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巷村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常熟日報訊(記者 徐鶴)“對村民的分類行為進行激勵,獎勵是必需的。”日前,梅李鎮瞿巷村的工作人員將牙膏、毛巾等獎品送到村裡垃圾分類執行到位的村民手中。作為梅李鎮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村之一,瞿巷村逐步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的新路,通過監督考核和獎勵“雙管齊下”,形成了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村民從不會分、不願分到主動分、堅持分,全村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家住前毛巷宅基的陸正明已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過去垃圾不分類,大家“各掃門前雪”,垃圾桶邊很髒、異味重。“從去年6月開始,鎮裡、村裡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教我們。一開始是有些不習慣,但沒過多久垃圾分類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陸正明說。現在村裡給每家每戶發放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各一隻,我們連廚房的垃圾桶都省了,有垃圾直接倒到專用垃圾桶裡。因為是配發給每戶人家的,垃圾倒完後,大家都把桶洗得乾乾淨淨。“在此基礎上,我們將4至5戶居民進行捆綁,統一設置一組大號分類垃圾桶,這些村民將自家分好類的小桶內的垃圾倒到相對應的大垃圾桶裡。”瞿巷村工作人員陳學明說,保潔員在對垃圾進行分類清運時,會對大桶裡的垃圾的分類質量進行復檢,一旦發現分類錯誤或未分類等情況,捆綁戶都要被扣分,這樣可以督促村民互查、互改、互幫。

垃圾分類重在全民參與。瞿巷村將垃圾分類寫入村規民約,做得好的村民還能上“紅榜”。這個村從2000年起就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推進黨務、村務管理工作,從村級基礎設施建設、黨員管理、村民福利等方面入手,以上級的政策為依據,結合階段性的重點工作,規範、約束村民的日常行為,讓村民做事“有規可循”,同時主動積極地參與村莊管理。去年9月,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會上,村民代表舉手表決通過了2019(9)號村規民約補充規定,垃圾分類就是在這次修改時被納入了村規民約。只要通過考核,村民們每個月都能獲得80元的獎勵,做得好的村民一年能拿近千元獎金。在此基礎上,村裡制定了“五星級文明戶”考核管理細則,專門設置了“村規標兵星”,頒發給執行垃圾分類的家庭,村委會每月提供價值30元左右的獎品,同時實行“紅灰榜”制度,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除了村民自治,瞿巷村還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紅色”引領“綠色”,讓垃圾分類工作行得更穩、走得更遠。村幹部、黨員組成“先鋒隊”,組長、村民代表、志願骨幹緊隨其後,挨家挨戶上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發放宣傳資料、示範分類方法。黨員幹部、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還會組成檢查組,定期入戶檢查小桶分類情況,引導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