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春天如約而至,地球也將迎來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活動最初在1970年由美國發起,隨後影響越來越大。每年的4月22日,全球190多個國家會舉辦地球日的慶祝活動,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活動發起的初心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地球日的活動雖然開展不過50餘年,但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理念卻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從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人與自然的關係主要經歷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三個主要歷史演進階段。

能走上今天的正確軌道,這其中經過了一系列波瀾曲折的趣事,故事的開頭要從遠古的漁獵時代說起。。。

人為魚肉,自然為刀俎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對於還沒有脫離自然母體的原始人類,由於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人類的活動既完全依賴於自然,又受制於自然

人們既無法科學地瞭解自然,又不得不服從聽命於自然,只能抓住自然之母的直接饋贈。

此時的自然,並不能說是人類的夥伴,而是龐大、嚴厲且危險的“敵人”,經常以洪水、乾旱、猛獸及食物的匱乏,把人類逼到死亡的邊緣。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正如馬克思所說:“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自然界的關係完全像動物同自然界的關係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懾服於自然界。”

久而久之,人們在內心以一種崇拜和敬畏的態度順應自然

這時人類對於環境的改造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即使部分環境出現問題,地球的自我恢復能力也會使人類意識不到他所產生的影響。

"蜀山兀,阿房出"的田園風光

犁的發明、鐵具和畜力的使用把人類社會從狩獵社會推進到了農業時代

這個時期,科學技術比之前有了較大的發展,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開始對自然的依賴有所減弱,逐漸從被動地依賴自然發展到主動、直接地改造自然。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但由於生產力水平仍然相對較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較小。但也出現了“蜀山兀,阿房出“及瑪雅文明覆滅等破壞大自然的活動及自然對人類局部、淺層的“教訓”。

但人類的主要生活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因此,總體上來說,農業社會人類開始對自然進行直接的改造作用,但這只是淺表改造,人與自然處於低水平的平衡關係之中

剛斷奶就要吃肉的嬰兒

工業文明時代,隨著人類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活動逐步進入了征服自然的階段,大自然不再被視為神秘莫測的崇拜對象。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是世界存在的最高目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在這些極端觀念的驅使下,自然淪落為僅僅被人類支配和利用的對象、滿足需要和利益的工具,人類佔據了“絕對的中心地位“。

客觀地說,人類探索和征服自然,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經濟、社會、文化等在這一階段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然而,也正是在這種片面價值理念的誤導下,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和利用,造成了環境破壞、資源匱乏、生態失衡等嚴重的問題,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重的威脅。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造成的結果就是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率超過了自然的可再生能力,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竭速度超過了尋求替代能源的速度,環境的汙染程度超過了自淨能力,不可逆的環境退化程度超過了建設新環境的速度。

持續劇烈的“透支“,打破了自然的平衡

隨之而來的是,森林面積逐漸減小,沙漠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不斷下降,水汙染程度日益嚴重,人居環境不斷惡化,等等。

及時懸崖勒馬還不晚

到了後工業時代,在嚴峻的生態危機面前,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變得越來越高,不得不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這段關係也隨之步入了第三階段:把自然當作夥伴和朋友,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人類在反思中,逐漸認識到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步入歧途。

人類雖然生活在自然和人工這兩個世界裡,但“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共有一個家園“。

當人類秉持合理性、友好性、保護性地開發利用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和恩惠常常是非常慷慨的;當人類以毀壞性、盲目性、掠奪性的方式向自然索取時,自然的懲罰和報復也往往是無情的。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地球上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和草。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

因此,人類必須轉變觀念,由征服自然變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變為愛護自然,把其他生物作為朋友。

選擇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建設一個嶄新的生態文明社會,樹立一種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地球日少不了好書相伴

解密物種起源少年科普叢書

這不僅是一套生命起源的科普之書,

也是孩子的成長之書、陪伴之書。

當今社會“文學少年”多多,

“科學少年”則少之又少。

大聲地呼喚“科學少年”,

鍥而不捨地探求生命的未知與神秘!

謹以此書

獻給未來世界的守護者——我們的孩子們!

▼抽獎方式▼

點擊瞭解更多,跳轉回微信文章界面

在下方留言,即可參與抽獎

共8個名額,送解密單冊圖書!

抽獎截止4月26日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跟D叔一家去探秘旅行吧!

遇見令人驚奇的遠古動物!

觸摸遙不可及的地質年代!

邁出探索生命世界的第一步!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世界地球日|讀懂自然,送你“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