶在我這買了一份壽險,後又給我介紹了個客戶,我問她為啥信任我,她說:你把我之前買的保險給我講清楚了,也給了建議,但你沒有販賣焦慮,感到踏實,心裡有底。

這一點給我觸動很大,也是堅持自己理念的動力,是的,給客戶好的建議和規劃,是持續發展和深耕的根本。

​我將保持獨立的思想、客觀中立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做一名“剛好你需要,剛好我專業”的保險經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