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鮮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了 品牌更響了

嚐鮮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了 品牌更響了

崇州市道明鎮的肖瑤正在進行竹編制作的直播

“就這樣,墨綠的,墨綠的也很漂亮,很有質感,很高級!還有這個,粉色的,這個不管什麼樣的漢服都能搭。”第一次上直播,28歲的楊隆梅有些緊張。楊隆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崇州道明竹編代表性傳承人。疫情期間,她宅在家裡,通過網絡平臺為粉絲介紹竹藝產品和竹編非遺文化。

實體商場線上帶貨仍一刻不停;“一把手”齊上陣,搶著為本地產品傾情代言;博物館、音樂廳接連“觸網”,獻上“雲觀展”“雲觀演”的豐富菜單;電競、歌舞、烹飪等各路高手帶著絕活準時上線……時下網絡直播間的熱鬧場景,引起許多關注。日前,四川省商務廳印發《品質川貨直播電商網絡流量新高地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直播行業發展計劃。四川將在2022年實現直播帶貨銷售額100億元。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通過直播帶貨,賣出了產品,更塑造了品牌。

村幹部“嚐鮮”

幫鄉親賣櫻桃戰績不錯

轉戰網絡,對青白江區五桂村黨總支書記廖興友而言不是新鮮事,四年前從媒體辭職回村時互聯網就很發達,每到櫻桃成熟的季節,他都會聯繫之前在媒體的朋友些幫忙宣傳。

但直播帶貨,對廖興友來講還是頭一遭。“從去年開始,我就看到很多人在直播平臺上銷售農產品,我自己也下載了好幾個直播平臺,平時不忙的時候,便打開研究,主要是看別人怎麼推銷。受疫情影響,今年沒有組織傳統的線下采摘,但總要想辦法幫鄉親們把櫻桃賣出去。”廖興友把目光瞄向了直播帶貨。沒想到通過抖音號發佈了一條20秒的視頻後,兩個小時便獲得了過萬點贊量,過千條評論留言的“成績”。廖興友認真地讀完每一條評論留言,並仔細進行了解答回覆。4月11日、12日兩天時間,櫻桃便賣了一大半,“不僅吸引了‘好吃嘴’們來買櫻桃,還帶動了我們村的知名度。”廖興友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他保存的一段視頻,一位看了他抖音視頻慕名而來的遊客,隨手拍了一段五桂村櫻桃基地的視頻發在網上後,竟然有10多萬的點擊量和3000多條評論。

種植大戶“玩”直播

拓寬水果銷路

“你別看咱們村裡靜悄悄的,好多人正在家裡鉚足了勁兒,鑽研電商呢!”蒲江縣兩河村黨委書記姚慶英介紹,利用足不出戶的機會,村上號召各家各戶在家裡學習網絡銷售,“平時坐在家裡就有人上門收,這次也算是倒逼著我們學習新零售,效果還很不錯。”

走進蒲江縣種植大戶陳凱家中,包裝車間裡架起了攝像頭,陳凱正在跟遠在陝西的客商視頻連線。“這就是往年你過來的那片果園,我們今天早上剛採摘下來的,非常新鮮。”陳凱將攝像頭推近,讓客商看到果子的大小、外觀等,然後當場剝開一個公式公式柑,立即就有汁水流了出來。陳凱還拿起糖分檢測儀測試,14.5%!“好,這批貨不錯,你馬上幫我裝,注意果子大小要勻淨,用泡沫箱,按10公斤/箱的規格給我發500箱。”據陳凱介紹,網上銷售也很簡單,“按照客戶對果子的需求,我們尋找合適的貨源,找到以後拍段視頻給客戶看,對方滿意了就跟農戶談好價格,立馬就可以採摘、包裝、發貨,省去了中間環節,我們的利潤還可以高一點。”

和陳凱一樣,當地的果農趙學紅也給自己冠上了新頭銜,叫“遠程代購”,空閒時間她專門在田間地頭給外地客商拍攝視頻,還“玩”起了目前最時髦的直播帶貨,高峰時期有4000人同時在線。網友都是邊看邊下單,有問題馬上問,直播人員和客服馬上就可以解答。

疫情期間出門少,崇州市道明鎮的肖瑤和男朋友購買了專業設備,學習剪輯製作,通過網絡視頻傳授竹編技藝,沒想到第一部視頻上線後便迅速成了“爆款”。“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直播推廣竹編體驗。大家可以在網店上購買材料包,在家就可以體驗我們的竹編文化。”肖瑤開了直播間,不時和網友進行互動,“在擴大道明竹編知名度的同時,也拓展了竹編產品的銷路。”

副區長上陣代言

“老字號”成線上“爆款”

“以前只是看別人,沒想到自己‘上陣’,成績也不錯。”前不久,武侯區副區長蔣明來到中國女鞋之都直播基地,開啟了他的“主播生涯”。區領導在線直播,互動抽獎、折扣優惠吸引了大批網友的目光,累計在線人數超過16000人,網友也紛紛出手,10秒就秒殺了鞋子210雙,“我們看重的不僅是銷量,更是我們武侯女鞋的品牌,直播是條好路徑。”蔣明說。

蔣明的直播經歷,得益於四川省商務廳和成都市商務局等單位聯合推出的區領導走進直播間活動。瀘州老窖、張飛牛肉、羅江豆雞、瀘州肥兒粉等30餘個四川“老字號”品牌參與,其中,賴湯圓、鍾水餃、陳麻婆、龍抄手、郫縣豆瓣、桂花莊等近20個“成都造”老字號品牌更是成為線上“爆款”。聯合抖音、快手、有贊等流量大平臺,搭建品效結合的數字化營銷渠道,以“直播帶貨”、平臺銷售、短視頻等推廣形式,全方位開展產品網絡銷售。僅活動開始首日的4場直播活動,瀏覽量便超過300萬人次,實現了銷售產品超過15萬單、銷售額400餘萬元。

借力直播平臺

共享互聯網紅利

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呂鵬關注直播行業多年,平均每天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觀看直播。在他看來,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時代紅利。

其實,借力直播平臺尋求銷售路徑,各地已經悄然行動起來。金牛區商務局指導成都國際商貿城服裝、箱包等200餘戶商家利用自有線上店鋪直播銷貨,並與戰馬網紅學校建立深度戰略合作。崇州市邀請到字節跳動創新事業部高級運營經理駱幸在北京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就抖音上傳統文化的發展、抖音和非遺傳承人的合作以及如何在抖音上做非遺賬號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吸引了近百人參加。簡陽市文旅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舉辦了“營銷直播帶貨,促進農民增收”新媒體營銷培訓課,當地鄉村旅遊發展帶頭人、農家樂業主、青年創業者及附近村民近100名學員參加培訓。(記者 趙榮昌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背景鏈接

我省將打造10個特色產業直播基地

按照計劃,到2022年底,我省將推進實施10個特色產業直播電商網絡流量基地、100個骨幹企業、1000個網紅品牌、10000名網紅帶貨達人的“四個一”工程,將四川打造為全國知名區域直播電商網絡流量中心,實現年直播帶貨銷售額100億元,集聚生態企業1000家,帶動產值1000億元。

根據2019年8月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646萬,佔網民整體的50.7%。觀看直播,已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日常娛樂休閒方式。強勁市場潛力的背後,讓廖興友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這個春節期間,在拼多多等網站上,蒲江縣兩河村就賣出了將近150萬斤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