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床位900張,安中醫一附院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來了

日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大樓項目開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據介紹該項目主體建築地上22層,地下2層,總建築面積60383.9平方米,將新增床位900張。


新增床位900張,安中醫一附院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來了

項目區位圖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位於老城區梅山路 117 號,肥西路與南一環路交口東北角,始建於 1959 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三級甲等醫院,佔地面積約 6.6 萬平方米,現有床位數約 2063 張,日接待門診人次 4197 人次。

新增床位900張,安中醫一附院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來了


本新建項目擬投資3.3億人民幣,拆除原門診 1、2 號樓和原放射性機房後,原址新建一棟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大樓。主要包括病房、醫技、科研、治療等,幷包含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健康管理中心、中醫康復中心、經典病房等重點項目模塊。擬拆除的原門診 1、2 號樓目前部分空閒,部分作為臨床教學辦、體檢中心等臨時使用;原放射機房目前已閒置。

新增床位900張,安中醫一附院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來了

擬建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中醫是我國的國粹,在我國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原本醫學的範疇,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與疾病抗爭的奮鬥史。

但是由於現今科技的限制,現有解剖學無法證明諸如穴位等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中醫遭受著國際同行甚至是本國醫學工作者的質疑。

而中醫的傳承工作更是迫在眉睫,主要體現在經驗傳承難和中醫西化兩個方面。經驗傳承難在解讀和總結,由於歷史和文化的變遷,很多中醫經典很難準確被解讀出來,傳承出現斷層。現有的個例成功經驗,也很難總結分享,無法以成果的方式貢獻整個中醫界。在以西醫為主導的醫學界,中醫西化嚴重,問診治療都存在嚴重的西化。

所幸,我們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中醫的傳承創新工作,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存在感十足,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此次中醫藥傳承創新大樓項目建設,就是為了進行更好的中醫傳承創新。未來它的建成不僅能更好地為合肥市及周邊各區域居民提供醫療救治服務,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將推動中醫藥服務資源和臨床科研有機結合,中醫藥傳承創新條件明顯改善、能力顯著提升、機制更加健全、成果不斷湧現,從而促進中醫藥全面振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