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欣慰與擔憂

深圳樓市欣慰與擔憂

據說,這幾天中國丈母孃們線上聚會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叫來相親的小夥子,在深圳有沒有房?

這當然是一個玩笑,但是,這種流傳於人際之間的段子,往往從側面反映著某種真實。遠在南國的深圳,樓市確實經歷著一個近乎火爆的局面,“茶水費”重出江湖,甚至有人因為爭搶一套房源而“出手搏鬥”,一切場面似曾相識,一切場面似乎又有點陌生。

全國大部分處在煎熬中的開發商,都恨不得自己重新投胎一次,做一個光榮的深圳開發商,自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什麼擁有這樣的誘惑力,我們來簡單看一組市場一線的數據,就可以胸中有譜兒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深圳新房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5.2%,在一線城市的房價表現中,毫無意外地奪得了“領跑”的花魁。

價隨量走,深圳中原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3152套,環比上升279.8%,而在二手房市場領域,二手住房的房源有52.5%的比例價格出現上漲,有56%的二手房業主上調10%~20%的掛牌價。

這個景象是否似曾相識?是的。儘管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注意,二手房價格的成交價格,比掛牌價格更能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但這樣的統計數據中,也確實能看出一個問題,市場預期是看漲的——二手房是個體市場,這決定了他們抵抗預期的能力極弱,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一旦不好,二手房最先開跌,而市場看好的時候,二手房比新房率先看漲的原因所在。

因此,一個現實必須被正視,不管你心裡是否願意接受,深圳的房價面臨著不小的上漲壓力。而歷史經驗表明,在漲價這件事上,遠在南國的深圳和東海之濱的杭州,總是“先走一步”。

深圳相比於中國的其他城市,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受到城市發展空間的限制,深圳的土地供應其實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儘管後來實行了關內關外一體化等辦法,但深圳城市發展空間的逼仄問題,其實仍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但是,近年來深圳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表現向好,其核心特質,便是大量創新型企業與資本通道的不斷對接,使得相當比例的人手中可支付的財富數量,得以幾何級別的乘數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改善住房需求,甚至在對宏觀環境判斷之後,出於對手中財富保值目的的購房需求開始堆疊呈現,這與相對較為匱乏的供應量之間,形成了矛盾衝突,在疫情平穩之後,即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來。

但這恰恰是攸克君對於深圳樓市的擔憂所在。相比於北京、上海這樣純粹擁有資源性優勢的特大型城市不同,深圳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創新和活力,而這與這座城市的“成本”直接相關。一座城市的“成本”是什麼?對於創新型企業,以及給城市帶來活力的年輕群體來說,一座城市的“成本”又是什麼?

答案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價”,如果房價高企,直接層面,企業的辦公成本會進一步提升;間接層面,人力資源成本,也就是工資水平也會遲早提升。而在個人層面,不斷上漲的房價,將進一步增加青年群體在深圳安家、落戶成本,如果大幅上漲,深圳將成為一座讓他們也望而卻步的城市。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相比於北京、上海,深圳沒有獨特性的、稟賦性的資源優勢,這裡少有優質的教育,也少有高水平的公共醫療,那麼,一旦房價變得高不可攀,那麼深圳持續發展下去的吸引力是什麼?深圳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活力與創新,又將如何維持?

這正是攸克君最大的擔憂所在。去年以來,在制度設計層面,深圳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住房制度的創新性公共政策,目前正在落地當中。不過,應該看到,其要發揮效力,還需要時間。那麼,在這之前,深圳如何應對房價對一座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潛在威脅?這點非常值得考慮。

擔憂之外,攸克君也有欣慰。4月16日前後,深圳市政府出臺了多項手段,意圖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預期。這其中有兩條最為核心,一是加快預售審批,使市場中有更多的房子可以賣;二是出臺多項鼓勵城市更新。

深圳由於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在當下的城市區域內,遺留了大量的城中村。在城市發展空間逼仄的情況下,深圳市一直試圖從存量部分挖掘城市發展的空間,也就是通過這些存量釋放來滿足發展需求。但是,城中村的情況極其複雜,推進起來既需要政策創新,也需要實踐智慧,這條路徑,並非一日之功,而是肯定要“久久為功”。

但是,這兩個核心手段,攸克君能夠看到深圳市政府背後的用意,頗為值得欣慰。這個用意就是,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則下,對於市場的波動,以及可能形成的房價上漲壓力,深圳市政府不是簡單地通過“禁”、“限”來解決,而是在禁、限的基礎上,在堅決打擊擾亂市場炒作行為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增加供給,緩解供需關係中存在的矛盾,進而影響甚至平抑房地產市場中的漲價預期。

坦率而言,這樣風格的應對政策,在中國內地並不多見。姑且不論其最終取得怎樣的效果,這種的政策和手段的出發點,其針對性、以及尊重市場規律的出發點,是值得認可的。攸克君甚至希望,以供給端解決樓市供需矛盾,平抑市場中的房價上漲預期,深圳能夠走出一條路,可以作為其他城市解決房地產問題的垂範。

畢竟,限制性的地方樓市調控政策,只是各種調控手段的一面,而不是全部。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限制性的樓市調控手段,是爭取時間之舉,最終是為了從供給端、住房體系層面等根本性的解決問題,爭取時間,而這也恰恰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要義所在。

改革創新,全國都習慣看深圳。攸克君真心希望,深圳能夠在房價上漲的壓力面前,保住自己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攸克君更希望,深圳能夠走出一條,通過供給端需求端綜合作用,解決樓市發展長遠問題的有效路徑。深圳可以,對全國都是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